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常常標榜,我是自學程式設計的典範。

既是典範,自然要異於常人,當然,也有瑕疵。這裡做個總結,給需要的人當個參考。

我是大四下半年決定學程式設計的。二本學歷,零計算機基礎,沒有領路人,完全空白的基礎上,決定自學。

目標,畢業後有飯吃。

時間,二月到七月。

結果,七月拿到京東offer。

從結果來看,成績還算不錯,起碼超出了預期。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我做的最好的一點——能沉得住氣。

經歷過畢業季的同學應該能懂,大四是比較躁動的一年,大家通常會有三個選擇:找工作、考研、考公務員。找工作經過秋招、春招兩撥招聘,基本都已塵埃落定,該籤的籤,該實習的實習。像我這種既沒參加秋招,也沒參加春招,一心一意相信自己能夠透過自學殺出一條血路的,著實不多。現在想想,還是挺佩服自己的。

不慌,不急,覺得自己能行。

當時看到籤工作的同學,心裡也波瀾,但是總覺得這種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畢竟,二本,是沒機會籤BAT的,二本,是沒機會捧鐵飯碗的。只能靠自己,而且沒有退路。因此,整個過程,小的波瀾是有,大的搖擺不定是不存在的。

到現在工作十年,悟出一個道理:搖擺不定和優柔寡斷,最能消耗一個人的精力。

如此看來,那個時候我就在踐行這個真理。

第二個做的好的是——系統性學習。直到現在我都有這個習慣,不管學什麼,都先把技能矩陣列出來,缺什麼補什麼,直到把整個矩陣填滿。大的技能用大的矩陣,小的技能就用小的矩陣,但一定要知道自己缺什麼,還需要學什麼。我當初學的是網站開發,那我需要的技能就是HTML+JS+PHP+MySQL,找一本書,找一套影片教程,死磕。

作為一個零基礎的初學者,影片的效果要遠好於自己看書,我當時找的是PHP兄弟連的影片教程,每天就是看影片,擼程式碼,一行一行敲,一個例子一個例子學,影片看不明白,再透過看書來補充。看似最笨的方法,回頭想想,卻是最高效的。

我原以為大家都是這麼學習的,但經過幾年的觀察發現,並不是。很多人喜歡一個點一個點的在網上搜,搜到一篇文章學一個知識點,看似很高效的碎片化學習方式,但是成不了體系,沒有體系,就很難沉澱出自己的知識結構。

成體系的好處在於,你可以不面面突出,但不至於觸及知識盲點。在有了結構化知識體系的基礎之上,再有針對性的重點突破,形成技術優勢。這就跟爬山一個道理,只有當你瞭解了山體全貌,才有資格規劃最優路線,否則你以為的最優路線,很有可能僅僅是你最熟悉的路線。

第三個做的好的是——姿態低。我不是天才,也不聰明,這就決定了我不可能三個月學會一門足以養活自己的技能。從開始的那一刻起,我就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在最困難的前三個月,我一度要將自己的學習時間延長至一年,也就是畢業先不找工作,繼續學習,直到覺得自己學會為止。這麼想的好處就是,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最起碼不慌,不慌就不亂,不亂就能繼續學,你不是難嗎,老子有的是時間,來吧,死磕!

好的說完了,再來說不好的。

在剛開始搭建環境時,我就體會到有人指導的好處,就是我費了老勁,折騰了N天N夜的問題,別人一句話,瞬間解決。但是多數情況下,有經驗的人,總喜歡蛋疼的在幫你解決了問題之後,補上一句,這麼簡單的問題以後自己百度就行了。每當聽到這句話,我就會有深深的羞恥感,彷彿聽到兩千公里之外,一個禿頂的摳腳大漢,對著螢幕嘲笑我的愚蠢。

這就導致每當遇到問題,我都是在把自己憋到豬頭時,才肯向別人請教。現在想想,完全不必,反正我們又不認識,反正你們都熱心腸(喜歡顯擺),即便你們嘲笑我,我也不在乎,死禿頂!

因此,維繫一個有經驗的程式設計師,指導我們學習真的很重要。他們能解決大部分我們以為是天大的,但實際可能就是屁大點事兒的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讓我印象深刻——想得多,做得少。我當時不但想學PHP,還時時想著演算法、資料結構、程式設計思想,凡是跟程式設計有關的,我都想學,生怕錯過什麼,會導致求職失敗。現在想想,為了這些,浪費了太多時間。剛開始學程式設計,別想那麼多,先把程式設計的基礎語法學會,自己能做一些簡單的產品或工具出來,這樣就提升了趣味性,有了趣味,就意味著能繼續學。剛開始學,不要想太多,否則會打擊自己的積極性,至於演算法、資料結構、程式設計思想要不要學,什麼時候學,等有了一定程式設計經驗,自然就知道了。

換句話說,先入門,再拔高。

否則。

門還沒進,死在門口了!

9
最新評論
  • 美國"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背後的故事與挑戰
  • 點贊積極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