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熟悉黃健中導演的人知道,他的作品幾乎都是現實主義題材,把矛頭對準人性。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總的目標沒有變,我對人性問題始終很敏感。”

《良家婦女》作為他的代表作,也同樣對人性做了深刻的探究,反映的是歷史上童養媳婚姻對女性帶來的傷害。

影片獨具匠心地刻畫了一對大媳婦小丈夫的婚後生活,夫妻成了姐弟,背後批判的卻是婚姻陋習,更點破了當時女性在婚姻中遭受到難以啟齒的“性束縛”問題。

一、姐弟相稱的背後,是一樁荒誕的畸形婚姻

《良家婦女》開端便是悲傷的音樂,灰暗的畫面,以及杏仙(叢珊飾演)大紅的結婚裝扮。三者的巧妙融合預示著這場婚姻的悲劇。

那一年杏仙18歲,她的丈夫少偉是個6歲的孩子。雖然結了婚,但兩人沒有“洞房之夜”,更無夫妻之實。他們以姐弟相稱,杏仙不僅要照顧少偉,白天帶他玩,晚上哄他睡覺、把尿,除此之外,便是和婆婆一起勞動養家。

杏仙的婚後生活,折射出了那個年代童養媳的婚姻現狀,她們守著照顧丈夫長大的“無性婚姻”

時間長了,杏仙壓抑著情與欲,晚上看著懷中的“弟弟”不禁傷感,尤其看到村裡的“瘋女人”後,她像是被觸動了。

瘋女人也是童養媳,她的丈夫比少偉大幾歲,在日復一夜的等待中,女人瘋了。影片中有個細節便是瘋女人撫摸著生殖器一般的壁畫。

這個細節點破了童養媳婚姻對女性的傷害,女性在其中壓抑自己的原始“慾望”。瘋女人代表的是女人的心靈折射與糾結。

杏仙從瘋女人身上看到了自己婚姻的影子,她陷入了深深的矛盾與彷徨。她從對婚姻的漠然接受到婚後的內心掙扎,也為後面反抗這樁婚姻奠定了鋪墊。

二、與公公只做了一夜夫妻的23歲婆婆

杏仙的婆婆五娘(張偉欣飾演)也是個苦命的女人,自小來到婆家,16歲那年和14歲的丈夫圓了房。

那個時候,五孃的丈夫在縣裡唸書,他對父母強制安排的婚姻並不滿意,新婚當夜便離家出走了。

幾天後五娘再次見到了丈夫,公婆把他鎖在婚房裡,那一夜,他終於和五娘有了夫妻之實。

五孃的丈夫代表的是知識分子,然而他依然沒有逃過童養媳婚姻的“迫害”,足以見得那個年代,一個知識分子對自己的婚姻也毫無話語權,而那些社會邊緣的小人物更是如此。

諷刺的是,五娘丈夫第二天再次離家出走,一走便是6年,等他再次回到家時,兒子少偉5歲了,父母已不在人世。

然而丈夫回家幾個月後,突然病世了,臨終前,他對五娘說:我對不起你和兒子。

五娘丈夫的結局象徵著自由婚姻在那個年代是無法立足的,反抗包辦婚姻意味著失敗,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滅亡。

三、表哥的出現,喚起了女主原始的“慾望”

開炳是五孃的侄子,稱謂上理應是杏仙的表哥,農忙之時來幫助幹農活,然而他的出現成了杏仙反抗婚姻的導火索。

杏仙無意中看到開炳裸露的上半身,一股雄性的力量激發起了她內心的原始“慾望”。

第一次給正在幹農活的開炳送飯回來,杏仙把自己重新打扮了一番,梳了漂亮的頭髮,戴上花飾。她打扮之時卻被少偉發現,怕自己的行為會引起婆婆的不滿,讓少偉替自己隱瞞。

話說“女為悅己者容”,杏仙的變化,是因為她愛上了開炳,而這種愛很大程度上是“性吸引”。

然而正值壯年的開炳,也並非對杏仙無意,但誰也沒有越界。

農忙之後開炳要回家了,杏仙則一臉的失落與心不在焉。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她的生活又回到了原位。

後來有一天夜裡,村裡招了賊,家裡沒有成年男人的五娘,再一次讓開炳來到了家裡。杏仙看到開炳的到來,欣喜若狂,眼裡有了光。

四、“偷情”被發現,與小丈夫離婚

隨著劇情的推進,開炳和杏仙感情也有了進一步發展,某天,倆人正在幹農活時,開炳偷偷塞給杏仙一件小禮物,她害羞又竊喜。而這一切被躲在不遠處的少偉目睹。

少不經事的少偉回到家後,把那件小禮物藏了起來,當杏仙發現禮物丟失時,整個人心神不寧,做菜忘記放鹽。

婆婆五娘看著杏仙的表現,以為她生病了,給她推背。

在推背的過程中,杏仙無聲地哭了,婆婆以為是疼痛,其實是杏仙對這樁婚姻無聲的反抗與發洩。

此後,開炳便和杏仙偷偷相會,有一次,兩個人的談話卻被少偉聽見,少偉告訴了三嬸。

三嬸也是童養媳,因為生不了孩子,整天被丈夫打罵。為了孩子,帶著少偉去求子洞求子。嬸嬸的生活和心願都透出了一個女人要生存下去,必須要生下孩子,孩子決定了女人的地位。

三嬸跟蹤杏仙和開炳私會,叫來了村裡人把二人團團圍住,杏仙和開炳之事也正式暴露。

按照族規,開炳要被毒打一頓,而杏仙卻要背石沉河。

沒想到,杏仙卻提出和少偉離婚。少偉雖然不知道此事意味著什麼,但還是希望“姐姐”開心,於是簽字畫押了。兩個人正式解除婚姻關係。

天黑之時,杏仙離開了村子,五娘雖然對杏仙不滿,但把家裡的衣服和自己的手鐲送給她,還讓少偉告訴她不要走大路,因為三嬸堵在那裡準備罵她。

杏仙選擇離婚,說明女性對婚姻不滿的反抗、對自由的追求,而此時中國正處於解放前夕,這是個人命運與大環境的不可分離。

影片的最後,瘋女人跑到水裡沉塘了,或許她並不瘋,只是對這樣的婚姻她已經無能為力,自我了斷是一種解脫。

五、影片表現的核心

整部影片畫面基調都是灰暗的,透出一股荒涼,這也預示了人物命運悲劇,然而在灰暗的畫面之中卻數次出現了蠟燭與光亮,巧妙地傳遞了主人公內心的希冀。

影片中,杏仙從接受童養媳婚姻到最後提出離婚,代表的是千年男權社會下被壓迫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她們開始為自己的命運抗爭。

五娘是舊社會包辦婚姻的犧牲品,她無力擺脫束縛,卻把衣服和手鐲送給杏仙,足以表明她對自由的嚮往和對婚姻制度的不滿,她欣賞杏仙的勇氣。

而劇中最可悲的人物三嬸,一方面她是守舊婚姻制度的受害者,遭受丈夫暴力,沒有孩子被人輕視,然而一方面她也是施害者,是舊時婚姻制度的維護者,所以她把杏仙放到了對立面。

劇情中的瘋女人則代表了那個年代女性內心的彷徨與掙扎,她們努力尋求一種自我解脫的方式。

杏仙、五娘、三嫂、瘋女人,實際上她們是悲劇的命運個體,她們的存在勾連在一起,刻畫出了那個年代不幸的女性群像。而杏仙的反抗又打破了這樣的連線,加速了女性自我意識的崛起,給了女性力量與光亮。

3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評析:五牛圖特種郵票計劃發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