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很神奇的存在,既熱心又冷漠,十分之矛盾。這段時間引起極大爭論的“女生從貨拉拉車窗跳出致死”,在警方經過詳細調查還原了案件經過後,網友分成了三大派:中立派、司機派、女生派。
中立派,不發表任何傾向性意見,默默關注。司機派的大概意思是:司機也不容易,那麼長時間才只接了一單,只能賺四五十塊錢,提前接單選擇繞路也能理解,畢竟司機也沒什麼壞心思,遇上這事,司機也是太倒黴了!女生派的大致立場是:女生也不容易,為了省錢自己搬運很多趟,雖然耗時,但完全在規定的時間內啊。而且半夜一個女生坐車,被繞路怎麼能不擔心?而且是在自己提出多次無果後,採取措施難道不是很正常嗎?你說人心冷漠吧,這些持有立場的網友又能夠站在某個群體的立場去思考;你說人心暖吧,他們對對方群體的批評又讓人感到不適和心寒。就很矛盾。
但撥開表面的層層資訊,樹立在中央的,是一面鏡子:這面鏡子反射了我們過往生活積累的經驗和認知,也反射了我們是如何將“畢生所學”套用到其他事件當中。
“我的經驗告訴我,司機就是不耐煩了,想多掙點錢”
“我的經驗告訴我,這女孩就是太多事了,多花幾十塊錢就沒這慘劇了”
“我的經驗告訴我,司機職業素養不夠,再怎麼樣也不能這麼豪橫啊”
“我的經驗告訴我,女孩保護自己是正確的,但這麼做確實有點大意了”
簡直是可以把“我的經驗告訴我”這句話套用於一切。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大部分時間,表達就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不需要過多的論證分析,都是憑藉自己的認知和直覺去表述的。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每個人的經驗都不是完美公式。要說完美,也只能是針對自己的完美,當要套用到別人身上時,基本沒有任何參考價值。尤其是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環境都鉅變了,你的經驗,又怎能不過時?
“過往的經驗告訴我,你這麼想是不對的,你這麼做也是不對的……”拜託,2021年了誒,就不要再用你的經驗來統治一切了。沒錯,你吃過的鹽可能是比我吃的飯都多,可這又能代表什麼呢?只能說明你重口味罷了。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在本該在校園學習成長的年齡,突然向家人提出休學的請求。家人很不解,也很氣憤,但考慮到孩子的安全問題,還是答應了孩子這個看似非常無理的要求。
在家休學一段時間後,女孩他爸覺得總這麼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給女孩找了位心理諮詢師,希望老師能看看孩子有什麼問題,同時說服孩子停止休學重新迴歸校園。
諮詢師經過幾次瞭解後,發現女孩的成長史有些糟糕。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環境中,從爺爺奶奶到爸爸媽媽,沒一個能稱得上對孩子寵愛的。就在這種情況下,女孩還承受著來自媽媽的家庭暴力,因為媽媽患有精神疾病,間歇性發作。
這種暴力一直持續到媽媽因為其他疾病離世。在這期間,沒有人出來勸阻,或者說,沒有人想過真心實意幫女孩,所有人都理所當然認為不能同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計較,因為計較不清。而且大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哪有空每天圍著孩子轉?
說到這裡,如果你是一個共情能力強的人,應該能感受到孩子的童年在一定程度上對現在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消極影響。然而,當諮詢師出於安全考慮將孩子的情況向其父親說明後,得到的卻是父親近乎嘲諷的反應。
“那都是多少年前發生的事情了,能有什麼影響?而且她還那麼小,能記得些什麼?她就是不想上學不想學習,現在找藉口在逃避!她這麼自暴自棄,沒人能幫得了她!我當年也是在父親的拳腳下成長的,現在不是照樣該工作工作該生活生活嗎?”
很無語,也很無奈。這樣的父親,你能說他是不愛孩子嗎?但你又能說他很會愛孩子嗎?他有自己的一套規則,只不過這套規則不再適用了,也不能解決孩子的問題。也是一種悲哀吧。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因為河水在不斷流淌變化,你趟進去,永遠都是新的水流。你連自己的水流都無法改變,又怎能奢望改變他人的?
人在當下,無論做什麼決定,結局都是後悔。做決定,就意味著面臨選擇,面臨選擇,就意味著任何一種選擇都有它的不足之處。並不存在什麼完美選擇,因為如果存在,誰還會糾結呢?
所以,不管作為什麼角色,朋友也好,家人也好,父母也好,在對方需要你的時候,給到支援就對了。共情能力再強,也會有“失算”的時候,經歷再相似,也永遠存在差異。不追求完全的感同身受,你的支援,就是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