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日本,這個長期戴著“失去的xx年”帽子的亞洲國家,今天,再一次被世人所關注。10月9日下午,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化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約翰·古德伊納夫以及日本化學家吉野彰摘得本年度的獎項,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突出貢獻,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

他們研發的這種重量輕、可再充電且功能強大的電池,現在被用於從手機到膝上型電腦和電動汽車的各個領域。沒有他們,你的手機就是一個點燃的炸藥包。

是的,又有日本人得諾貝爾獎了。這已經是進入新世紀,日本獲得的第19個諾貝爾獎了,相當於日本每年有一個人得諾貝爾獎。距離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已經實現了一大半。從國際比較看,新世紀以來,美國在本土受教育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為25人;而日本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則為18人。按人均獲獎比例看,日本絕對是當之無愧的諾貝爾獎“黑馬”,獲獎人數堪稱“井噴”。2000年,白川英樹,化學獎。2001年,野依良治,化學獎。2002年,田中耕一,化學獎。2002年,小柴昌俊,物理學獎。2008年,小林城、益川敏英,物理學獎。2008年,下村脩,化學獎。2010年,鈴木章、根岸英一,化學獎。2012年,山中伸彌,生理學或醫學獎2014年,赤崎勇、天野浩,物理學獎。2015年,梶田隆章,物理學獎2015年,大村智,生理學或醫學獎。2016年,大隅良典,生理學或醫學獎。2018年,本庶佑,生理學或醫學獎。2019年,吉野彰,化學獎。

當然,你也可以對諾貝爾獎嗤之以鼻。但即使有爭議,諾貝爾獎仍然代表著人類最高智慧,而這些默默無聞、一心投身於科學事業的學者,無論是誰,都值得讓人尊敬。

今天,面對一個得了這麼多諾貝爾獎的大和民族,說實話,要參君的內心百感交集。最近這些年來,我們一談起日本,第一反應就是“日本消失”、“日本無慾望社會”,他們過去的三十年,是“失去的三十年”。

然而,就是在前不久,二戰後溫順恭敬了74年的日本,突然對世仇南韓亮出殺招,對南韓出口的管制產品從3種擴大到1100多種,一下子讓南韓無法招架,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衝擊。這件事讓很多人突然醒悟過來。看吧,今天的日本,敢於對南韓發動封殺,其原因就在於全球大型半導體企業當今對日本企業材料的依賴。如果再深究下去,日本的膽氣,又來自於對本國科技產業鏈的信心:

原來,日本已經靜悄悄地在高科技、細分產業佔據大量核心地位。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日本對上游材料和關鍵裝置,更是形成了不少壟斷。僅僅一開始對南韓限制出口3種半導體材料:電視、手機顯示屏使用的“氟聚醯亞胺”、半導體制造過程中的“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就讓南韓半導體產業風聲鶴唳,搖搖欲墜了。

今天,日本人再獲諾貝爾獎,更是揭開了日本的真面目:日本並不是真的那麼舉步維艱,所謂日本經濟失去的28年,一定意義上,也是他們科技創新的28年。今天的日本,在高科技領域有多厲害呢?先來看看總體概況吧:根據2015國際權威研究機構《湯森路透》發表了新的一年全球企業創新排名TOP100,全球創新企業TOP100 :日本40家;美國35家;法國10家;德國4家;瑞士3家!在2014年之前一直是美國第一名,2014年之後被日本超越。再看看技術研發方面的狀況,日本有4個指標名列世界前茅:

1. 是研發經費佔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

2. 是由企業主導的研發經費佔總研發經費的比例世界第一;

3. 是日本核心科技專利佔世界第一80%以上;

4. 是日本的專利授權率竟然高達80%,可見其專利申請的品質。

最後看看日本在一些重要領域的影響力:根據彙總的資料,日本公司在半導體、機器人、工程機械、機床、顯示及碳纖維等八個領域中具有影響力,其中多個行業日本公司要麼控制50%以上的份額,要麼就是掌握了高階核心技術,對產業鏈影響很大。這些日本企業,有全球聞名的百年老店,還有一個個不為外界所知的隱形冠軍,市場佔有率極高,稱霸各個領域。

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高科技公司,比如三星,intel,蘋果,高通等等,如果沒有日本的高精度裝置,配件,解決方案,這些公司至少倒退10年。這幾年不管是VLSIResearch,英特爾最佳供應商裡的SCQI和PQS都是日系刷榜(8家SCQI6家日系,18家PQS11家日系,連iphone裡1000多項核心部件就有一半以上來自日本)。日本企業這些技術哪來的?強大的科研能力!任何強大的公司、任何強大的產品、任何強大的技術,靠的是有前瞻的多年積累、靠的是踏踏實實的一步一步地投資研發。日本有日本的問題,比如出生率低、人口老齡化嚴重、超過100萬“廢宅”遍佈日本各個角落。但是,日本也有日本極其牛掰的地方,比如以諾貝爾獎為代表的高科技,就是日本手中最強有力的武器。

為什麼日本能夠在諾貝爾獎的競爭中,創造了驚人的紀錄?原因很複雜,不是一兩百句話說得清的。不過,從一些很小的細節中,我們也許可以看出日本人在諾貝爾獎上碩果累累的一部分原因。應該說,日本在科研和教育領域確實有值得借鑑之處。

1、日本國民崇尚教育,尊重知識,教育和科技工作者受到了全社會的崇敬。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認真看過日本的紙幣?一千元日幣上是野口英世,日本著名生物學家;五千元日幣上是樋口一葉,日本著名文學家;而最大面額一萬日元上那個目光堅毅、面色嚴肅的人,是教育家、思想家福澤諭吉。

野口英世

樋口一葉

日元上的人物,全部是在教育,科學,文化界為日本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並通過這種潛在影響無形中告訴日本民眾,應以學者為驕,他們應得到全社會的尊重,是值得全日本人民崇敬和懷念的。

一位日本人曾說,把這些人物印在紙幣上,就意味著日本人可以天天和這些先賢人物在一起,長此以往,這些國家英雄就會深入人心,成為日本人民思維的一部分。

2、國家高度重視教育科研,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科研人員安心創造。

從2005年到2015年,日本這十年的科研經費平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居發達國家首位,而2016年美國為2.8%,約4650億美元。日本比美國投入比重還要高!步入科技大國的行列。即使是在20世紀最後20年,面對著泡沫經濟崩潰之後嚴峻的經濟形勢,日本政府也依然不吝嗇於科研投入。但是,絕不只是足夠的科研經費那麼簡單。

在日本,高校老師不會因為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出科研成果而擔心受到冷落或失去飯碗,在研究過程中,也很少受政府和社會的諸如考核、評價等干擾,可以長期潛心從事研究。

3、日本的國民教育,重視孩子們好奇心和創造精神,鼓勵全民讀書的風氣。

大隅良典總結自己的探索經歷,有一段話充滿了畫面感——

“小時候熱衷於飛機模型、半導體收音機的製作,夏天喜歡在小河裡撈魚、捕螢火蟲、採集昆蟲,手持網子在野外一走就是一天。採筑紫、野芹菜、木通、楊梅、野草莓,能夠感受自然的四季變遷。”

對大自然和周圍世界保持一顆好奇心,是引領諾貝爾獎獲得者從小走進科研世界的重要原因。

鼓勵“全民讀書”風氣,更是讓諾獎獲得者受益終身。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福井謙一在《直言教育》中寫道:“在我的整個初中、高中時代,給我影響最大的是法布林的著作,《昆蟲記》、《阿維尼翁的動物》、《橄欖樹上的傘菌》...他於我可以稱為心靈之師,對我的人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4、日本科研人員有一種精益求精、“愚直”的工匠精神,能夠認認真真、踏踏實實、沉心靜氣、十年如一日地研究一個課題,做好一件事。

比如,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田中耕一,是一個沉默內斂、其貌不揚的人,得獎時全日本都不知道他是誰。田中耕一的得獎理由是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簡單地說,從前分析大分子,必須用鐳射照射,但是一照它就碎。田中天才般地加入了甘油作為緩衝劑,解決了這個問題。田中耕一得獎後還慚愧地說,他只不過是失手,不小心把甘油倒了進去,又因為節儉慣了捨不得扔,陰差陽錯做出了一個專利……自己得獎只是僥倖,希望撤銷授獎。

所有人都以為,名利雙收的田中耕一,將到處演講、收穫掌聲來度過餘生。可是他卻在一場釋出會上說完“leave me alone”之後,一頭扎回研究所,潛心做實驗,再也不露面了。人們再次見到田中耕一的名字,是2018年的2月。他的最新研究成功在權威期刊《自然》上發表:只需幾滴血,就能提前30年預測阿茲海默症。“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在日本科學界,像田中耕一這樣的性格比比皆是,日本人把這種精神稱之為“愚直”:傾一生的時光與精力,傾一生的思維與智慧,去做好一項研究、做好一件產品、做好一個服務,做到極致。恰恰是這種看似傻乎乎、不變通的“愚直”精神,讓日本科學家能夠十年如一日、平心靜氣地做科研,日拱一卒、厚積薄發,最後登上人類某一領域科技的最高峰。正是社會氛圍、國家投入、科研環境、國民教育等格種種因素,扭成一股巨大的繩結,將日本的科學水平提升到了國際數一數二的地位。

日本摘桂諾貝爾獎,以及科技進步帶來的巨大紅利,充分說明:一個大國的崛起,從來靠的不是房地產,而是靠科技!一個大國的發展,從來靠的不是明星,而是靠科學家!他叫高伯龍,86歲時穿著跨欄背心程式設計的鏡頭上了央視,有人笑著說:中國又出了一位“掃地僧”,有人又哭著說:這才是真正的中國精神!

2017年12月6日,89歲的高伯龍走了,沒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想告訴大家,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老頭,用一輩子的隱姓埋名和默默奉獻,給中國的尖端武器裝上了“眼睛”!讓咱們中國的武器做到了指哪兒打哪兒!

請記住,這位跟在前呼後擁的明星黃渤後面的,是大型運輸機運20的總設計師——唐長紅。

既沒有便捷通道,也沒有三個助理八個保鏢,只是安安靜靜地走在明星後,安安靜靜地下飛機離開。平心而論,真要論貢獻,有幾個人比得過他?

請記住,這位在重症監護室病床上堅持工作的中國構造地質學家。9月12日他在病危住進重症監護室不能說話的情況下,寫下“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這是他終生追求的事業,也是對祖國最美好祝願!

有幾個人知道,他叫李德威,研究青藏高原近30年,行程超8萬公里。中國他提出的地球系統動力學理論,已成為目前國際地學界的熱點,為中國贏得了巨大的榮譽。

又有幾個人知道他——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是他,改變了中國百年隧道設計施工方法,主持了中國的高鐵工作。就是這樣一位院士,他自曝月薪不到2萬,但已經算院士裡待遇高的了。

就是這些人,他們默默無聞,領著這樣的工資,買不起名牌,卻甘於奉獻,攻克著世界上最難的難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想要進步,就必須正視別人的成功,學習別人的長處,激發自身的潛力,這樣才可以不斷追趕、超越別人!正因如此,今天,我們要學習科技英雄、敬仰科技英雄,忠誠擔當、砥礪前行,推動中國科技大踏步地前進,共同譜寫中國科技進步、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凱歌。為于敏、袁隆平、高伯龍、唐長紅、南仁東、李德威、王夢恕等為祖國創造驚天動地偉績的科學家點贊!

最新評論
  • 1 #

    日本的科技實力十分強大!!!!根據2015國際權威研究機構《湯森路透》發表了新的一年全球企業創新排名TOP100,全球創新企業TOP100 :日本40家;美國35家;法國10家;德國4家;瑞士3家!在2014年之前一直是美國第一名,2014年之後被日本超越。

  • 2 #

    中國人其實缺的不是諾獎,而是兩彈一星的精神

  • 3 #

    日本的房地產無論如何都比不上中國的輝煌!

  • 4 #

    全民都在炒房,有誰能靜下心來搞科研哦!

  • 5 #

    沒有什麼可怕的,現在頒發的諾貝爾獎都是前二十年的研究成果。二十年後中國得諾貝爾獎的人就井噴了。

  • 6 #

    有時,感覺好笑,一方面總是提奉獻精神,科學家經濟收入,政治地位卻那麼低。

  • 7 #

    人家重視教育,看看我們國家,每年畢業那麼多大學生有幾個真才實學有才的?

  • 8 #

    誰來回答錢學森的問題。。。。。

  • 9 #

    杞人憂天,我們的房地產,醫療費,教育費,可不是蓋的。

  • 10 #

    我感覺國內重視科技的力度還是不夠,真是感覺心焦啊,可無能為力啊!科技分子中沽名釣譽、技不配位的個人感覺也不少!風氣有待扭轉啊!

  • 11 #

    真乃好文章。字字擲地有聲。每一個看懂漢字的人。對該文章的評價是醍醐灌頂。左老師向該文作者致敬。向你學習。

  • 12 #

    我們稍微有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太浮躁了,差距還會拉大的!

  • 13 #

    中國的抗日神劇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 14 #

    不公平!只有中國獲得才公平!

  • 15 #

    值得我們反思,泱泱大國,居然科研能力如此差

  • 16 #

    放心,外國人創造什麼我們都能仿出來!

  • 17 #

    你們不覺得諾獎越來越水嗎?

  • 18 #

    不褒不貶,不崇洋媚外,也不故步自封。我們該學習別人的長處就得學習,改總結別人的教訓就得總結。按照自己的步伐穩步前進。我們終究會復興的。

  • 19 #

    我發現還有很多國人有義和團心態!我本心不在乎獎項,在乎的是科技創新!可惜中國的科研經費沒有多少真正用到科研了!體質制約。

  • 20 #

    師夷長技以制夷。中國不反思,必難強大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出口仍相差8倍!越南紡織受南亞非洲國家擠壓,唯一的優勢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