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

自從馬斯克老師推特帶了一下,Clubhouse以後,國內忽然多了很多文章鼓吹這玩意是創新,是社交平臺的未來,還有吹這東西能改變世界的。

一開始我被唬住了,所以專門去體驗了很久,為啥現在才發文章,因為實在太無聊,我一下子忘了有這麼個APP存在了。

那些狂吹CH的人,我比較懷疑大家平時的網費是不是都當私房錢藏起來了。

搞媒體的需要追熱點我理解,但現在國內又冒出來很多公司說CH是創新,我們要做中國的CH,誰做出了中國的CH誰就贏了。

我有點茫然,還中國的CH,CH自己不就是美國的YY+Soul嗎。

國內的企業竟然喊著創新又抄了回來,這就是出口轉內銷嗎。

CH,或者說類CH的語音社交產品,在解決風險問題前,別做了,做了先把自己給弄出問題來。

風險都有哪些?

一、聲音風險。

一群人聚在一起用聲音聊天本身就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因為很容易造成內容的失控。

大家自己思考一下,平時我們聊天,男孩喜歡聚在一起吹牛逼,女孩喜歡聚在一起悄悄話,大家都喜歡聚在一起嚼舌根聊八卦,尺度都是異常的大,甚至很多話說出去都不只是政治不正確,甚至是可以被打死的。

但為什麼我們沒有死?

正常情況下,要麼我們是線下在一起聊,又或者線上在一個小範圍的群裡聊,是有一個邊界和隔離在這邊的,這也是私下和公開的區別。

那麼問題來了,Clubhouse類的產品,肯定不算私下對吧?

當放在一個大規模的半公共甚至完全的公共場合暢所欲言的時候,這本身就是風險。

從平臺角度,怎麼把控風險呢?

陌陌探探這種主要是1對1,不叫平臺風險。

而一個半公開的,聚會性質,帶主題房間的聊天,平臺是要面對風險的。

不信?Soul和即刻的前車之鑑就在這裡,還有多少人記得一個短時間爆火然後消失的唱歌社交產品?貌似叫音遇?

另外從技術基礎上講,影片直播平臺,由於是1對多的模式,所以只要監控主播就好,成本可控,技術可控。

但是音訊社交,還是這麼多的人一起交流,不僅是伺服器和服務成本,風控難度直線上升,而且聲紋識別一直就是技術難點。

如果平臺規模小,還可以透過人工監管,哪天真的把使用者基數做大了,純聲音就是第一個雷。

二、用途風險。

一個幾乎無法被監管的大眾社交工具,在有壞心眼的人看來想象力就太豐富了。

這種產品裡,不搞點黃色還是人麼?

我在CH裡面看到的唯一有價值的房間,是一個教男孩子如何下海的。

我懷疑是牛老師匿名去分享的。

而且這個東西太適合各種黑產和傳銷了,在CH上做黑產都不需要用黑話交流,講話帶點口音就是最好的加密。

平臺是管不住使用者的,但是有人管得住平臺。

站在監管的角度,既然我根本監管不了這個平臺,平臺自己都管不住平臺的使用者和內容,那我的反應只會有一個,那就是平臺要麼自己改模式,要麼幹不了就別幹了,別給老子添堵。

至於人工管理,確實可以,但是成本誰來出。

CH本身就是一個成本特別高的平臺,自己沒有自有技術,用的是聲網提供的技術支援(這還是個中國企業),而聲網的價格可不便宜。

如果再加上人工管理的成本,CH的投資方再有錢也不可能像這樣無限燒錢,到現在CH還沒營收能力呢。

國內的投資人已經被割了好幾輪了,現在這種專案,還想騙,稍微難度有點過分了。

2

即使我們不談風險問題,CH這個產品在國內本身也是沒有意義的。

任何產品,都要看所在市場的特點。

CH在美國能火,因為美國在CH之前沒有一款像樣的音訊社交產品,而且美國的疫情一直管不住,還越來越嚴重,但是美國人又有party文化,三天不嗨渾身癢。

做美國的YY,市場一片藍海,流量紅利充足,又有疫情+國情的助攻。

需要撓頭的只是怎麼變現,畢竟全世界使用者都喜歡白嫖不喜歡付錢。

不過流量夠大,這或許問題都不大。

但是做國內的CH就很搞笑了,國內差你一個CH嗎?

國內的音訊市場明明是一片紅海,幾年前就已經殺瘋了,各種細分市場都打出了腦漿子。

音訊社交已經被各種約炮軟體玩壞了,音訊學習也被前兩年各種知識付費玩壞了,就連遊戲場景也有YY和TT,搞點擦邊球遊戲,比心和小鹿不香嗎?

更直接一點的,hello裡面【口嗨】多的都要飛起來。

另外還有各種線上狼人殺軟體,CH的潛在使用者要麼是已經被割韭菜割到吐,要麼就是已經有了習慣使用的平臺。

作為一個音訊社交產品,CH沒有本質創新,國內早就有大量同質化的產品了,而且還因為過度內卷,卷出了一大批擅長吸引使用者(以及圈錢)的音訊主播。

不管是想在國內復刻CH,還是正版的CH進來,首先要打敗的都不是同行的產品,而是競爭對手產品上,那些三句話以內就能留住一個大哥的主播。

而且這些主播才是真正的高價值資源,我可以天天聽小姐姐哄我睡覺,我能天天聽馬斯克睡覺嗎?我不怕夢到自己死在火星上嗎?

而且從模式上來講,純語音聊天模式都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初了,當時的雅虎通全球版,新浪聊天室,玩得不比CH花裡胡哨多了?最後還不是消失於茫茫人海,當年火得不行的雅虎通2018年徹底關閉的時候連個熱搜都沒上。

純音訊社交根本不是剛需,或者說這種需求早就融入到了其他活下來的產品之中,就像一滴淚消失在雨中。

說得好聽一點,CH是古典網際網路精神,是文藝復興。

說得不好聽,CH就是炒冷飯,從產品和模式上都很無聊。

而且即使你透過砸錢買流量和請網紅,硬是把產品做起來了,有了初期使用者,發展得很好,資料增長非常猛。

例如約炮,例如認識陌生人,例如打遊戲,例如工作對接。

有用的時候才打開來,平時誰有事沒事天天看。

如果不做大,只做小而美的話,那當然OK,剛開始的時候CH也確實是矽谷碼農和投資人們吹牛對罵的地方,當時的CH雖然是炒冷飯但也很有趣。

但資本答應麼?

各種小而美的播客半死不活的,他們的今天就是產品的明天。

3

說到播客,無論是在PC時代還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播客都註定是一個小眾需求。

使用者需求是隨技術發展更新的,純音訊並沒有相應的技術斷代,也就沒有成為主流的機會。

流量貴,傳輸效率低的時候,文字是主導。

網速再快一點的時候是圖文混合。

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資費降低,加上5G技術的出現,短影片和影片直播成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沒有哪個時代是網速剛好可以傳輸音訊但是又不能傳影片的,如果真的這麼卡我就直接看文字好了。

文字的資訊密度不比音訊大多了?

如何在浩如煙海的音訊中索引到自己需要的資訊?並且你進去的時候都已經不知道口嗨到什麼進度了。

播客的需求當然不可能消失,司機開車的時候需要聽電臺,碎片時間適合聽有聲書,而且助眠也是音訊聊天室更合適,畢竟看小姐姐的影片直播容易越看越精神。

但是CH要成為主流社交平臺就扯淡了,使用者粘性怎麼培養,誰他媽要天天聽一堆大佬吹比啊。

網上的影片多了去了,除了那些言論特別勁爆的,大部分大佬的採訪影片都沒人看。

專業訪談都沒人看,憑什麼認為把訪談換成直播就有人看了。

國內有很多商業大佬開過直播,開一次兩次的時候,大家因為新鮮感還會來看你一眼。

不是什麼所謂的朝聖,大家只是來看熱鬧的,人人都愛看熱鬧。

但是如果你天天開,直播資料肯定斷崖式下滑,因為聽大佬吹比的持續吸引力遠遠不如看小姐姐直播。

小姐姐有黑絲,商業大佬有黑絲嗎?

小姐姐可以穿JK,馬斯克老師能穿JK嗎?

關鍵是,哪個大佬有空天天直播,他們沒點正事嗎?

天天有空在上面分享的大佬,是不是已經過氣了?

如果我是股民,看到我買了股票的上市公司的高管天天在CH上面吹牛比,我不會覺得好親切,好想看,我會覺得很擔憂。

他怎麼有這麼多時間在網上衝浪,他是不是工作量不飽和?

而且大佬在CH上吹比對他們自己也是有風險的,大佬也是人,是人就有口嗨的可能。

如果是發文字,還有人可以審稿;

上節目和影片直播,很多都是錄播,都是可以規避風險的。

但是CH的模式就決定了沒人能給大佬的言論把關,如果一個上市公司的高管在CH上吹比的時候吹上頭了,不小心說了什麼不該說的,造成了惡劣影響,這個後果誰來負責,大佬自己可能都擔不起這個責任。

而且這些大佬互相吹牛逼,對使用者產生了什麼價值嗎?

使用者為啥要聽他們吹牛逼?

為了以後可以和別人炫耀說我知道大佬家裝wifi密碼都用銀質托盤嗎?

那別人肯定會說我不關心大佬家的wifi,我只關心大佬家的wife。

所以最後問題來了,聽他們吹牛逼對我有啥好處?會給我一毛錢嗎?如果不會,我為什麼要理會?

看大佬露臉我都看膩了,我怎麼可能天天聽大佬吹比。

還不如看小姐姐跳舞,幹什麼都不如跳舞。

既然使用者不可能天天看大佬吹比,大佬自己也不可能天天吹比,時間精力和風險管理都不允許,那麼目前CH吸引流量的所謂大佬中心模式根本不可能長久。

再說馬斯克老師能帶火CH也不是因為他是大佬,而是因為他是網紅,CH上那些聊天室最火爆的,裡面不一定有真大佬,但是一定有真網紅。

所以那些說CH滿足了什麼思想需求的都是在扯淡,大家互相裝X而已。

很多人讀大學的時候,上課的教授都是真大佬,他們還要逃課,思想需求根本不是普遍需求。

CH滿足的就是虛榮的需求,這個需求還沒辦法長久,因為虛榮也是需要多樣性的。

而且美國真是一個神奇的國度,網紅做得好不但能當美國總統(前),還能當世界首富,還能給CH站臺。

但是問題來了,既然CH火的本質是網紅帶流量,那麼這和國內那些社交平臺請明星入駐有什麼區別?

你的黑人說唱歌手就是潮流和文化,我的凡凡和坤坤一樣有自己的freestyle。

當然,如果能把蔡經理請來,那肯定會爆炸。

4

這東西無論是從產品,模式,創新,還是使用者需求的角度,在國內都根本沒有價值,但為什麼還是有一大堆大大小小的網際網路公司跟風去做?

一個產品如果既不toB也不toC,還有大量同類,那它大機率toSBVC。

小公司做CH的主要目的是講故事,告訴沙雕投資人這個東西馬斯克都認可,CH模式就是未來,你投資我們就是投資未來。

至於大公司,做不做CH都很正常,因為大公司做很多亂七八糟的產品不一定是因為有多重視,而是出於一種防禦機制。

大公司的心態是你有的我也要有,雖然我不一定看得懂,但是萬一你的產品真有什麼東西,我也能及時跟進。

而且我同時在跑大量產品,這些產品裡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會死得很安詳,但是隻要有一個跑出來了,那就划算了。

至於成本問題,我沒有成本啊,主要成本就是程式設計師的頭髮,既然有空閒的頭髮,那不如讓它們燃燒。

關鍵是,這年頭大家都很焦慮。

國內的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經歷了三個大階段。

第一個是基礎階段,而全世界需要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都差不多,這部分照抄美國就行了,那個年代的國內網際網路人去矽谷逛一圈就能有十三個點子。

第二個階段是流量紅利階段,從PC入網潮到移動網際網路帶來下沉市場,在流量高速增長的時期無論你幹什麼都好像是正確的,至少暫時的資料增長會掩蓋一切將來的問題。

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在這個時期想彷徨就彷徨,想不迷茫就不迷茫,反正一切都有流量來兜底,有資本來買單。

但是到了第三個階段,也就是流量的存量階段,增長空間沒有了,下沉市場被瓜分乾淨了,大家一下子沒有了用力的方向。

網際網路公司們瞅瞅矽谷,本來想學習(抄襲)一下,結果發現矽谷也特麼在炒冷飯,還反過頭來抄我們的產品。

大家都快焦慮死了,總不能閒著吧,我們總得乾點啥吧。

哪怕是在虧損也好啊,虧損可以說成是戰略性虧損,閒著就沒辦法解釋了。

這個時候美國來了一個CH,而且因為各種亂七八糟的原因火了。

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終於抓到了機會,就像困在枯井裡的人看到了下雨。

雖然下久了他更可能被淹死,但至少現在能解渴啊。

至於做下去會發生什麼,會不會是一場空,其實不重要。

因為大家都很焦慮,因為大家不敢閒著。

那就做唄,即使是在浪費時間,即使是在自己騙自己。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1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為什麼痰盂在美國亞馬遜走紅?文化差異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