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劉慈欣憑藉三體系列拿下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正如對其的評價一樣:單槍匹馬將中國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那一年我第一次看三體,那時候只在網路上閱讀。因其硬科幻的特點,我看了兩遍。這段時間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重新紙質閱讀了《三體》系列,那種跳出紙張,躍然於腦海中的震撼是網文無法比擬的。也讓我重新定義了什麼是生活,什麼是人。
驚歎於作者超級計算機式的大腦的縝密與嚴謹(各種科學技術嚴格的解釋),更流連忘返於作者把想象力進行詩意化的輸出(太陽系跌落二維如梵高的《星空》般美麗而震撼)。在作者筆下的人類,彷彿就是犯賤的,傲慢的,對世界對宇宙沒有絲毫敬畏之心。對人性批判之深,這是令人吃驚的。書中關於描寫的關於人文社會的理論,“黑暗森林法則”,“猜疑鏈”,等等以及蜻蜓點水般的一些補充式的看法:“文明免疫”等其實背後深究都是一篇篇學術論文。感嘆作者心中宇宙之大,格局之大。當然讓人津津樂道的不僅如此,還有在堅固的科學知識的地基之上,想象出來的科技與武器鑄成的鋼鐵大廈。讓人有時候不認為這是科幻小說,不是作者的想象,而是一頁頁真實的嚴謹的科學論文。恆星級氫彈,次聲波氫彈,基因武器,宇宙規律等等,這些想象中的超級武器作者都給到了一定的原理解釋,讓你覺得什麼叫科學的想象力!!!
從生態,數學,物理,天文,心理,軍事,政治多個維度來深層的剖析人這個物種。書中抨擊了當局者的政治作秀,知識分子的不純不潔,普通人心中放大的惡意,讓我們看到了作者對人類深沉的態度。以及那些言簡意賅卻飽含深意的名言:“你們都是蟲子!”,“毀滅你,與你何干”,“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諸如此類。是啊,在全人類的生死存亡面前,爭論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又有什麼意義呢?
大劉生活在山西陽泉邊兒上的一處僻壤,人際關係簡單通透。或許在這樣的環境下才能誕生出如此宏偉的思想與著作吧。從前的人,因為技術的侷限,看到的千篇一律,人格只有一種,大家聚集在一起成為一個宇宙。而現在的人,看起來千篇一律,實際上一個人就有萬千種人格。每個人就是一個宇宙。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與普及,讓人們丟掉自己丟掉靈魂,每個人接觸到的世界都不重疊,去被動下意識的去塑造吸收那些原本不屬於自己也未經自己斟酌的那一個個所謂多元化的自己。這是技術中立,或許也是當下快餐文化的一種體現吧!
書中充滿著對道德與人性的討論,尚且不說宇宙是零道德還是遵循一套尚未得知的道德體系存在。人性本善或本惡,或許誰都無法給到科學的解釋。《死神永生》中的程心因一次次地選擇人性卻未能拯救世界,保留道德卻無法生存。反觀羅輯,一個沒有責任心沒有使命感的知識分子,卻扛起了拯救世界的大旗。如果生存最重要,我們拋棄了道德人性,我們還能叫人麼?如果道德人性更重要,卻無法生存,那我們強撐著為人的意義又在哪裡?書中沒有給到明確答案,作者這樣如此設定情節,或許也是搞不懂生存與道德之間的孰輕孰重吧!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跟我一樣,深度看完《三體》後有一種隱隱的不安。可能是對周遭的生活,也有可能是對不確定的以後,但更多的是對這個簡陋單薄的自己吧!生活需要詩和遠方,也無法躲開眼前的苟且,借用劉擎教授接受採訪時說的一句話吧:“你心中尚存的不滿,就是你的第一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