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文章選自 吃畫人

作為萬民表率,要如何在兼顧皇家品味的同時亮瞎更多人的眼睛,這是一件考究的事。

1、聞到大自然的氣息

在古代,復古風是最受推崇的時尚潮流,但像宋理宗這樣直接穿越回採集狩獵時代的案例卻讓人直呼好傢伙。

1230 年,宋理宗趙昀自撰《道統十三贊》,讚頌了上至伏羲、下至孟子的 13 位聖人帝君。書成後,由他最喜愛的宮廷畫師馬麟為之作圖。

南宋 佚名 宋理宗坐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13 人中,排名榜首的是三皇五帝之一的伏羲。

圖中的伏羲身披鹿皮,不著冠履,鬚髮隨意垂下,指甲未經修剪,濃重的叢林氣息撲面而來。坐於岩石之上的他雙手按膝,大眼睛凝視畫外,外表粗曠卻氣定神閒。

南宋 馬麟 伏羲像 臺北故宮博物院

傳說伏羲從河圖中推演出了八卦,後來一隻神龜則馱著洛書獻給了大禹。在這裡,它們一起出現,成為帝王聖人授天命的祥瑞象徵。

然而這些都不是重點。當你看到馬麟筆下的伏羲時,是否覺得似曾相識?長長的丹鳳眼,飄逸的山羊鬚,還有那寬額頭,蘋果肌……這不就是理宗本人嗎?

經歷了靖康之亂,南宋歷代君主常以各種文化藝術活動強調皇權的正統。宋理宗本不是寧宗生前擬定的即位人選,於他而言,宣告君權神授( 13 位道統祖師的繼承人,伏羲的轉世)的需求也就更加迫切。

只要能達到這個目的,鹿皮披也就披了。

2、沒有爺駕馭不了的風格

作為理宗朝的首席宮廷畫師,馬麟就像是一個全能的藝術總監。當接到一個新的主題,他馬上又可以提出一套風格迥異的造型方案。

南宋 馬麟 靜聽松風 臺北故宮博物院

比如這次,為了扮演愛聽松風的道教祖師陶弘景,馬麟將地點選在生有古松的溪邊谷地,還給理宗換了一套清涼的文人裝束。

為了突出“扮演者”理宗的地位,一旁持扇童子被縮小到了極端的比例。而前一幅畫裡披頭散髮的伏羲在這裡戴上了紗冠,地上的拂塵則暗示了他道教高人的身份。

只見畫中人左腳半跏,右手輕執衣帶,胸部微袒,頭部微側作凝神傾聽狀。松葉、苔絲隨風翻飛, 似有陣陣松濤迴盪在山谷清溪之間。

然而身兼金主爸爸和模特的理宗太執著於表現主題,斜視的標誌性鳳眼反而讓傾聽本身變的做作。不過這就不是馬麟能夠左右的了。

3、愛它就穿個 30 年

在距南宋 500 多年後,馬麟的那兩幅畫都成為了另一個古裝愛好者的收藏。他名叫愛新覺羅 · 弘曆,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

雖然不像宋理宗那樣有過那麼遠古的扮相,乾隆卻做到了一套服裝使用多次的記錄。他的靈感來自另一幅宋代的畫作。

北宋 佚名 無款人物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無款人物》展現的是一個文人的私密空間。古琴、棋屏、書冊、畫卷、瓶花、酒器各安其位,汀渚水禽屏風上掛著一幅文人自己的畫像。

處在這樣典雅的空間裡,文人脫下鞋履,擺好舒服的姿勢準備讀書,一旁的僕人為其斟上美酒。那乾隆的御用造型師們是怎麼翻拍的呢?

清 佚名 弘曆是一是二圖 故宮博物院藏

類似的影象,宮廷畫師們先後為乾隆畫過 4 幅,跨越總共 30 多年的時間。足見他對這一服飾和主題的鐘愛。

4、把浮誇穿在身上

乾隆即位時,清兵入關已近百年,加上他又是康熙時就被選定的隔代接班人,更加沒有類似宋理宗的擔憂。

因此的他的時裝扮像多是模仿悠閒古雅的文士生活,即便有加入一些宗教元素,也多是出於娛樂,而非政治上的考量。

清 郎世寧、丁觀鵬 弘曆觀畫圖 故宮博物院藏

在這幅《弘曆觀畫圖》裡,乾隆坐於松蔭之下,一旁的書案上擺滿精美古玩,等待主人的品鑑。不過此時,他的注意力全集中在一幅展於面前的畫軸。

那是一件真實存在的繪畫,乾隆的珍藏收藏之一,明代宮廷畫家丁雲鵬的《掃象圖》。

左:上圖區域性

右:明 丁雲鵬 掃象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白象是普賢菩薩的坐騎,“象”與“相”同音,掃象傳達的是所謂“破除一切名相的執著”的佛理。

看看圖中菩薩的穿著,也就明白了為什麼《弘曆觀畫圖》裡,宮廷設計師們會給乾隆設計那樣的波浪服(已經浮誇到喪失形容能力)。

只不過在這裡,菩薩和仙童們的服飾變成了眾人統一的穿著,原先的神聖感變了味兒,透出幾分荒誕不經的幽默。

此外,他還命畫師重畫了一幅《洗象圖》,乾脆將原畫中的菩薩換成了自己的形象。

清 丁觀鵬 乾隆皇帝洗象圖區域性 故宮博物院藏

你不得不感嘆乾隆的娛樂精神,模仿也要走個全套才過癮。

5、P 圖拯救一切

1888 年,中國大地已經從如日中天的康乾盛世走到夕陽西下的晚清。

這一年,美國傳教士何德蘭(Isaac Taylor Headland)來到中國擔任北京匯文書院文科和神科教習。

左:何蘭德照片;右:其著作 Court Life in China

在北京,他結識了後來的夫人辛克萊爾(Marian Sinclair),她是慈禧太后母親、隆裕皇后妹妹以及眾多達官貴婦的家庭醫生。

為了請辛克萊爾為其治病,許多人透過層層關係從宮中帶出名貴的畫作送給他們作為回報,其中就有這幅慈禧太后(歷史上的慈禧也用過萬歲的稱呼)扮作觀音大士的作品。

清 佚名 慈禧扮觀音像 私人藏

何蘭德在他的書中記載道:

“有一天,另外一個畫師來拜訪我……他告訴我,太后不但經常手抄《觀世音經》,還喜歡令人把自己描摹為觀世音的樣子。

然而據說慈禧清醒地認識到畫師筆下的並不是真實的自己,所以相比於畫像,她其實更喜歡拍照。

坐者為慈禧

“慈禧太后不但喜歡被畫成觀音菩薩,還喜歡穿上觀音的衣服……讓宇宙間最偉大的畫家——太陽以光線為畫筆忠實記錄下她的模樣。”

不過在看到成片以後,我想或許畫畫會是更好的選擇吧……

6、知識點小結

慈禧相信自己是觀音大士的轉世,這固然有信奉佛教的影響。但援引宋理宗扮成伏羲的案例,這或許也是慈禧在列強的壓迫下,以及與光緒的權利鬥爭中維護自己政治地位的手段。

那套理宗題書,馬麟作畫的《道統十三贊》在 1241 年被皇帝賜予國子監。想象一下,當後來的太學生們發現道統之祖竟與當今聖上如此神似,會不會在潛意識裡把後者當成伏羲的轉世而奉若神明呢?

乾隆收藏有馬麟的畫,但大清入關已近百年,他的皇位穩固,《靜聽松風》裡的文人風雅無疑對他更有吸引力。甚至連《伏羲像》裡對皇帝的神化也被他加入了娛樂精神。

既可裝神弄鬼,又能附庸風雅,這幾位萬歲爺堪稱秀兒本秀。

(完)

在此感謝 Gillian 同學提供的《慈禧扮觀音像》,她目前正在美國攻讀藝術史博士,大家可以在豆瓣上 follow 她(ID: BlueePrins)。

-參考文獻-

Craig Clunas, Chinese Painting and its Audience.

Isaac Taylor Headland, Court Life in China.

Hui-shu Lee, Exquisite Moments:

West Lake & Southern Song Art.

16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清平樂》:世上最動聽的情話莫過於,你是什麼樣我就喜歡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