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來自一家創業公司在2020年12月的一篇自述,這家名為Milkie Way的創業公司團隊差點破產。
起因是他們在谷歌的雲平臺上開發應用服務,設計程式設計的失誤,加上雲平臺沒有及時終止服務,造成企業的鉅額賬單。企業的賬單金額從5000美元開始不斷上漲。
5分鐘之後,賬單數額增長到了15000美元;20 分鐘後,數額增長至25000美元。公司的創始人在回憶中說到當時恐慌的內心想法:“我不確定這一切什麼時候會停,或者說恐怕永遠不會停止?”
公司團隊眼睜睜看著這個數字在2個小時後,漲到了72000美元,約47萬人民幣。面對對於他們來說天價一般的數字,整個團隊都束手無策。隨後,谷歌全面關停了這家公司的賬戶及專案。
丨獲得技術優勢
很多朋友看過後都心有餘悸,認為引入新技術還是等平臺成熟一點兒的好。
但是我們曾經不斷強調,新技術是企業家的武器,在絕大多數行業領域,不是技術公司把傳統企業消滅掉了,而是最先掌握了新技術的業內企業戰勝了其他企業,藉助技術的力量完成了優勢升級,實現了市場壟斷。
更重要的是,現在已經進入了人工智慧和雲計算時代,這個時代的特點是,技術優勢的獲得嚴重依賴於資料的積累,和基於資料訓練的演算法最佳化。
也就是說,越早採用新技術優勢越明顯,而那些等到技術完全成熟再加以採用的企業,和領先採用尚不完善的技術的企業之間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就像當年的Salesforce,在美國網際網路泡沫前後,積極把銷售管理系統引入到各個企業,幫助企業實現雲平臺的轉型。正因為他在很多年以前堅定的網際網路化,今天終於等來了更大的機會,今天的市值已經超過了Oracle。
Salesforce還在不斷探索技術創新,比如引入人工智慧平臺“愛因斯坦AI”,開發者能夠利用它來構建自己的人工智慧程式,銷售經理可以透過這些AI工具來預測哪些潛在客戶最有可能轉化,來提升自己的績效。
丨提升經濟實力
從更大的尺度看,美國學者Diego Comin的研究證明,世界各國採用新技術的速度都在加快,而且各個國家採用新技術的時間差距並不大。但為什麼強國與弱國之間的經濟實力差距在加大呢?
因為決定經濟實力更重要的指標,是一個國家採納新技術的人群比例。強國的真正優勢,不光在於迅速採用新技術,而且能夠迅速形成全社會的廣泛採用。
想想中國經濟的崛起,其實也是和每個企業、乃至每個個體都積極擁抱新技術分不開的。
所以中國提倡新基建非常及時,因為新基建就是為新經濟、新技術提供的基礎設施。就像當年美國經濟的崛起和大修高速公路分不開一樣,今天中國要建設基於數字經濟的創新體系,就要做好數字經濟的新基建。
每個企業都要積極地瞭解新基建的功能,認真研究如何把前沿科技儘快引入到自己企業的具體業務實踐中,比如雲計算,比如5G,乃至區塊鏈。
比如在2020年4月在疫情期間悄悄上線的、國家資訊中心主持建設的區塊鏈服務網路。據說區塊鏈服務網路催生了公益慈善、物品追溯、電子發票等一批創新應用,還在疫情的防控中發揮了一定作用。
丨打造創新文化
基礎設施就位了,企業積極行動了,還需要有配套的文化,才能保證生態的良性運轉。
蘇州工業園區是當年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典範,我們前一陣採訪了好幾位蘇州工業園區當年的負責人,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蘇州有什麼先天優勢,而是他們都反覆強調蘇州工業園區一直秉承的一個信念,叫Pro-business,親商業,就是要打造一個對企業更友好,讓企業更容易成功的環境。
我們認為,在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生態競爭的今天,中國要建設Pro- innovation(親創新)的社會,也就是說,要做到企業敢於創新,政府鼓勵創新,社會接納創新。對創新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基於基礎設施更大範圍地、更快更好地引入創新,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創新,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就會有坎坷、有挫折,但最終的收穫也是最大的,對企業如此,對社會,對國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