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初晴的森林,浪花迭起的海岸,清晨的檸檬園,落日的咖啡店……
如果要在腦海重建上述地點,那除了聲音、畫面,還有一個元素似有若無,卻又能輕易將你帶回那個場景,它是——氣味。
唐 周昉《簪花仕女長卷》(區域性)遼寧博物館藏
電影《香水》中有這樣一句臺詞:“人可以在偉大之前、恐懼之前、美之前閉上眼睛,可以不傾聽美妙的旋律、動聽的言詞,卻不能逃避味道,因為味道與呼吸同在。”
人的“五感”中,嗅覺與情緒的關係最為緊密。甚至在我們還未意識到之前,氣味就可以喚起我們的記憶,帶給我們某種情緒。
美好的氣味通常令人心情愉悅,這或許是人們偏愛聞香的原因之一。
而倘若你生活在古代,品香,更是雅緻生活繞不開的“一番閒趣”。
南宋 佚名 《竹澗焚香圖》(區域性)故宮博物院藏
先秦時,從士大夫到普通百姓,無論男女,都有隨身佩戴香物的風氣。“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江離、白芷、蘭草、宿莽、肉桂……在《離騷》中,詩人屈原就列舉了不下二十種香草。
《禮記》中寫:“拂髦總角,衿纓皆佩容臭。”這個容臭(xiù),即裝滿了香草、香木的香囊。佩在身上,既芬芳了自身,又尊敬了他人。
唐宋時期,文化藝術繁花似錦。在文人的引領之下,琴棋書畫漸漸成為一種風尚,人們的衣食住行也頗為講究。焚香逐漸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北宋詩人王禹偁在《黃州新建小竹樓記》中寫,“公退之暇,手持《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事慮”。
陸游也愛在書齋中焚香靜讀。 “初日破蒼煙,凌亂松竹影,老夫起燒香,童子行汲井。” 這首《晨起》,寫的就是他一大早焚香的情景。
南宋 李嵩(傳)《焚香撥阮圖》(區域性)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焚香,靜觀爐煙雲縷,品“應是水中月,波定還自圓”的自在。文人們更形成了 “焚香看畫”的雅趣——
“焚香看畫,一目千里,雲樹藹然,臥遊山水,而無跋涉雙足之勞。”於斗室中,燃一爐香,聞香品畫,嗅覺與視覺都在遠遊。
明清時,儒學盛行,修身養性成了文人雅士的追求。這使得焚香與文人審美的聯絡更為緊密。在很多文人畫中,你總能看到畫中人隨意臥坐,几案上擺著一爐薰香。
明 周臣 《香山九老圖》(區域性)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明 陳洪綬 《蕉林酌酒圖》(區域性)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香,舉重若輕。它被點燃,然後慢慢充盈了整個空間。若有似無的幽香能將人從日常生活氣氛中抽離,切換到更為內斂沉靜的狀態。
好的香,就像電影背景樂,它從不會喧賓奪主,只是提供一種氛圍,為生活錦上添花。
觀復博物館根據古畫《簪花仕女圖》&《韓熙載夜宴圖》推出兩款香道隨行套裝——
第一款:《簪花仕女圖》款
《簪花仕女圖》由周昉繪製,描繪了唐代宮廷中的嬪妃“戲犬”、“慢步”、“看花”、“採花”四項活動。
唐 周昉《簪花仕女長卷》(區域性)遼寧博物館藏
畫中五名仕女、一名女侍,還繪有猧子狗、白鶴和辛夷花。六位女子均著低胸長裳、頭插步搖,“圓臉、蛾眉、長項、削肩”,除去女侍之外均有簪花,牡丹、芍藥、芙蓉…靈動活潑。
套裝內含兩款線香:
玫瑰香——選用玫瑰、越南沉香、印度老山檀、香茅(制)、檜木、海南降真等製作而成。
桂花香——選用廣西金桂花、沉香、藏柏、金顏香、零陵香、藿香等製作而成。
《紅樓夢》中曾說,“主雅客來勤”。家中有客來訪時,點燃一株薰香,讓淡淡的花香充滿整個空間,也是一種頗為雅緻的待客方式。
第二款:《韓熙載夜宴圖》款
《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了官員韓熙載家設夜宴載歌行樂的場面。
五代十國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區域性) 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畫記錄了一次完整的韓府夜宴過程,即琵琶演奏、觀舞、宴間休息、清吹、歡送賓客五段場景。
此款套裝內含兩款線香:
降真香——選用海南降真、海南沉香、澳洲檀香、甲香、甘松、玄參、蘇合香製作而成。
迷迭香——選用迷迭香、沉香、柏子香、檀香、公丁松香等製作而成。
以香的種類來看,最常見的香是“沉檀龍麝”——沉香、檀香、龍涎香、麝香,其中沉香為“眾香之首”。
這兩款香道隨行套裝內均含龍龜香插一個——
龍龜,瑞獸的一種。頭尾似龍,身似陸龜,全身金色,生活在海里的神龜。相傳為古代神龍所生之子,揹負河圖洛書,揭顯天地變化。
這款龍龜香插採用古法香方,用安息香、乳香、桂枝等多種香料調配而成。
靜室之中,燃一株幽香。或捧讀,或品茗,或沉思,或暢聊,居於塵世,而又能從日常氛圍中抽離,實在是一種安心愉悅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