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位於歐洲大陸西北的島嶼國家,而瑞典是位於歐洲大陸東北的半島國家,前者隔英吉利海峽對望法國,後者隔厄勒海峽對望丹麥。嚴格說瑞典東北部與芬蘭連在一起,但那裡緯度已經是北極圈了,天寒地凍幾乎把瑞典割裂成了島國。
只要跨過一段海峽,英國和瑞典就能夠到達歐洲大陸,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兩國對歐陸事務有一種天然的介入慾望,它們的步調在多數情況下保持著高度一致。兩者也會在涉及自身利益的問題上互有齟齬,表現得若即若離,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考慮。
單就英國而言,帶著濃烈的海洋文明屬性,相對於來自歐洲大陸的利益來說,它更看重廣闊的大西洋以及遍佈全球的殖民地。英國也想插手歐洲事務,其中關鍵的一點,不能使歐洲大陸出現一支壓倒性的軍事力量,所以我們會看到歷史上法國強大的時候,英國聯合歐洲其他國家進攻法國;德國強大的時候,英國聯合歐洲其他國家壓制德國。與英國“離岸平衡手”的角色相比,瑞典在國力上多少有些吃力,所以在這種時候它會選擇跟隨英國的腳步。
瑞典隔波羅的海向南是大片的德語區,今天固然已經大部歸於統一,但在德意志民族國家形成之前,諸侯林立的德意志諸邦還是給了瑞典許多插手的機會。與英國相比,瑞典同樣是一個典型的海洋國家,只不過受制於北方因冰雪覆蓋的客觀短板,以斯德哥爾摩為核心的南部更傾向於投向波羅的海。從地圖上看,英國和瑞典二者之間包夾著歐洲大陸大部分強國,故而它們更願意聯手對付來自歐陸的敵人。
起初丹麥強盛的時候,英國瑞典就曾聯手打壓過丹麥;等到荷蘭人稱雄北海的時候,瑞典又站在了英國一邊;後來拿破崙如日中天之際,英國和瑞典的合作同樣親密無間。德國崛起之後,瑞典的態度卻悄然發生了改變,瑞典比英國多一個近鄰俄國,瑞典真正的附骨之疽來自東方的俄國,因為從宏觀上看,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都可以視作東歐向北部延伸出的枝葉,而俄國是東歐當之無愧的霸主。
-斯德哥爾摩風景
作為一個半島國家,瑞典不可能完全切斷與俄國的陸上聯絡,在歷史上俄國與瑞典就曾圍繞波羅的海的控制權而爆發數次戰爭。不過瑞典在可利用的核心區域上無法與俄國相提並論,雙方的對決以瑞典王國的失敗告終,一度強盛的北歐帝國在遭到彼得大帝的軍事打擊之後迅速落敗。只是瑞典的屈服並不能阻止俄國進一步向西擴張,因此藉助緊鄰的德語區遏制俄國就成了瑞典的國策之一。在所有涉及到歐陸的事務中,瑞典對俄國的反對極為強烈,因此我們才會看到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儘管宣佈“中立”,但始終帶著明顯的親德傾向。
圖-斯德哥爾摩景色
導致英瑞兩國無法完全一致的因素,還有介於兩者之間的挪威。挪威是瑞典的西部鄰國,但對於英國這樣一個海洋大國來說,可以認為挪威是英國的東部鄰國。由於冰雪覆蓋,挪威的人口幾乎全部集中在有限的幾個大城市當中,其中又以東部的奧斯陸和西部的卑爾根人口較多。介於兩強之間的挪威誰也不想得罪,但避免不了英國和瑞典為爭奪主導權而明爭暗鬥。大北方戰爭結束之後,餘力尚存的瑞典王國試圖向西拿下挪威,結果此前一直支援瑞典的英國見勢立即向瑞典宣戰。
圖-斯德哥爾摩機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控制了以卑爾根為中心的挪威西部地區,瑞典則乾脆允許德國使用本國鐵路運送兵員來打擊英國。從歷史縱向來看,英國和瑞典大體思路都是離岸平衡,不希望歐洲出現強大的軍事力量,但對俄羅斯、德國的態度上,瑞典和英國的思路又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