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01.

2020年是又短暫又漫長的一年。

年初,新冠疫情爆發,直到現在,仍未完全消減,我們習慣了戴著口罩、充滿消毒水味道的生活,好像它們已經成為身體的一部分。

疫情長久地影響著我們,不少店鋪關停,諸多企業裁員,2020年整個上半年,中國電影行業幾乎顆粒無收,13000多家影視公司登出或吊銷。

體育行業、旅遊行業,同樣無法倖免,一度陷入低迷。

隨後南方洪澇嚴重,讓不少鄉鎮陷入了新的困境。

還有很多我們熟悉的名字,在2020年離開了我們,著名主持人趙忠祥、籃球運動員科比、演藝明星黃鴻升離世、足球運動員馬拉多納、韓國導演金基德......

儘管也有很多好訊息不斷傳出,疫苗研製順利,多地確診歸零,各行各業重新開張......

但傷痛、不安、離別、甚至恐慌,始終伴隨著我們,成為紮在心底的一根刺。

以至於很多人都對剛剛到來的2021年充滿了迷茫。

畢竟誰也不知道,到了新的一年,一切是否會變好。

今天就來說說我的一點想法。

02.

我有一個原則,越迷茫的時候,越是不能放空自己,反而要去學、要去做。

因為放空所帶來的空虛感,會讓人更迷茫,而學習和行動能讓你保持競爭力與主動權。

我前幾天剛聽了鄧亞萍的一段演講,她形容自己的獨門絕技是“幹、幹活、再幹活”。

正是一個意思。

我是很佩服鄧亞萍的。

她的運動生涯裡,拿了18個世界冠軍,在乒壇排名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

她這樣水準的運動員,哪怕退役之後,什麼都不做,依舊會輝煌地留在很多人的記憶裡。

但她偏偏不願意躺著功勞簿上休息。

剛退役的時候,鄧亞萍非常焦慮,一直在思考要做什麼,她抗拒去做“一眼望得到頭”的教練,也不希望別人永遠介紹她曾經是什麼。

她想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於是決定去清華讀書。

很多人不理解,問她圖什麼,擔心她萬一沒讀成,會丟人。

但她圖的就是,“透過讀書開闊視野,掌握人生更多的主動權”

學習是苦的。她剛入校時,堪堪只看得懂二十六個字母,看課本如看天書,自嘲是清華的“最差學生”。

學習從來都是都沒有捷徑可走的道路。為了學好英語,她苦背單詞,頭髮一把一把掉;準備英文演講時,她找老師朗讀並錄音,再跟著一遍遍聽,一遍遍讀。

最後她不僅順利畢業,接連拿下了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碩士學位和劍橋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新的領域也向她拋來橄欖枝。

現在的鄧亞萍擺脫了奧運冠軍的光環,有了新的身份:女博士、體育文化創業者,她還自稱自己是個為夢想拼搏的打工人。

跨界轉行的路上,她跌過跟頭。管理的公司遭遇過破產清算,去年碰上疫情,體育事業也同樣停滯不前,但這些都不會真正地打敗她。

因為她總是堅持著幹下去,“你不幹怎麼活,你越幹就會越清晰,你的未來,未來便會越有希望”。幹著幹著,目的和希望就有了,結果就變好了。

回想少年時代的鄧亞萍,因為先天條件不突出,被諸多教練不看好,甚至一度被省隊、國家隊拒之門外,但她正是靠這股幹勁,磨礪自己,訓練體能,練好技術,最終叩開了國家隊的大門,成為了乒乓球界的初代大魔王。

而當我們身處時間的洪流中時,無法知曉未來的命運走向,迷茫、焦慮都在所難免,但正如鄧亞萍所說,越幹才會越有希望。

所以不要停下來,不要原地踏步,去學去做,讓自己動起來。

03.

我的第二點看法是,抓住所有機會,去嘗試更多可能性,不要侷限自己。

我一直覺得人生的長度,並不取決於長度,而取決於廣度。

就算活了八十年,每天都是一個樣子,和活一年活一個月又有什麼區別呢?

因此要去嘗試更多可能性,才能把人生過得精彩而豐盛。

再給你們講個故事。

去年有部熱播劇《隱秘的角落》,讓飾演張東昇的秦昊火出圈了。

直到出圈後,很多人才知道秦昊的履歷非常漂亮。

過去十幾年,他拿過不少獎,是很多文藝片大導演的御用男主角。

很多文藝片電影演員都不太願意演電視劇,但如果秦昊沒有放下不演電視劇的自我束縛,嘗試去演這部網劇,他始終只是那個雖然拿過很多獎,但依舊沒有人知道的文藝片影帝。

《隱秘的角落》裡張東昇有句臺詞說,“我還有機會嗎?”

這句話,秦昊問了自己二十年。

剛畢業的時候,他問自己有機會和優秀的導演合作嗎?

那時不是沒有劇本找他,但既不是好導演,也不是好劇本,他選擇了拒絕。

就這樣等了幾年,他一無所獲,逐漸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做這一行,還想過放棄當演員,轉行去做別的。

恰好在這個關口,王小帥導演帶著《青紅》找上了他。

他的演藝生涯開始步上正軌。

《青紅》獲獎後,不少導演向他約戲,基本都是文藝片大導。

他似乎過上了曾經夢想的生活,一年拍一部劇,但幾乎每部都能去國際電影節走紅毯。

但輕鬆的日子並不好過。

當越來越多的大導們開始看向外面的流量市場,秦昊終於意識到自己的路走窄了。

過去他不接綜藝、不接電視劇,讓自己活得像一個標準的文藝片男主角,但這也讓他始終只在這個圈子裡打轉。

沒有觀眾記住他,這讓他很困惑。

直到網劇《無證之罪》找到他,他打破了不接電視劇的自我束縛,走出文藝片這個舒適圈,試圖去抓住了新的機會。

結果是正向的,他真正走到了觀眾面前。

緊接著,他等到了《隱秘的角落》。

剛拿到劇本時,秦昊覺得張東昇不夠吸引他,認為這個角色“不夠極致”,但他用自己的表示方式,賦予了角色靈魂與魅力。

認認真真演戲的人值得被看見,所以秦昊終於出圈了。

秦昊少年時就想成為一個好演員,而當他放下曾經的執拗,去做更多的嘗試時,他更加知道,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好演員。

他不再給自己那麼多的侷限。

他曾經說,“嘗試不一樣,不一定有機會,但不嘗試,一定沒有結果”。

這句話恰好適合與對未來迷茫、困惑的年輕人們共勉。

04.

第三點我曾經說過很多次,不要讓別人定義自己,活出自己的樣子。

我時常覺得現在的社會給予了人們很多不必要的期待,給每個人嚴絲合縫地在每個時間段都安排好了任務,希望每個人能按部就班地完成。

一旦你沒有卡上被設定好的時間,就立刻會被各種言論、爭議所吞沒。

對於女性來說,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因為她們還要面對生育的選擇。

家庭和父母總是催女性早點生,但工作和事業似乎又容不得她們早點生。

演員馬麗之前就講過自己生孩子的事,她說自己那時候其實在事業的上升期,身邊人都反對她在這個時候去生孩子,但她沒有讓別人的節奏左右自己。

如果你瞭解馬麗過去的經歷,就會發現她一直很擅長堅定內心,活出了自己的節奏。

小時候,體育老師發現了她適合練體育,說服她母親讓她當體育特長生,她果然很不錯,鉛球、長跑、鐵餅,都練得頗有成績。

但她不喜歡,剛巧碰上藝校招生,她果斷放棄體育,去報考了。

讀藝校時,班上的女孩都很會打扮,身材也好,她不夠高不夠白,常常被嘲笑外貌。後來考上中戲,老師直接建議她敲掉四顆門牙,重新箍一箍,被她拒絕了。

她去演喜劇,有人看不起她,覺得演喜劇的人是諧星,還拿她的外貌打趣。她不聽那些惡意評價,沿著自己的路往前走,用結果說話。

談戀愛的時候,大眾對她的戀情有爭議。丈夫比她小十歲,很多人都不看好。

她也還是堅持自己的選擇,擁抱愛情,把質疑當做祝福。

馬麗有段話說得很好,“每一個人都是一顆行星,都有獨一無二的執行軌跡“,“希望你感受到內心的呼喚,活成你自己想要的模樣,成為那個你更愛的自己。”

每個人都可以有讓自己愉悅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隨著社會和家庭規定好的步調往前走,走成一個彷彿複製出來的模板人物。

你想過的生活、想成為的樣子、想追逐的未來,都應該是源於內心的渴望與熱愛,而不是其它人的壓力與期待。

不要讓外部的聲音打亂你的節奏,讓自己擺脫龐雜的期待、標籤、定義,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活成最好的樣子。

05.

沒有人會真正一帆風順,我們的一生,總會經歷不同的麻煩、困惑、焦慮、迷茫。

這很正常。

成長就是伴隨著無數的困難與磨礪,才能打磨出你我更好的樣子。

但不要拘泥於眼前短暫的困境,也不要盲目接受旁人對你的定義,從社會給你的期待中逃脫出來,多學多看多讀,去擁抱更大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專屬時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軌跡,登頂有快有慢,都是自己的歷練。

成功的定義也遠不止有一種,只是世俗的偏見總是用錢、權、地位去衡量這些,別用它們來束縛自己。

他們今年請到了各行各業知名權威的人士,包括前面我提到的鄧亞萍、秦昊、馬麗,分享自己的故事與感悟。

看完後,你或許會為自己當下的困境找到新的突破口。

無論如何,2020年已經漸漸離我們遠去了。

希望在嶄新的2021年,每個努力生活的人,都能有所收穫。

-END-

3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易經:情緒穩定,思想篤定的人,一生會越來越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