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東西方修行的方法不甚相同,東方民族包括中國和印度,多是修“覺”,比如中國佛家的打坐、道家的站樁以及印度各個門派的瑜伽靜心。而西方盛行的以聖經為主要經典的基督教、天主教等,多是以修“愛”作為主要的修行途徑。但是,不管是東方的修覺還是西方的修愛,成就者都不在少數,像佛陀和耶穌這樣的大覺者自不必說了。

那開悟的原理到底是什麼?修覺和修愛看似兩個不相干的過程,為什麼都能讓人開悟?它們共同的作用點在什麼地方呢?

佛經說,人的念頭就像瀑布川流不息,靜心活動往往是把人的意識關注在一個點上,比如呼吸,比如眉心,比如名門等等,不同的法門也不相同,而對頭腦中的念頭只觀它來來去去而不對它起反應,所謂的起反應,就是不會讓念頭引起情緒,也會對這個念頭去關聯其它念頭。對頭腦中的念頭起情緒和聯想其它念頭,這是頭腦強大的功能和作用。比如,你早晨起來挺開心的,端起一杯咖啡來到窗前,想看看外面的景色,這時你的視野中出現一個老太太,於是你想起了你的婆婆,於是就想起了十幾年前你婆婆對你的不好,接著想起了老公向著他媽而不是你的情景,於是你回屋裡就對毫不知情好無辜的老公就是一頓冷暴力。

而靜心活動,就抑制了大腦聯想的功能,而且當念頭來時,覺察到它,它也就自覺退去不會興風作浪了引起情緒和關聯其它念頭。而且,靜心時間延長,念頭便不再升起。南懷瑾老先生舉了個很好的例子,他說人的身體和靈魂可以比喻成一瓶水,瓶中的沙塵就是靈魂中負面的念頭和思維慣性(心靈(佛性)被負面念頭和思維慣性汙染就成了靈魂),來到人頭腦中的念頭不斷攪動沙塵,使得人念頭不斷,佛教叫念念相續,並不斷激起人的情緒,又關聯更多念頭。靜心活動時,當身體安靜不動,念頭也會慢慢減少並停止,瓶中的沙塵會慢慢沉降下來,頭腦便變得異常清淨,更久的靜心活動可以把沉降下來的沙塵也慢慢消化,使得靈魂沒有了負面念頭和情緒的汙染,回覆其清淨汙染的心靈的本質。

人的靈性原本是神性或佛性的一部分,清淨汙染的靈性一端連線浩瀚的宇宙智慧(或者造物源頭),一端連線人的大腦這個接受裝置。靈性加上大腦這個裝置,原本是為了創造和體驗。人的靈性和神性本質無二,具有無限的創造力。但人的大腦過度發展,漸漸地喧賓奪主,靈性在大腦的裹挾下漸漸與大腦等同,並忘記了與本源的連線。於是人生存開始過度依靠大腦的邏輯思維,而忘記了連線神性的靈性才具有無限的創造大能。

但人的靈性從來就沒有與神性斷開連線,所以人的頭腦中常常混雜著來自神性的靈感和來自大腦自身的念頭,而靈性本身是愛、是創造、是平安、是篤定、是喜樂,而頭腦的念頭常常是恐懼、自責、憤怒、內疚、評判別人、驕傲或自卑。而西方人修愛的過程,就是不斷用選擇神性靈感替代大腦程式的過程,不斷改變大腦思考的慣性和模式,讓靈性連線的神性不斷在人生中彰顯,也自然就達到了覺悟的過程。

下面我們再來談自我實現。自我實現我查了查百度,是這麼解釋的,自我實現是指個體的各種才能和潛能在適宜的社會環境中得以充分發揮,實現個人理想和抱負的過程。亦指個體身心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的境界。 簡單來說自我實現是實現個人理想和抱負的過程。那修行對自我實現有什麼幫助呢?

剛才我們講到,靈性本身就是神性的一部分,無限的創造力是它的本質,所以人的自我實現自然離不開靈性的本能。佛經說:三界唯識,整個物質宇宙都是意識的打造,人的理想的實現自然也是心想事成的結果。

那修行本身如何影響到人的理想的實現呢?一方面,人的太陽輪(丹田)是會把人的意識能量釋放到外界,從而攪動宇宙意識在現實世界中實現人的理想。但負面情緒,尤其是恐懼是阻塞太陽輪能量散發的最大阻礙,當然其他負面情緒如自責內疚、憤怒評判等等,同樣會阻塞太陽輪的作用。我們不管這個解釋是否正確,恐懼影響人的創造力的結果卻是顯而易見的。

另外一方面,賽斯書說,天才的最基本特點是專注,而負面情緒是讓人的頭腦變得嘈雜的原因。修行或者靜心活動包括修愛活動,都可以讓人的負面情緒減少,頭腦變得安靜。當本底的噪音減少,目標便更加清晰。同時,不被打擾的大腦,沒有了情緒的拉扯,專注力增加,能力更加集中於自己的目標。同時安靜的大腦可以接收並清晰地辨析靈感,引領自己朝著理想的目標行動。

所以,修行不是自我實現的反面,反而是自我實現的催化劑或者最好的手段。

那最後我們再來談談自我實現是什麼?自我實現顯然離不開心想事成,但自我實現又不完全是心想事成。我們前面談到了頭腦既是心靈的接收裝置,又有自己的思維慣性。若我們的理想來自於頭腦,則少有持久的動力,比如大多數人受集體意識的影響,想要的發大財豪車別墅,想要嗎?顯然是非常想要,但多數人卻很少行動,經常停留於空想。也就是說頭腦的“理想”常常沒有能量或動力支援,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它不是你的心靈真正想要的。

這就像我們常聽到那句話“大王派我來巡山”,心靈本來是讓你巡山的,可頭腦就是想去踏水,但頭腦的想雖然常常讓人覺得激動人心,但卻常常沒有行動的動力。而當你終於想去巡山了,發現可能巡山並不讓你激動萬分,但就是想去,就是想要行動,它不需要你天天去找動力,那個動力卻是發自內在,甚至是不知不覺就是中自覺行動。而且它的東西持續恆久,靈感也源源不斷。

至於如何判斷什麼是心靈想要的,什麼是頭腦想要的?只要你願意去行動的就去做吧,也許它不是最終你的心靈想要的,這個經驗也會為最後的自我實現奠定心理或者物質的基礎。

那自我實現與臣服又有什麼關係呢?臣服可以說是修行的一部分,也就是接受生命中所發生的,在這個基礎上再根據內在直覺去行動。當人的頭腦在未來時常常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而充滿恐懼,當頭腦在過去又常常充滿懊悔和憤怒,而當下一刻只有平安,所以臣服也可以說是活在當下,不會恐懼未來也不為過去惱怒懊悔。這樣不去恐懼和抗拒的心便節省了能量,並能清晰地聚焦於自己的目標。

這個在很多修行者的講道中都會講到,我們每天急急於向外追求各種目標,最後卻發現按住當下竟是自我實現最快的途徑,《臣服實驗》《未來預言》等書籍以及一些修道者的分享中都會講到這個道理。這也對治了很多年輕人的好高騖遠,喜歡白日夢但不行動。其實不管你過怎樣的生活,沒有完全的令大腦滿意的人生,但生活中總有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發現美的地方,比如電影心靈奇旅中的22,認真體會生活哪怕疑慮陽光也很美,一口披薩也會如此美味。學會按住當下不僅可以減少頭腦衝突更能接收到靈感,同時也會在生命過程中增強人的幸福感。

5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男主追妻火葬場系列文推薦:病嬌男主讓女主愛不起,溜了又被叼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