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當他們決定結婚時,一個是八十二歲的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男科學家,一個是二十八歲的女知識分子,社會輿論對這對“忘年戀”有無數負面的猜測。十六年過去了,他們依然牽著手,彼此陪伴。

楊振寧在接受採訪時說:希望他死後,翁帆再婚。很久之後,翁帆說:我很感謝他。

他們之間的愛情,跨越了超過半個世紀的年齡差,抵禦了無數洶湧的流言蜚語。在時間的證明下,低調、平靜得讓人感動。

當時,負責接待他們夫婦的學生就是汕頭大學英語系新生翁帆。三人也因此結緣。會議結束後,楊振寧夫婦與翁帆進行了合影,還留下了聯絡方式。

2002年,翁帆的第一段婚姻結束了。這段婚姻僅維持了兩年。

2003年,楊振寧的夫人杜致禮因病去世。

2004年2月,翁帆給遠在美國的楊振寧寄了一封信。自此以後,兩人保持著密切的聯絡,並逐漸熟悉。那年的國慶假期,兩人相約去了北海旅行——牽手散步、騎雙人腳踏車、十指相扣……

2004年12月,兩人在初遇的城市——汕頭登記成為合法夫妻。

有人認為,是女方貪圖男方的金錢與名望;有人認為,是男方貪圖女方的青春與美貌。楊振寧則說,他的心理年齡是年輕的,或許,這是翁帆認為他有吸引力的部分原因。

從他們結婚到現在,十六年過去了。九十八歲的楊振寧教授依然精神矍鑠,常常微笑著。翁帆女士也四十四歲了,平和而美麗地步入了中年階段。在鏡頭前,楊振寧驕傲地評價,他們倆的婚姻是一段非常美好的羅曼史。

相愛的勇氣

在決定結婚時,楊振寧與翁帆肯定預料到了社會對他們結合的反應。雖然他們儘可能地低調,但外界不少人還是對他們投來滿滿的惡意與誹謗。他們必須應付媒體記者的圍追堵截,必須面對別人對他們婚姻選擇的指指點點。

從此以後,他們的婚姻將被大眾目光所注視。比如,他們外出時的一次爭吵,就很可能被外界惡意地揣測、誇大和歪曲。在這種壓力下,他們完全可能情緒崩潰。因此,這種為愛而奮不顧身、無視外界,堅定地選擇在一起的勇氣,是難能可貴的。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人無法因為太在意旁人的眼光而放棄追求所愛。有人害怕自己被說配不上對方,引來嘲諷,而選擇不表明心意;有人因為對方的年齡大過自己較多,擔心引來周圍人的風言風語,而選擇離去。在面臨外界的考驗前,沒有勇氣的人,自己把自己罰下了場。

楊振寧和翁帆的愛情啟示我們,贏得真正的愛情一定需要勇敢把握。

愛情很難承受自我設限的思前想後,無法經受自我設限的恐懼和彷徨。別因為害怕終有一日會結束,就避免了一切的開始。沒有勇氣,便失去了一切美好的可能。

愛情不能停留於腦海裡的無限設想,而要付諸實際行動,牢牢把握。邁出了第一步,才會有後面的故事。停留於自己腦海中的糾結與折磨,其實,最後很可能只是感動了自己。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愛是懸崖之處的花朵,想要爭取,就必須有非凡的勇氣。並且,當你把握住了真愛之人,對方也會給予你面對磨難的勇氣。兩個人的同盟,總好過一個人的想象。

楊振寧和翁帆一直勇敢而平靜地面對著外界的爭議。幸運的是,無論如何時間會證明一切。現在,十六年過去了,圍觀者也慢慢相信了他們的愛情。他們的小日子洋溢著歲月靜好的幸福。

逐漸被接受的忘年戀

現實生活中,“忘年戀”其實不少。著名導演張藝謀與夫人陳婷的年齡差為三十一歲。商人王石與夫人田樸珺的年齡差為三十歲。演員吳奇隆與劉詩詩的年齡差為十六歲……

與現實生活相對,影視劇中“忘年戀”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在近期大火的由倪妮和劉詩詩主演的電視劇《流金歲月》中,陳道明就和倪妮上演了一段忘年戀,讓觀眾“上頭”.除此之外,張嘉譯、陳建斌、張國立、王志文等國內著名演員都演繹過忘年戀題材。

在國外,也有諸如《摩登家庭》之中的老夫少妻搭配。並且劇名也透露出,國外對這種年齡搭配的態度。“摩登”的社會接納多元形態的婚姻。

不止“老少戀”,“姐弟戀”同樣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螢幕或現實生活中。眾所周知的是,法國現任總統馬克龍的妻子布麗吉特比他年長二十四歲。兩人在馬克龍校園期間相識。雖然面臨著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阻力,但他們彼此認定,不顧輿論的壓力,結為夫妻,互相扶持,現在羨煞旁人。

由此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的婚戀觀也在發生變化。並且,社會對忘年戀的寬容度和接納度都在上升。一段美好的愛情,無論雙方年齡如何,都能夠獲得大眾的欣賞與祝福。

簡言之,不必再因年齡而阻礙愛情,不必再因年齡而放棄相愛。

現代社會中,結婚越來越難。人們考慮了金錢、地位、家庭、樣貌、能力等各種因素來選擇伴侶。在日益流行的相親市場中,人們仔細地相互評價,留意對方言行中露出的不良之處,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審慎地選擇最合適自己的人。

人們如此期待高質量的愛情,又如此計較。在人生的洪流中,在一剎那遇到讓你怦然心動的人,越來越可貴。如果僅因為年齡差距較大就退卻,將更難尋得真愛。

必要的磨合

每個人對愛情的期許都不一樣。年齡不一定會成為感情的阻礙。真正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在愛情中想尋找什麼,得到什麼,然後雙方共同經營,彼此磨合。

有理論認為,我們之所以愛上某人,就是因為這個人身上存在的某種特質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你對愛情的預設。翁帆透露,她很仰慕楊振寧;楊振寧是她生命中的帶路人。或許這正是她愛情的重要動力。

一般而言,年長的男性經過歲月的洗禮,積累了豐富的閱歷。他們的視野和眼界、寬容和淡定,溫柔和體貼,是極具魅力的。他們可以指導另一半如何與現實世界更好地相處,為伴侶指點迷津,破解精神層面的迷惘。

這種精神深處的滋養和共鳴,是歲月的饋贈,在年輕人之中很難獲得。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部分人喜歡與比自己成熟的人交往。

另外,生活層面的磨合和匹配也很重要。楊振寧與翁帆的相處之中有許多溫柔的細節。比如,翁帆會盡力照顧楊振寧的健康,會為了配合他的作息而改變自己的作息。楊振寧也會因為擔心打擾翁帆休息,而在睡不著時去廁所開燈看書。

這些溫柔的舉動反映出他們不吝為對方考慮。這其實正是一種愛人的能力。與常識不同的是,愛並不是那麼自然的事。愛需要培養,愛情需要經營。

反觀許多走到婚姻盡頭的夫妻,他們當初也是因愛情而走到一起。只是,在生活的雞毛蒜皮中,在失望的溝通爭吵中,他們慢慢失去了對伴侶的愛意。他們沒有找到經營自己感情的途徑。

失敗的愛情有很多種可能;成功的愛情則大多是相似的。心靈和生活層面的契合很重要。因此,當我們在觀看別人的親密關係時,不應僅僅聚焦於年齡這種淺層的因素,更應關注戀愛雙方在精神深處與生活習慣上是否契合,是否願意為對方著想,為對方改變。

大概正是因為達到了這些層面的契合,相差五十四歲的楊振寧與翁帆夫婦,在公眾場合現身時,會淡定而深情地一直牽著對方的手。由於對彼此的篤定,對感情的信心,他們無懼他人的目光,能夠從容地享受愛情的甜蜜。

“忘年戀”的難題

“忘年戀”無法避免的悲傷就是,有一天,年長的一方很可能會先離開這個世界。根據統計資料,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這意味著,如果丈夫比妻子年長很多,壽命差距導致的挑戰會更明顯。

當年長的一方進入老年階段時,另一方雖然自己尚未進入這一階段,卻需要和伴侶一起面臨變老所帶來的種種難題。年長的伴侶可能要在日常生活中依靠你,可能要在病榻上等待你的照顧。

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極其現實的問題。如果不是真心地相愛,勢必很難忍受這些生活的陰暗面。張愛玲曾言,人生恰如一場舞會。教會你最初舞步的人不一定能陪你走到散場。當那個人先行離開時,該如何面對呢?

楊振寧對翁帆說過:將來我不在了,我贊成你再婚!

初聞此言的翁帆很不解,甚至生氣。她認為,真正愛一個人時,是不希望她再嫁給別人的。楊振寧則解釋道,年輕的楊振寧是不願說這樣的話的。年老的楊振寧會說這樣的話。他希望伴侶能在他逝世後,有人陪伴,有人照顧。愛到深處,不是佔有,而是渴望對方得到幸福。

後來,翁帆才懂。她轉而感激伴侶的愛。

楊振寧說,翁帆是老天給他的最後一份禮物。即便他這一生成為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他也必須面對與愛人分離的時刻。

楊振寧豁達地將伴侶視為上天的饋贈。2008年,他的新書《曙光集》出版。他在書裡寫下:自己看不到未來的明天,但是,還有翁帆替他看。

他勇敢把握愛情,珍惜當下,並在離世後支援伴侶再尋找自己的幸福。這份人格魅力,怎能不令人欽佩!

6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楊振寧:我最遺憾的事情是加入美國籍後,父親到死都沒原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