痛點法則有三個新的工具:找風口、 找一級痛點、資料拷問。
法則一:找風口找痛點的第一維度就是找風口。以前找風口的方法是看新聞聯播、看國家政策、看國外大公司新產品、看競爭對手的動向、現在這些策略依然管用,但實在是考驗人的運氣。
從使用者的角度思考,風口就是國民性痛點,就是大多數國民最痛的需求點,在網際網路時代,只要你能找到一個國民性痛點,你就能迅速打造一款爆品。
找風口有三個工具,第一個就是又肥又大,產品的深度和廣度都要很大的,很多人選擇創業,首先會想到衣食住行,就是因為它們都是很大的市場。 第二個工具就是高頻消費,找到使用者高頻消費的需求點,佔領使用者的入口。第三個工具是標準化。用標準化的角度來看,所有的產品和服務都分為三類:標準品如手機、化妝品。半標品如衣服、鞋子等。非標品如裝修等個性化產品。爆品是反對個性化的。
法則二:找一級痛點痛點,像一個金字塔,有一級到七級。一級痛點就是使用者最痛的那個需求點,也是使用者產生購買行為的最重要的一點。
騰訊有一個內部方法,騰訊做爆品的第一招,是一個拷問,你的使用者飢餓嗎?只有找到大規模飢餓的使用者,才有可能存在爆品。
為了找到痛點,有個工具被廣泛使用,使用者角色模型。互動設計教父阿蘭.庫珀提出使用者角色模型,PERSONA,分別代表基本性、移情性、真實性、獨特性、目標性、數量、應用性。
使用者的一級痛點分為三個層次,貪、嗔、痴:貪——價效比;嗔——高逼格;痴——粉絲模式。
價效比是絕殺,更絕殺的是逼格。逼格就是裝逼的格調,是一種更高的消費維度。怎樣打造產品逼格,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高顏值。
蘋果等更薄裝置的一個特點是,它們能很自然地減少使用者的互動選擇,因為這些裝置上的物理進入點更少。這些漂亮的外殼使得使用者對創造他們的圍牆花園更加依賴。使用者不能擴充套件儲存容量,也不能更換電池。他們更容易付費購買雲儲存容量或升級為新的蘋果裝置。這些都是為了讓使用者按照蘋果控制的方向前進。
喬布斯對外都講think different不同凡想,而對蘋果大學,只講一個主題 the best things做最好的。
蘋果擅長做減法,而且是優雅的做減法,在蘋果大學都會講到畢加索,畫一頭牛經歷了11稿,只用了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頭牛的神韻和體態。
高逼格也意味著高溢價。
粉絲模式:比逼格更痛的是粉絲模式,讓使用者變成粉絲,是一種多麼強的產品力。
甜甜圈經濟學,哈佛商學院的行為科學家弗蘭西斯科.吉若發現在美國紐約有一個麵包店,推出一款麵包,甜甜圈+羊角麵包,上面淋著誘人的糖漿,每天只做200~250個,每個售價五元,每天有人排起長隊來買。
法則三:資料拷問資料的意義不在於大小,而在於是否擅長資料拷問。對於網際網路公司而言,資料探勘是找痛點的核武器。
在很多時候,大資料產品離我們比較遠,資料量也沒那麼大。對產品和產品運營而言,最大的痛其實就是分析運營好自身小資料,不被資料欺騙,找到提高留存率、轉化率等有效手段。
資料拷問了三個關鍵維度:第一、關鍵使用者資料,找到能夠對產品產生決定作用的資料。第二、橫比和縱比,橫比就是跟同行相比,縱比就是跟自己的時間軸比。第三、細分和溯源,細分就是按照不同的維度去做更深的挖掘,如從週數據到日資料等。溯源就是這個資料的源頭、源記錄,由此分析和發現使用者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