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總部大樓共10座;
拍照上傳發票、或對軟體語音講一下發票資訊,即可高效處理每年200多萬元的員工報銷金額;
一畢業就拿近300萬年薪的“天才少年”,這位天才少年還是在B站擁有60萬+粉絲的UP主;
......
近期,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 《華為的100張面孔》播出第一集,片中這些展示華為——這個龐大機器的運作機制和細節,令人印象深刻,也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從輪值董事長郭平,到財經部總裁張印臣,到2020年才入職的“天才少年”員工彭志輝,導演試圖從100位員工的角度全面地還原華為的真實面目。
“真實”是竹內亮導演的一貫追求。他去年拍攝的《好久不見,武漢》在豆瓣評分8.3,最為人稱道的也正在於此。
所以,這次拍攝華為,竹內亮延續的依舊是真實的風格。紀錄片中,竹內亮也向一位接待他的企業溝通部工作人員向表明“拍攝要真實”。
影片一開始,竹內亮就採訪了許多外國人,問他們對華為的印象,有說“華為是國企”的,有說“華為的裝置裡有監聽器”的,總之較為真實地展現了華為在歐美人心中的形象。竹內亮也記錄下這些疑問,在後面的面訪中,直接拋給輪值董事長郭平。
導演丟擲的這些問題,是幾乎所有人關心的幾個問題。第一個是關於美國對於華為的限制,華為現在怎麼樣了?
輪值董事長回答也非常有水平,並沒有直接回答問題,只是打了一個比喻:20年前賣給市場一個扳手,現在20年後不允許市場用這個扳手為華為造汽車。
第二個問題:華為有沒有政府股份?這裡董事長大人就直接回答“沒有”,並且,進一步解釋了華為名字的由來。原因非常簡單,80年代流行取名“華xx”。但其實按照音韻規律,最後一個字應該是開口音,比如華大、華髮,“為”是收音,因此任正非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滿意。郭平當時加入華為只是為了找個落腳處,並不在意名字。
第三個問題:晶片問題,華為沒事吧?
董事長回覆:肯定有事,但是也肯定能克服,並且希望與美國還是回到合作的角度,如果有什麼擔心,大家可以基於事實探討解決。
此外,另一位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華為2020年“天才少年”計劃中的一位員工。
目前看來,觀眾對這部影片的反饋是非常積極的。播出才兩天,導演這條微博的轉評贊資料已達到8萬+。
Youtube上的評價也普遍積極。
竹內亮的妻子是中國人,透過妻子的發小(1位在華為研究所工作的朋友)聯絡到華為總部,表達希望拍攝紀錄片的願望。有了朋友的溝通,才搭上線,實現拍攝。所以從動機角度看,這次拍攝並沒有企業宣傳的性質。但客觀上,無論是海內外,都給華為帶來了很正面積極的影響,可以稱得上是理想的塑造企業公關形象的作品。
不過另一方面,正是這樣的“平和”和“好看”,也讓部分網友也認為導演只是“觸及皮毛”,採訪的問題也比較隨性,沒有深刻地挖掘下去。
在TOP君看來,竹內亮導演真是很會找題材。無論從中美關係、“996鼻祖”還是技術等各方面,華為的話題性都足夠大。而在外界議論如此之熱的情況下,華為卻一直保持著若即若離的神秘感。所以這樣一部紀錄片向外界開啟一個視窗,可以說是“萬眾期待”的。無論內容是否真的“真實”、客觀、有深度,至少這樣的視窗是大眾以前沒有的,本君認為這是它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並且,竹內亮導演的確也很會“把握安全距離”,有犀利的問題和大眾的視角,但又能做到各方都滿意。這大概是一個“當紅炸子雞”紀錄片導演的自我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