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在堪稱人類禁區的南極從事科研考察,其難度絕對不亞於進行一場慘烈的戰鬥或者是攀登世界最高峰。在漫無邊際的莽莽雪域和超越生命極限的嚴寒中,無數的探索先驅飲恨在這片最後的淨土之上。

為了能在南極這種極端地區進行科研探索,各種各樣專門針對高寒環境製造了考察車應用而生,二戰前誕生於美國的“雪地巡洋艦”,就是一種比較有名但是卻並不怎麼實用的大型輪式科考車輛。

1937年的時候,為響應美國的南極考察計劃,Thomas Poulter帶領專家團隊開始設計專用的大型機動車輛,不過由於種種原因這種車輛直到1939年初才開始建造。

這種雪地巡洋艦長17米,寬6.06米,車輪伸展後最高高度4.9米,收起後全車高3.7米,滿載全重34噸,使用電傳動動力系統,2臺150馬力的6缸直列柴油機,各自驅動一臺發電機,然後再帶動4臺平均輸出75馬力的電機,為該車提供所需的電能。燃料箱內一次性可存放9500升燃油,使得該車最多可以行駛8000千米以上,而最大行駛速度也可以到達48千米每小時,這種速度對於這種巨無霸來說已經算不錯的了。

該車擁有著高度差不多有兩層樓的大型橡膠輪胎,寬0.85米,外徑達3米,車輪表面光滑沒有紋路,可以向上收起,可以用發動機的高溫廢氣進行加熱,用來減輕高寒對橡膠輪胎的影響。車輛內部從前到後依次是駕駛室、機修艙、廚房和儲物艙、燃料箱、食物儲存室,以及兩個備用輪胎。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雪地巡洋艦還能攜帶一架專門為南極探索開發設計的雙翼機,該機採用雪橇起落架,一般情況下,用雪地巡洋艦背部的絞盤拖到車頂上進行固定,同時車背還會為飛機攜帶3800升的航空燃油。同年10月24日,完成原型車的雪地巡洋艦被運往波士頓,前往碼頭登上“北極星”號貨船,開始了它的南極征途。

到了1940年1月,這種雪地巡洋艦終於踏上了南極的雪原之上,在四名專業操作人員的努力下進行了十餘個月的科考工作,該車被科研人員當做移動科考站,普遍反應良好,即便在車內睡覺也不必擔心南極的寒冷。但是雪地巡洋艦那沒有設計防滑紋路的輪胎在雪地上無法行駛,即便套上雪地鏈條也無濟於事,只能擔當“固定式科考站”的作用。

4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韓流”即將回歸!“限韓令”是否已經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