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吳月娘安排了家裡一眾人吃茶間,迎春抱著小官哥過來。小官哥今天一身喜慶,頭戴吉祥如意帽,身穿大紅錦緞綿襖,腳踩白綾襪緞子鞋,胸前金項圈,手上金鐲子。屋裡的李瓶兒見兒子來了,忙說笑道:我的小大官人,沒人請你,你來做什麼?一面說,一面將官哥抱過去放在膝蓋上。
小官哥膽子小,平時很少出來,這會面對這麼多人,有點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好奇地瞅瞅個,瞧瞧那個。坐在吳月娘床沿邊的李桂姐,笑著打趣道:哥兒總往我這邊看,想必是想要我抱哈!說完,李桂姐便做了個要抱小官哥的姿勢,沒想到,認生的小哥兒竟然撲稜著朝李桂姐懷裡躍。
旁邊的吳大妗子笑著說了句:這點小孩子,也曉得這嗜好。
吳月娘接過話茬:他老子是誰,那還用講,整個清河縣就只他一個!這小子等以後長大了啊,估計也是個小嫖頭。
孟玉樓插話道:小哥兒若那樣的話,乾脆讓大媽媽打死算了!
李瓶兒:臭小子,你姐姐抱了去,把你姐姐的衣服弄髒了,我就打死你。
李桂姐:喲,怕什麼呀?就算小官哥尿我一身,也不礙事,是我要抱他的。
幾個女人們就這樣七嘴八舌,有心無心說著玩笑話。玩笑之中,又不失暗藏有舌戰。
一個還不滿一週歲的孩子,怎的以後長大了也會成為嫖客了?吳大妗子第一個開玩笑,吳月娘由孩子想到西門慶,而孟玉樓又將孩子引到吳月娘身上,意思是,作為大媽媽,從小就要嚴加管教。那作為親媽的李瓶兒,聽了心裡自然不高興:我的孩子,我要你們說三道四嗎?於是她就拿李桂姐說事,與其讓你們打死我兒子,不如我先打死他,這是我親生的,要教育也得由我來教育!
看似沒有波瀾的對話,卻將每個人的心裡活動展露無疑。
大約過了一刻鐘的功夫,吃完茶食的董嬌兒韓玉釧兒起身,只聽董嬌兒道:俺兩個來了這半天功夫,還沒給娘們彈奏首曲子呢。說著,便擺開古箏,韓玉釧兒拿起琵琶,二人合奏,隨著熱鬧的氣氛,旁邊的吳銀兒,即興唱了一首《金索掛梧桐》。大家在此起彼伏的歌聲中,欣賞音樂的同時,小官哥卻嚇得直往李桂姐懷裡躲,頭不敢抬,大氣不敢出。吳月娘看見,忙喊李瓶兒:六娘,你趕緊把官哥接過來,讓迎春抱回屋裡去,你瞧他那膽小的樣兒,別嚇出毛病來。李瓶兒答應了一聲,忙將官哥抱住,交給迎春,並囑咐迎春將其送回房裡去。
這裡唱的正歡,只見玳安進來,先給吳月娘磕了頭,然後說道:大娘,俺已經去喬親家娘那邊,將朱奶奶,尚舉人娘子接到喬親家來了,現在就等著喬五太太到了後,他們一起過來。宅子大門外,大廳,院子裡,吹拉彈唱的都安排就緒,到時,娘們出去迎接即可。五月娘點頭答應,跟著吩咐丫頭們,將客廳鋪上地毯,椅子凳子座位擺好,室內點上麝香,讓春梅迎春玉蕭蘭香,這四個家中的歌手打扮打扮,叫家奴老婆們,也全部穿金戴銀披紅戴綠,不可失了體面。
今天第一個到的是應伯爵家的娘子應二嫂。應二嫂一下轎子,吳月娘等幾個便迎上去,接進客廳,應二嫂道:大娘,俺家伯爵時常過來,多有叨擾,承蒙你們照顧,今日在此請受妹妹一拜。說完蹲下去拜了,吳月娘趕忙將她扶起,道:二孃,千萬別客氣,都自家兄弟,大官人也勞煩二爹不少呢!倆個互相禮拜客套一番。
大約半個時辰左右,忽聽前廳鼓樂齊奏,一片鬧騰之聲由遠而近,此時,平安跑來報到:大娘,喬五太太的轎子到了。吳月娘當即領著一個個盛裝打扮的眾婆娘:李嬌兒,孟玉樓,潘金蓮,李瓶兒,孫雪娥,出後廳奔向前門去恭迎。
只見此時的西門大宅外,五頂大轎停在門口,周圍黑壓壓的一群人趕過來看熱鬧,大戶人家出門就是不一樣,轎子都是大號的!五頂大轎之首,自然是喬五太太,瞧轎子上的裝扮,一看便知非富即貴:垂珠銀頂,天青重鉛,綃金走水轎衣。這是書中的原文,明代的文字,一個字都包含幾重意思,看這一句話,什麼金啊銀啊珠子的,也能意會出來,轎身屬於上乘的檔次。以前社會很講究等級劃分,五頂大轎後面,是幾頂小轎,裡面坐著家人媳婦,小轎後面,四個校尉抬著擔子,連烤火的火爐也抬來了,最後是兩個穿青衣的家奴騎著小馬壓陣。一行人裡,除了喬五太太當頭,其餘有喬大戶娘子,朱臺官娘子,尚舉人娘子,崔大官媳婦,段大姐,另外帶了個專門服侍收疊衣裳物件的喬通媳婦。
我們再來看看這喬五太太:五短身材,頭戴疊翠寶珠冠,身穿大紅色宮繡袍,額頭兩邊也已鬢白,雖然約七十歲的年紀,精神卻很矍鑠。老太是誰?喬家在朝廷的皇親,看看她這身穿戴,就知道宮裡有人,身份不一般,這點,是西門慶家無法比擬的。
被接入後廳的喬五太太等人,一一與吳大妗子,吳月娘以及眾婆娘,互相跪拜行禮客套一番,隨即,被安排坐上客廳最大的首席位置,其餘跟誰來的眾娘子,分兩旁主次而坐,家奴們將喬家帶來的大火爐籠上火,不一會功夫,整個屋子變得暖洋洋起來。熱鬧哄哄的大堂,喬五太太對著吳月娘說道:咦,怎的沒見西門大官人!吳月娘忙回道:官人今天去了衙門,還未曾來家!
喬五太太又問道:大人今任何官職?
吳月娘:說出來讓太太見笑,俺們鄉民出身,蒙朝廷看重,授了個副縣尉之職。如今高攀親家,實乃榮幸。
喬五太太:大娘謙虛,官人混成這樣,在整個清河縣算得上鳳毛麟角了。前幾日老身聽侄媳婦說與府上做了親,我心裡甚是高興,故今日特來拜見!
吳月娘:感謝太太厚愛,只怕玷汙了太太名聲。
喬五太太:嗨,快別這麼說,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想想我喬家道來也話長,當今東宮貴妃娘娘,是老身的親侄女,她父母都已不在,只剩下我這個最親的親人。我老頭子在世時,曾任世襲指揮使,可惜命數不長,五十歲就撒手人寰,老身無兒無女,就只能靠侄子,侄子雖非大富大貴,倒也混的還可以,做了大戶,與西門家結親,也算不玷汙西門的臉面!
喬五太太這番話,表明了喬家的身份地位,喬大戶雖然不當官,但是沾著皇親國戚的光,這樣算起來,和西門府可謂是門當戶對。
說了這麼多,我們的主角小官哥該出場了,只見吳大妗子說道:大娘啊,咱抱小哥兒出來給太太瞧瞧,也討討壽。李瓶兒聽了趕緊喊奶孃如意,將官哥抱來與太太磕頭。喬五太太見了官哥,歡喜的眉開眼笑,連連誇讚:長得俏,真是個小帥哥,不愧是西門家的孩子!並拿出一端宮中的紫閃黃錦緞和一副金手鐲,給小官哥戴上,吳月娘忙抱了官哥拜謝。
自此,這話也說了,面也見了,拜來拜去的也拜了不少,接下來就是安排吃飯了。
今天本來過節,加上李瓶兒生日,且貴客臨門,西門大宅的餐桌上,少不了的是琳琅滿目的山珍海味,酒自然是茅臺級別,當時的名酒就是金華牌子了。
以前人家比較規矩,親朋上門,不管客人肚子餓不餓,也不管到沒到吃主餐時辰,都要先安排吃茶,這裡的茶,不是我們現代人以為的茶葉,而是包括吃點心之類。其實,這樣的習俗,如今在有的地方也還有保留,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前,比較普遍!
幾百年前的明代,西門大宅正月十五的每張早茶桌上,擺了有四十個碟子,各式糖果茶食桃酥點心,估計還有稀飯湯圓等。坐滿四張八仙桌的眾人,吃完後,便去了後花園散步。
趁眾娘子遊玩的功夫,西門府裡的廚子們做飯燒菜,陳敬濟,書童,玳安等家奴擺放桌席,酒菜上齊全後,正餐準備開飯。還是四張八仙桌,桌上的菜品不用說,可以堪比五星級大酒店的美味佳餚,大家邊吃,邊欣賞音樂,整個大宅,那叫一個歡騰!正是:兩行珠翠列階前,一派笙歌臨坐上。
酒席開始,吳月娘和李瓶兒先給大家敬酒,喬太太領喬家親戚還敬,又親自單獨給李瓶兒敬了一杯祝壽酒。旁邊的李桂姐吳銀兒董嬌兒韓玉釧兒,在席前來了個大合唱《壽比南山》,戲班子呈上目錄,讓喬太太點戲,點了個《王月英元夜留鞋記》,聽起來應該都是有故事的帶色戲文。
我們還記得吳月娘第一次去喬大戶家,酒席上,當廚子上來一道水晶鵝,吳月娘給那廚子賞了兩文銀子,在今天的西門餐桌上,當廚師端上來一盆燒鵝,喬太太賞了五文,足見喬五太太懂得人情世故,為喬家撐足了面子。吃飯有賞錢,每齣戲唱得好也給賞錢,就這樣,吃吃喝喝玩玩,不知不覺天色已暗,元宵節的晚上,更是少不得放煙火,觥籌交錯,推杯換盞間,大家一直熱火到三更天左右才解散。
書中對這天的吃鬧,包括吃完後的相送和對家奴的一些賞錢賞酒賞飯,都做了詳細的描述,就不一一介紹。這一天,除了有節日的氛圍外,更多的是西門府和喬府家結親,預示著西門慶的地位和人際圈子得到了更大的鞏固,結合昨天正月十四獅子樓的繁華和放縱,為西門慶人生中即將到來的低潮,做個對比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