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斯特羅姆為一家名為Odeo的公司實習,結識了公司的工程師傑克·多西。兩人興趣相差很大,卻彼此一見如故。在此期間,他還去了一家咖啡店兼職打工。有一天,扎克伯格走進咖啡店,看到自己沒招攬成功的人才居然在咖啡店打工,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只好尷尬的點了一杯咖啡就匆匆離開。
Odeo的團隊推出了一款產品,由多西擔任CEO,名為Twitter。Twitter當時只能傳送文字,所以斯特羅姆很看不上這種產品,所以也沒有跟隨多西。
“能夠在一家大公司的初創期就加入,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是一輩子都沒機會體驗的事情。這種機會斯托羅姆卻遇到了兩次,但兩次都被他無情地揮霍了”。
美國彭博社記者莎拉·弗萊爾在其所著的《解密Instagram:一款拍照軟體如何改變社交》一書中,不無戲謔的回顧了Instagram(照片牆)創始人凱文·斯特羅姆2005年前後,先後錯失加入初創期的Facebook和Twitter的經歷。斯特羅姆在谷歌工作過,這期間繼續從事著自己的攝影愛好,並學習如何製作軟體工具。他在找到同屬斯坦福大學學生的邁克·克里格後,2010年開始著手創辦Instagram。
所評圖書:
書名:《解密Instagram:一款拍照軟體如何改變社交》
譯者:張靜儀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
斯特羅姆的創業,得到了已經被Twitter掃地出門的傑克·多西的投資支援。Instagram的初始版本很簡陋,說白了就是一個交友軟體,使用者線上照片上傳,然後供網友檢視。這個軟體的魅力在於,人,哪怕是不具備較好外形條件的人,也高度虛榮,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和讚美。所以Instagram顯示使用者粉絲數、關注數,這就會逐步加深已註冊使用者的依賴性。從照片,到後來的影片,Instagram成功的發掘了大眾內心中渴求被關注的巨大需求,又以其高度簡練的介面將使用門檻降到了最低。這其中還可以挖掘出很大的周邊產業價值、廣告價值。
但至少在當時,投資人們卻不是這麼看的。很多投資人都覺得,Instagram不至於有太大的商業前景。有意思的是,雖然傑克·多西被趕出了Twitter,卻仍然是矽谷知名的創業家,為了證明自己的前東家錯了,所以多西不遺餘力的推廣Instagram——他並沒有意識到Instagram是一樁生意,而他本人終將在這樁生意中淡出。
Instagram再造了什麼?
Instagram很快就成為智慧手機時代,人們最為喜歡的手機應用之一。《解密Instagram:一款拍照軟體如何改變社交》書中談到,很多剛開始使用Instagram的使用者因此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無論是路牌、花叢、牆壁上的裂縫,還是家裡的小貓小狗,都能拍成有趣的照片。而藉助移動網際網路,全球許多地方的人們驚喜的發現,Instagram給了他們(她們)尋找到無論是多麼小眾的喜好的同好者的機會。
一些明星和網紅很快就意識到Instagram不同於Twitter和Facebook的商業價值。Facebook基於現實中的人際關係而搭建,而Twitter顯然被認為是文字線上釋出的代名詞。而Instagram理論上可以向全球每一個角落開放。2011年夏天,當時娛樂圈的超級巨星賈斯汀·比伯進駐Instagram,這帶動大量粉絲的追隨。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與Facebook、Twitter以及谷歌長期以來將自己定位為資訊展現平臺,拒絕承擔事實上的(媒體)把關人審查責任所不同的是,Instagram一開始就重視使用者內容的合規性,透過人為審查與演算法過濾的方式來篩查那些虐待動物、傳播兒童不雅或是有自殺傾向等不良內容的圖片。這種審查讓Instagram背上了沉重負擔,卻並不能算是壞事,因為能夠切實降低運營風險。
Instagram的又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平臺推薦並展示優質內容是基於人工審查,而不是像谷歌、Facebook那樣歸結為演算法。
《解密Instagram:一款拍照軟體如何改變社交》書中指出,透過人工分析、推薦和審查,Instagram對於使用者心理的把握其實遠遠高於依賴演算法的Facebook。尤為值得一提的是,Instagram作為平臺,在2020年以前的幾年裡成功的帶火了全球旅遊產業。
Facebook的收購,給Instagram帶來了什麼?
最先提出收購Instagram的,其實是Twitter,報價5-7億美元。但Facebook馬上就給出了10億美元的更高價。《解密Instagram:一款拍照軟體如何改變社交》這本書解釋說,Facebook的掌舵者扎克伯格更具有憂患意識,意識到Instagram的受眾正好與Facebook錯位,且還具有更大的成長空間,這意味著,當Facebook的增長放緩時,還可以藉助Instagram來“續命”。
《解密Instagram:一款拍照軟體如何改變社交》一書認為,美國和歐盟監管部門當初批准Facebook收購Instagram,實屬失策,增強了Facebook的市場支配能力,抑制了市場競爭。當然,這與等待審查批准過程中Facebook的精心策略有關,該企業“是篡改事實以減少政府審查的戰略大師”,將自己的業務說成是與Instagram無關,竭力掩蓋實際意圖。事實上,Facebook和Instagram都是藉助網路效應發展壯大的社交網路企業,儘管經營內容略有差異,卻有著本質上的共同點。
被Facebook收購以後,Instagram確實數年內保持著獨立運作,卻不得不只從Facebook內部招聘員工,而不能進行社會招聘。《解密Instagram:一款拍照軟體如何改變社交》書中指出,Facebook的首要目標是透過社交網路來“連線世界”,獲得資料,取得支配性優勢,所以竭力將一切都進行量化,隨時透過調整演算法來增強自己的控制能力。而Instagram則不同,它首先關注的是使用者體驗,不會進行太多的推送,其次在風格上注重簡潔,並儘可能扮演起創意、藝術的生產和輸出平臺。由此也可以解釋為什麼Instagram選用人工審查和管理。
2012年以後的幾年裡,Instagram成為了美國娛樂界、體育界甚至政界紅人爭相湧入的社交平臺。這些人同樣也有Facebook和Twitter賬號,卻多交給管理團隊進行運作,其Instagram賬號卻是自己掌管。名人們意識到,透過Instagram展現一個真實的自己,不僅可以改善形象,提高美譽度,而且還可以透過一系列照片、影片來“帶貨”。漸漸地,Instagram也開始越來越多的納入廣告,卻能夠相對很好的延續使用者獲得滿意體驗,這與商業變現達到了有趣的平衡。
《解密Instagram:一款拍照軟體如何改變社交》書中談到,2017年以後,扎克伯格開始更多的意識到Instagram對於作為母公司的Facebook的威脅所在,並逼迫Instagram的團隊在產品設定連結,將Instagram的使用者引向Facebook,但Facebook旗下其他應用的導航欄中卻儘可能多的祛除了Instagram的痕跡。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扎克伯格性格上的陰暗面。
2018年,隨著美國媒體曝出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曾有公司藉助Facebook的資料開展不法的政治營銷活動,Facebook等社交媒體遭到了網民和美國監管部門的嚴厲指斥。扎克伯格本人也被要求到美國國會參加聽證會對上述醜聞作出解釋。醜聞和鬧劇期間,Instagram卻沒有太受影響,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創始人最初確定的藝術和文化導向,並透過人工篩選來進行推薦、評定。《解密Instagram:一款拍照軟體如何改變社交》書中也談到了Instagram的風行讓美國等國家的網紅經濟盛行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