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曾經作為地球的霸主統治生物界長達2億年。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附近海域,撞擊的灰塵快速籠罩全球,導致地球長達50多年不見陽光,恐龍的食物鏈被切斷,隨即走向滅絕。
普通人提到恐龍的第一印象就是體積巨大。但是事實上恐龍的體積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大。
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哺乳動物可以長達8米,而恐龍最大可以長達40米。
但是我們被數字誤導了。
以巨犀和腕龍對比,這是對比圖。
恐龍看起來比巨犀大得多。
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腕龍的大部分長度都是脖子和尾巴。如果去掉腕龍的脖子和尾巴,你就會發現腕龍的身體比巨犀大不了多了。
去掉腕龍的脖子和尾巴,腕龍和巨犀的差距就和大象和河馬一樣。
為什麼恐龍的脖子和尾巴那麼長?
在哺乳動物時代,獲取能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吃草,因為草原到處都是。現今已經消失的“稀樹草原”曾經供養了地球上數千萬的哺乳動物。
但是在恐龍時代,地球上壓根就不長草。所以當時的動物吃的基本都是樹葉。
樹葉和草不一樣,草只能在平面上生長,而樹葉可以立體垂直的生長。
隨著恐龍數量的增加,可食用的樹葉變得緊缺,只能吃到最低層樹葉的恐龍就會面臨食物枯竭的危機。所以脖子短的恐龍只會因吃不到食物而逐漸滅絕。
透過劇烈的競爭,能吃到更多樹葉的恐龍的脖子只會越來越長。這種長脖子基因就會遺傳給後代。經過數萬年的自然篩選,恐龍的脖子就會越來越長。
然而脖子長的恐龍必須要保持平衡,要不然脖子太長,身體重心就開始前傾,導致恐龍走起路來容易失衡而跌倒。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增加尾部的長度,這樣就可以將恐龍身體重心維持在心臟附近。
但是這卻是一個死迴圈。恐龍越大,吃得就越多,越需要更多的食物維持生長。恐龍體長終極的限制就是侏羅紀時代的樹木高度。
為什麼恐龍滅絕後,動物開始變小?
恐龍滅絕後,統治地球的是哺乳動物。
哺乳動物分為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和雜食動物。
恐龍滅絕之後,地表上開始長草,食草動物只需低頭就能吃飽,不必像恐龍那樣吃樹葉來攝取能量了,所以脖子和尾巴沒有必要進化得更長了。這樣就顯得食草動物看起來遠遠沒有恐龍大。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哺乳動物和恐龍的生育方式完全不同。
40米長的恐龍只需產下0.1~0.5米的恐龍蛋就行,生育對它們的能量消耗微乎其微。
而如果哺乳動物和恐龍一樣大,體重達到60噸,產下的幼崽起碼在2噸左右,這對哺乳動物懷孕期間的能量消耗來說將是一場災難。也就是說,如果哺乳動物和恐龍一樣大,那麼它們就無法維持懷孕期間的額外的能量攝取。
可能地球上曾經存在過體積和恐龍一樣大的哺乳動物,但是它們很快就被自然淘汰了。
藍鯨作為地球上體重最大的哺乳動物,最大體重可以高達180噸,體長33米。
總結:恐龍之所以看起來很大,只是因為脖子和尾巴長,其實身體並不大。
哺乳動物身體其實並不小,只是脖子和尾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