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沙烏地阿拉伯是美國在中東海灣地區排名第二位的盟友,僅次於以色列。與此同時沙特石油出口以美元結算是此前相當長時間以來支撐美元霸權的重要支柱。有了這兩層關係,一般來說美國和沙特的關係是比較親密的。即使沙特有時鬧點“小脾氣”,美國多數也是得過且過。但最近一段時間卻出現了美國接連敲打沙特的事情。
先是美國聲稱,不再支援沙特打擊葉門胡塞武裝的戰爭。緊接著2月26日,美國情報機構公佈了沙特記者賈邁勒·卡舒吉2018年在沙特駐土耳其伊斯坦布林領事館遇害事件調查報告,認定沙特王儲默哈默德批准“俘獲或殺死”卡舒吉的行動。美國根據這一結論對沙特實施制裁,物件包括沙特情報局前副局長阿哈邁德·阿西里和沙特“快速干預部隊”,並禁止76名沙特公民入境。3月1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賴斯在記者會上說,美國已經要求沙特解散“快速干預部隊”並採取“制度性、系統性”改革以確保“徹底停止打壓持不同政見者的行動”。另外要求沙方取消對兩名獲釋女權運動者施加的旅行限制。
與此同時,沙特政府拒絕接受美方報告。沙特外交部強調,這份報告包含“未經核實、不準確”的結論。沙特常駐聯合國代表阿卜杜拉·穆拉利米1號在推特上發文稱,美國的報告基於推測而沒有真憑實據。穆拉利米在推特上說,“王儲已經勇敢地承擔了道義責任,把嫌疑人交給司法系統,承諾改革情報機構。已經結案!”
看到有人評論說,“美國敲打沙特關鍵的因素是,沙特在美國戰略棋盤上的分量大幅下降,特別是美國自身頁岩油開發達到較高水平之後,沙特在石油產業上和美國已經形成了競爭之勢”。這種分析有它的道理,但只說出了一半。美國在這個時候敲打沙特,實際上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在中東海灣地區改變政策、重新佈局。
要想看清楚美國這一舉動的背後目的,不妨看一看奧巴馬政府時代對沙特的政策和當時的中東政策。當初由於美國的情報部門認定“9·11事件”的背後有沙特情報部門的影子,導致奧巴馬政府調整對沙特的關係。使得一段時間裡,美沙關係陷入低谷。而就在那一段時間,奧巴馬政府同時調整了對伊朗的政策,參與簽署了著名的“伊核協議”。現在拜登政府所做的這一套,很大程度上看起來就像奧巴馬當年作為的翻版一樣。而這種敲打沙特的行為,也同時是向伊朗傳遞資訊。前一段時間美國曾經多次表示要重新加入“伊核協議”。而伊朗表示,美國要想重新加入“伊核協議”必須按照原有“伊核協議”的文字執行,並且需要美國按原有的協議,首先解除對伊朗的制裁。這個價碼開得不低,一時間把美國給“將”住了。但隨後不久,美國還是屈尊放風,號稱可以先解除“部分對伊朗的制裁”。
從這一系列表現來看,拜登政府計劃推行的新中東政策,很大程度上和奧巴馬政府的中東政策十分相像。而敲打沙特,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給伊朗看。因為在葉門胡塞武裝背後,支援他們的主要的就是伊朗。美國宣稱停止支援沙特對葉門胡塞武裝的戰爭,向伊朗傳遞的資訊已經相當明確。而此番對沙特的敲打,除了向伊朗發聲之外,也在警告沙特:不要試圖擺脫美國的控制,在中東海灣地區坐大。
當然美國敲打沙特也是留下了餘地的。美國的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表示,美方一系列舉措不是為了破壞美沙關係,美方仍致力於保護沙特“不受威脅”。與此同時,美方也沒有將沙特王儲列為制裁物件。用白宮發言人的話說,“美方沒有制裁過已建交國家的政府領導人”,這個說法立即被打臉。在另一方面沙特也希望維持雙邊關係。沙特外交部26日說,沙特與美國的夥伴關係“強勁、持久”,沙方期待維持雙邊戰略伙伴關係的基礎。而沙特常駐聯合國代表穆拉利米在推特上也呼籲,“讓我們共同前進,處理全球大勢”。
所以表面上看是美國在敲打沙特,實際上預示著美國的中東政策又將重新向奧巴馬時代靠攏。而這種靠攏的最終目的就是 “拔出腳來”,騰出力量用在其他方面。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敲打沙特、對沙特示警甚至也可能與中國相關。因為我們知道,沙特這些年和中國的關係在不斷地發展,雙方在防務技術合作上取得了不小的進展。而在去年早些時候,沙特曾經在國際石油市場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這些都會讓美國感到不爽,也同時都會成為促成美國敲打沙特的重要原因。
接下來要看的是,美國要想在中東海灣重新佈局,伊朗將會如何接招?以色列又會有何反應?這些都將是值得關注,同時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