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傳統企業的老闆,都是業務出身。
在過去,業務員也是最賺錢的一種職業。
但隨著市場的更新迭代,未來業務員將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個體經濟!
1
市場的發展趨勢,都是有需求所驅動。
因此,普通人想要賺錢,必須為市場去解決問,滿足市場的需求。
就像在改革開放的前30年,由於物質匱乏、人們的消費力有限,對市場的需求更多以產品的功能為主。
當時,整個市場的形態都是碎片化的,無論是生產廠商、流通渠道、終端商,只要貨源都能夠透過貿易獲取巨大利差。
那麼在網際網路、物流還未完全普及,在碎片化的市場中,業務員就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不論上游的廠家、品牌商到經銷商,還是經銷到終端店,這個整個過程中都離不開業務員去做客情關係,打通上下游。
2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物流的升級,業務人員的價值正在弱化。
上游廠家能夠以B2B模式與小B建立連線,中間商則能夠以B2C模式與消費者產生交易。
在網際網路時代,雖然業務員的價值弱化了,可在一些大的交易活動中,還是需要業務人員去作為連線橋樑和客情關係。
不過,進入產業網際網路時代,整個商業的形態將被徹底顛覆,業務員、中間商也將徹底消失。
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所有的前端業務,都需要透過網際網路與使用者建立連線,把使用者數字化。
同時也需要以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資料中臺,把整個後端的把後端的生產、業務管理,經營活動中的資訊相互打通,形成視覺化的數字。
因為,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所有的企業想要發展,都需要在數字化的基礎上相互協同,成為生態鏈中第一部分。
零售商家可以根據使用者資料判斷市場需求,透過生態夥伴平臺,把生產和採購資料傳送到上游廠家實現柔性化、定製的生產,根據市場需求做供給結構的調整。
上游廠家根據終端提供需求,做好加工製造後,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驅動物流系統,直接配送到零售店或者直接配送給消費者。
先獲取使用者及市場需求去做生產、根據需求做營銷活動,推薦給精準使用者,才能提升整個生態鏈的效應。
由此可見,未來只有實現數字化、產業網際網路轉型,才能真正地解決產能過剩與市場同質化的現象。
3
在碎片化的市場形態中,需要業務人員去連線上下游。
到了數字化時代,則需要透過資料作為企業之間銜接的關鍵要素。
因此,業務員、個體戶、大賣場、電商賣家等,都將在時代變局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供應鏈平臺與新個體。
在未來企業雖然不需要業務人員,但是需要銷售人員。不過這個銷售人員,並非實體店的導購,而是具有專業能力、服務能力、以及自帶流量的能力。
因為,隨著市場的更新迭代,流量入口、品牌價值、消費場景、購物決策都正在發展變化。
在過去,最大的流量入口是實體、電商,上游商家想要實現商品下沉,就要藉助業務員做B端的連線,銷售產品。
現在,最大的流量入口,不再是實體和電商,而是社交媒體、短影片、直播、社群等場景。
在新的購物場景,消費者不再為品牌溢價買單,則會因為喜歡的IP,鐘意的人格烙印,認可的價值觀產生消費。
那麼,當品牌商、業務人員失去價值,上游供應鏈想要獲取更多變現能力,就要把傳統的B2B、B2C模式,轉變成S2B2C模式。
未來不但新個體可以順勢而為,搶佔新的賺錢機會,個體戶、業務員、電商賣家,想要發展,同樣能夠以產業網際網路的經營邏輯,透過數字化轉型,把自己轉變成新個體。
所謂的新個體,就是以社群、直播、短影片等場景,為消費者提供立體的價值和真正的解決方案,最終根據人群定位,做內容的持續輸出,形成個人品牌。
那麼只要建立了個人品牌,就可以讓客戶變成粉絲,與其建立強關係、實現自帶流量和持續變現。
在數字化的轉型過程中,中間商、業務員、品牌商都將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平臺與新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