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20世紀60年代,最初日本從美國學習並引進的PM活動有這樣一些,如:

預防保全PM(Preventive Maintenance);

改良保全CM(Corrective Maintenance);

保全預防 MP(Maintenance Prevention);

信賴性工學(Reliability Engineering);

保全性工學(Maintenability Engineering)等。後來義在PM基礎上創立了TPM,那麼,TPM與PM之間到底有什麼差異呢?天行健諮詢精益生產諮詢師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TPM與PM之間的差異。

1.目的、目標的差異

TPM追求生產系統的極限綜合生產效率。現有的生產系統大部分是人機型系統,但隨著自動化的進展,生產系統對裝置的依賴性逐步提高,其生產效率的高低自然取決於裝置的設計、製作、使用、保全方法的適當與否。

TPM透過研究並改善裝置設計、製作、使用和保全方法,以徹底去除因故障或作業準備、調整所引起的停止損失;因瞬間停止和速度低下所引起的速度損失;因工程不良或者在初期階段效率低下所引起的不良損失等等。其根本目的是把生產系統的綜合效率提高到極限水平。

而PM僅以裝置維護人員為中心來開展,其成果取決於維護人員的技能和技術水平,主要透過對裝置的製作、保全方法的改善來追求極限水平的裝置效率。如果裝置的操作人員不關心或不重視裝置的使用方法,則企業綜合生產效率的提高就非常有限了。

2.手段方法的差異

TPM主要靠員工的自主管理。所謂自主管理活動是以製造部門為中心,生產一線員工以主人的身份,對“我的裝置、區域”進行保護、維持和管理,實現生產理想狀態的活動。

而PM活動,操作人員只管生產,維護人員只管維護:日常維護也是專職維護人員的職責,與現場操作人員無關。

3.活動組織的差異

TPM是全員參與的行政主導型小組活動。所謂行政主導型小組活動,並不是丟棄現有的行政架構而另起爐灶建立單獨的組織,是與行政相容或開展一體化的小組活動,在TPM裡稱為“重複小組活動”。

以企業各階層類別為例,總裁或總經理為組長,各部長、科長為成員組成的高層小組;各部長、科長為組長,線長、班長為成員組成的中層小組;線長、班長等監督層為組長,以班員等現場員工為成員組成的基層小組,承擔相應的任務開展有組織的全員分擔的活動,這就是行政主導型重複小組活動。

其中,基層小組利用活動板來記載活動目標、計劃和過程,以及活動成果等;高層和中層小組利用TPM現場診斷(小組審查)察看現場,與員工進行充分溝通,從而根據調查情況提高決策的準確性,並透過親自參與課題活動實現企業成果的最大化。

行政主導型活動在建設初期的表現並非為自願(甚至是強制)的活動,但一旦形成習慣就會成為一種自願自律的活動。自主管理就是透過這樣的小組活動實現的,如清掃、注油、緊固、點檢等日常保全管理業務由操作人員自覺完成,這種自主管理工作是操作人員的本職工作,不是想做就做,不想做就可以不做的自願活動。

像這樣的行政主導型的重複小組活動是TPM的一大特色,而PM沒有這樣的活動。

11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寫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