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師的標準是什麼?
對於不同年代的人來說,這個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
在70後的眼裡,好老師的標準是教學水平高、教學態度好。
而對80後來說,這個標準又加上了關心學生、一視同仁。
90後的要求更高,除了上面這些之外,講課風格還得風趣幽默。
最好,還會編段子。
至於00後…
反正我接觸過的,都是希望老師不點名、作業少。
雖然說不同年齡段的人,對好老師的標準都略有不同。
但在核心上,其實還是基本一致的。
總結成一句話就是: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去講一堂高質量的課。
也就是說,要和學生的心理拉近距離,跟印象裡那個沉悶、嚴肅、壓抑的教學場景形成反差。
其實在我的學生時代,有幾位心態年輕、語言幽默的老師,就很容易讓大夥笑成一片。
聽他們的課,就像是在聽單口相聲。
在歡聲笑語中就把知識給學了,而且效果還好。
以至於到了後來,我們50來歲的班主任都看得眼紅了,也學著他們來跟我們找共同語言,甚至“尬聊”動畫片。
但是鑑於他之前實在是太嚴肅了,大夥都怕他。
所以不僅沒人對他那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段子感興趣,而且到最後都沒人敢告訴他:我們這代人,其實真的沒有看過天線寶寶…
坦白地說,我們高中班主任的幽默效果是比較“拉胯”的。
但是為了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實每一代老師都在極盡所能,讓自己看上去“更有趣”。
而當思維活躍的90後站上了講臺之後,上課時的畫風,可能就變得跟之前都不太一樣了。
因為他們有一項“特長”,叫“熟練使用表情包”。
講解課堂紀律?
一張圖就能說得形象生動、明明白白。
想看直播?
那就把課件做成直播的效果。
嚴肅的勸學寄語,也能用輕鬆的表情,去化解尷尬的氣氛。
而當這種“說話”習慣養成了之後,就連那些“全國教師統一話術”,他們都能用表情包給你安排上。
這樣的授課方式,怕是從學霸到學渣,誰的目光都不捨得離開講臺。
畢竟,就算是內容聽不懂的話,至少也能收一波圖不是?
可能是由於“看圖說話”的效果太好,這套出自於中學90後教師手中的“教學創新”,後來又被大學的年輕老師們學會了。
不僅可以用來表達對學生的“質疑”。
還能輕鬆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的尷尬。
要是“存圖量”比較大的話,甚至可以用這種方式,上完一整節課。
並且外加布置作業。
在看到這些年輕教師為了提高課堂質量所做的努力後,我只想說…
用表情包講課,顯然可以快速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但是為了提高課堂的趣味性,這也只是年輕教師們改進教學方式的方法之一。
就拿網課來說。
如果平時上課就跟“念報紙”似的,那在上網課的時候,效果可能會更加的一言難盡。
儘管老師們對這種授課方式,剛開始時心裡也是越想越沒底。
但是網課的形式,終歸會變得越來越常用。
所以,在短暫地當了一段時間的“十八線主播”後,老師們迅速就把直播水平上升到了“人均李佳琪”的段位。
就連檢查作業,都能給你玩出點花樣來。
這還是我印象中,那些板著臉,端著玻璃杯,不苟言笑的老師嗎?
當然了,無論是那些生動的表情包,還是刻意模仿的流行話語,實際上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
雖然我不知道等00後們當了老師後,還會弄出來多少“老鐵整活兒”系列。
但我想,能讓老師們從“慌張無助”快速過度到“遊刃有餘”的事情,可能只有一件。
那就是讓學生好好學習。
我回想了下自己所經歷過的老師們。
無論是他們詼諧的調侃,還是嚴厲的訓斥;無論是語重心長的說教,還是幾近抓狂的怒吼。
在他們留給我的印象中,似乎只有把我們送進大學校門這麼一件事。
或許,在這個世界上最希望你成材的人,除了父母之外,就是老師了。
珍惜那些認真負責的老師吧,因為他們,可能會是你一輩子的記憶。
趣談教育新鮮事,大型表情包工廠。
在這裡,有故事、有觀點,有邏輯、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