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

前些天,有位茶友來提了一個問題。

他說,為什麼你的文章和別人說的不一樣呢?

別人都說,不苦不澀不是茶,而你卻說好茶從來都不會苦澀。

到底哪個是對的?

呃,說實話,採用正確的沖泡方式泡茶,好茶的確不會苦澀。

想必說不苦不澀不是茶的人,是位茶掌櫃。

自己手中的茶,品質存在問題,為了將這類苦澀味物質含量高的茶售賣出去。

說不苦不澀不是茶,是為了給那些茶找藉口罷了。

除此之外,茶圈裡還存在不少,顛倒黑白的事情。

身邊的朋友,也吐槽過某些掌櫃的行為。

是啊,某些掌櫃手上的茶品質不好,只能靠著自己那三寸不爛之舌,把人哄住了。

善良的、不明真相的茶友也就願意掏錢買茶。

但是,假的真不了,壞的好不了。儘管說得天花亂墜,劣質茶也不會變好茶。

今天,來盤點某些掌櫃用來忽悠人的話,希望茶友們都可以避開圈套。

《2》

茶湯越苦,回甘越好?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回甘?

回甘,它是一種喝茶之後形成的味覺現象。

嚥下茶湯後會覺得舌面很甜,叫做回甘。

回甘的出現,和我們口腔唾液和茶葉當中的茶多酚含量,有密切關係。

當你喝一口茶,茶湯中的茶多酚和口腔唾液中的蛋白質結合,形成一層分子膜。

這層膜厚厚的,不透氣,像一件雨衣一樣包裹著舌面,在這個時候味蕾是處於沒有知覺的狀態。

但是當我們一口一口茶湯喝下去,那層薄膜最終會破裂。

薄膜一旦破裂,味蕾就恢復了正常的功能,喝一泡好茶,就可以感受到茶湯中的清甜,回甘就出現了。

為什麼說,越苦的茶,回甘越好呢?

苦澀的茶湯中,咖啡鹼和茶多酚含量高。

回甘和茶多酚又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當我們喝下一杯蘊含著大量茶多酚的茶湯,茶多酚和口腔中的蛋白質反應,生出一層分子膜。

這層分子膜,阻隔著味蕾和茶湯的接觸,被覆蓋著的味蕾,只能感受這層膜帶來的苦味、澀味,對於其他味道的感受不明顯。

但是那層膜不是鋼筋水泥,多喝幾口茶,就會破裂。

當它破了之後,茶湯中的各種滋味都會被味蕾所感知,比如甜味。

那麼為什麼喝起來越苦的茶湯,後面越甜呢?

這其實是味蕾的錯覺。

就像當你喝了一杯很苦的中藥,隨後去喝一杯白開水,都會覺得水十分清甜。

有些茶,品質不好,苦澀味物質含量高,喝過之後,會有明顯的回甘,但這並不代表著它就是好茶。

高山茶不苦卻依舊很甜,那是因為人家生態好,茶葉中含有豐富的茶氨酸,可以為茶湯提供清甜。

說到底,苦澀味濃重的茶湯,並非好茶。

茶湯越苦,回甘越好,不過是茶掌櫃為了將手中的劣質茶售賣出去,總是可以為它找到噱頭的。

《3》

品質好的茶,味道淡?

其實不然。好茶的滋味是清甜鮮爽的,並非一味的淡。

但是有些茶友因為平時喝巖茶比較多,在喝到白茶時,就會覺得滋味淡。

其實啊,只不過是個人口味不同罷了。

但是有些掌櫃因為手中的茶內含物質少,泡出來的茶湯滋味寡淡,於是乎,便宣稱品質好的茶,味道就淡。

這簡直是在胡謅。

品質好的白茶採用正確的沖泡方式,絕對不會滋味淡。

喝一泡來自太姥山高山茶園的2020年一級白牡丹。

稱5克幹茶,投入標準大小的蓋碗中,注水100-110毫升,合蓋快速倒出茶湯。

將清澈透亮、漿感十足的茶湯倒入茶杯中,看著分外可口。

細啜一口茶湯,清甜鮮爽是味蕾的第一感受。

馥郁的茶香在口中流轉,有毫香,有花香,似梔子、似茉莉,如同多種香氣彙集在一起,層次豐富。

用舌頭輕輕推動茶湯,漿感十足,湯水醇厚絲滑細膩,絲絲入心。

嚥下茶湯後,回甘迅速,那股清甜的滋味馬上自喉部蔓延至舌面,且還夾帶著花香,彷彿在喝一杯百花蜜一樣,花香繚繞。

生津感也十分強烈,喝下茶湯後,一整個下午口中都十分舒爽。

這才是品質好的茶,應該有的表現,味道淡根本不是好茶的代名詞。

故而,茶友們在聽到有掌櫃說,品質好的茶,味道都是淡的,不必理會。

這不過是他們為了將劣質茶脫手出去的謊言。

《4》

老白茶,帶倉味是正常的?

真相是,老白茶帶有倉味,是品質變差的表現。

先來說一說倉味是什麼?它是怎麼形成的?

倉味,顧名思義,是倉庫的味道,是一股沉悶的、怪異的味道,讓人歡喜不起來。

倉味的出現,是因為茶葉在後期的陳化中,由於儲存不當而生成的。

要是將白茶在儲存的過程中,放置在高溫高溼的環境內,一段時間後就會生出倉味。

白茶素來都是喜歡乾燥的,在儲存的過程中,需要滿足避光、密封、陰涼、無異味等要求。

存茶的室內溫度需要保持在常溫的狀態,溼度不超過45%,這樣才可以存好茶。

得到妥善儲存的老白茶,香氣會有藥香、棗香、粽葉香、竹葉香、陳香、花香、毫香……

品質出眾的老白茶香氣那麼多,並沒有出現所謂的倉味。

結合出現倉味的原因來看,當白茶出現倉味,那就說明,把白茶放在不合適的環境內儲存了,白茶已經被存壞了。

茶友們,要是聽到掌櫃說,老白茶出現倉味是正常現象,轉身離開,不要搭理,才是明智之舉。

《5》

不苦不澀不是茶?

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不苦不澀不是茶這樣的老黃曆早該翻篇了。

又苦又澀的茶,並不可以給大家帶來好的喝茶體驗。

一款茶之所以會苦澀,排除沖泡因素的影響,與品質有著很大的關係。

有一些茶,生長的環境不好,日照時間長,紫外線過強。

在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不利於茶葉中的有益物質生成,反而容易導致苦澀味物質積累,比如咖啡鹼和茶多酚含量高,茶氨酸含量低,茶湯苦澀,是一種不好的口感。

而在良好環境下生長的茶樹,比如高山產區。

高山茶園,日照時間短,紫外線弱,漫射光豐富,海拔高,溫度低,土壤通透,氮磷鉀含量高。在這些有利因素的加持下,生出的茶葉,茶氨酸、茶多酚,咖啡鹼含量均衡。

採用正確的沖泡方法,自然是口感好,香氣高揚,湯水清甜。

衝一泡2020白毫銀針來證明這個事實。

投茶5克,注水100-110毫升,合蓋出湯。

拿起公道杯將茶湯倒入花瓣杯中,漿感十足,瑩白清透的湯水一看就十分可口。

細啜一口,鮮爽感在口中蔓延,緊隨其後的便是清甜。

鮮爽感和清甜交織在一起,彷彿在給口腔做一場spa一樣,舒服極了。

毫香十分濃郁,啜一口茶,茶香瀰漫到了整個口腔,異常馥郁。

嚥下茶湯後,回甘十分迅速,夾帶著毫香和花香,感覺身處於山谷之中一般。

微風吹拂著臉頰,空氣中滿是植物的氣息,其中還夾帶著甜絲絲的野花香,真是極致的享受。

好茶的滋味都是清甜的,鮮爽,淳和,細膩的,並非苦澀。

不苦不澀不是茶這樣的說法,早就該淘汰了。

茶友們,在遇到有掌櫃說,不苦不澀不是茶這樣的話語時,可以反問他一句,那清甜鮮爽的茶湯是什麼?

不苦不澀不是茶,不過是某些掌櫃為了將茶銷售出去的噱頭罷了。

《6》

為什麼喝茶?

有人說,因為喝茶可以帶來愉悅享受。

也有人說,喝茶是提高生活質量的方式。

是啊,每個人喝茶的目的雖有些區別,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喝好喝的茶。

唯有喝到好茶,才可以為大家提供更好體驗。

想要喝到好茶,擁有好茶是第一步。

但是如今市場,魚龍混雜,有好茶,也有劣質茶。

手上沒有好茶資源的掌櫃們,就會另闢蹊徑,為那些劣質茶編織一個美麗的故事。

於是,有不少新茶友容易上當,將那些掌櫃說的話信以為真。

其實,自己只不過是韭菜地的一株。

為了避免自己成為韭菜,任人隨意割,瞭解那些茶掌櫃用來忽悠人的話,很重要。

這樣才可以變身高手,揭開劣質茶的真面目。

3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40歲中年大叔辭職,用僅剩的28萬開飯店,半年賺48萬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