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01

作為一個比較懶,對做飯興趣不大,對自己的廚藝心知肚明,但對吃抱有執念的我而言。點外賣成了享受美食的首選途徑。

如果經濟允許,家人不反對,我真的是可以每天都接到騎手撥來的送餐電話的。

不健康、不衛生、不便宜成了部分人望而卻步、拒絕外賣的理由。

但真正的吃貨,是會選擇性地忽略掉這些可能會給自己用餐過程添堵的因素的。

只要吃不死我,我就死命地吃!

經常點外賣的人,會發現,不同的接單員,其服務質量也有差異。

有的騎手,會在平臺規定的時間內,準確無誤地按照你填寫的地址將你的外賣送達,並熱情地問候一句:“祝您用餐愉快”,

而對於後者,使用者大機率會給該騎手差評甚至投訴。

不是說好的顧客才是上帝嗎?

怎麼作為消費者的我,在取餐過程中遇到了不痛快,連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都需要瞻前顧後了呢?

打差評,怕對方不爽;不打差評,我不爽。

02

我之前有花過一整天的時間跟拍過一個外賣員,坐在他電動摩托車的後座,跟他一起送餐、一起闖紅燈、一起驚呼握草看著車、看著車~

從他口中,我得知了一個差評或者投訴對於騎手的打擊有多大。

這麼說吧,就是類似聯合國“五大善人”的“一票否決權”。

即,不管你在一天內送了多少單,平臺可以以使用者的一個差評為由,扣除你一整天,乃至超過一天收入的績效。

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外賣員是不敢,也不會在送餐過程中讓顧客不愉快的。

畢竟,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

都說外賣是個神秘的組織,因為你不知道里面的人到底是臥龍還是鳳雛。

在這個組織裡,佔大部分的,是一批因學歷或各種其他原因,而沒有找到大眾普遍認同的所謂的“高大上”工作的普通人。

人是社會性動物,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視鏈。

所以,即便這個組織裡也不乏有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

但是一旦這些人穿上了外賣員專用的制服,那他們在某些人的眼裡就是低他們一等的。

有人可能會說,疫情期間,都有外賣員在國務院新聞釋出會發言了,怎們還有人歧視他們這個群體的人呢?

白人會因為黑人中出現了蕾哈娜這樣的巨星,而不歧視黑人群體了嗎?

所以,明面上的和諧,背地裡淨是藏汙納垢。

人嘛,總是喜歡挑軟柿子捏,總是喜歡朝比自己弱小的人動手(儘管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弱小)。

評斷一個人的品格,不要看他如何對待比他地位高的人,而要看他如何對待比他地位低的人。

你看阿Q被趙老太爺扇了巴掌後,為了洩憤,轉而就去欺負、羞辱他認為比自己弱小的小尼姑。

所以,自認高人一等的某些顧客,向外賣員提無理的要求變得越來越常見,而一旦對方沒有照辦,他們便以差評或投訴相威脅。

在他們眼裡,“差評”、“投訴”就是那把懸在外賣員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你不滿足我,我就要你好看。

這種身份的不對等,就容易在兩者之間引發矛盾。

03

從18年的資料來看,58.82%的60後每週會點外賣,而95後中有82.14%每週都會點外賣。現在,這資料中年輕人的佔比應該更高了。

發現沒有,年紀越小,對外賣的依賴性越高。

年輕人有什麼特點?孫紅雷說——不氣盛還叫年輕人嗎?

年輕人信奉的準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這個“犯我”,在年輕人的定義裡,涵蓋的面非常廣,

就是說它不僅限於我們理解的肢體上的衝突,也許別人說話的時候聲音大了點,眼神尖銳了些,就會被年輕人解讀為冒犯了自己。

在快節奏的當下,每個人身後都揹負著各種壓力,每個人都是一個易爆的火藥桶——一點就炸。

那還等什麼?就是幹唄。

年輕人覺得,我是消費者,我是出錢的大爺,你一送外賣的,是服務者,還敢對我如此不恭?

外賣員覺得,吃個外賣看把你能的,我一單也就掙個幾塊錢,你還想享受五星級酒店服務員的服務?你擱這裡想屁吃呢?

這種觀點上的相悖,也易引發矛盾。

04

年輕人點外賣,目的很單純——自己不會做,商家做的味道好。

平均下來,一個外賣從下單到領取,大約需要半個小時,這個時間,如果等不了,那泡麵就能應付。所以,對於外賣,使用者不是剛需。

但是,外賣員不同,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他們確實需要更多的派單量。

在一個多勞多得的行業,外賣員想要在相同的時間內儘可能多的接單,就意味著他必須要爭分奪秒。

所以,除非是遇到了不可控的原因,他們是不想,也不會晚點的。

畢竟,越早把使用者的訂單送達,他們才有可能繼續派送下一單。

很多時候,如果外賣員在將外賣送至使用者手上的時候,解釋下原因,使用者是能理解對方的。

畢竟,大家都是為了生活,誰都不容易!

上文也說了,外賣員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多是一些低學歷的普通人,

較之於年輕人,他們中的很多人年紀稍大,他們信奉的是任勞任怨做事,不喜言辭,也不善言辭。

所以,即便遇到了不可控因素導致送單晚點,他們也會因為內斂而羞於表達。

這,在年輕人看來,卻會被理解自己被對方忽視了。

“明明是你晚點了,是你的錯,怎麼一句道歉都不說?”

這種溝通的不暢通,也易引發彼此間的矛盾。

05

外賣行業投訴的風險在於:外賣員明確地知道投訴者的電話和住址,可以精確地上門打擊。

差評、投訴這些功能,設定它的初心,一定是為了促進外賣行業的良性發展。

它對於使用者而言,是有利的。

某個外賣員送餐過程態度不佳,且頻繁超時,還將外賣灑得到處都是,經過使用者的投訴,要麼他改正以後提供好的服務,要麼被辭退,免得禍害其他人。

而使用者提交的一些建議或者差評、投訴,平臺方應該,也是必須為使用者提供保密服務的。

但是,外賣員能在得知自己被差評或投訴扣錢後的第一時間,知道是哪個使用者所為,進而實施精準打擊,說明平臺方是嚴重失責的。

再加上外賣員多是勞務派遣,就是說他們不是某些平臺的正式員工,

“我壓根不是你的人,你也沒跟我買社保,你在教我做事?”

沒有保障,外賣員就沒有歸屬感,那麼他(她)的流動性就大,服務意識和質量自然不足,

“我在你這個平臺口碑差,大不了換個馬甲去其他平臺上班。”

更騷的是,之前某個平臺,凌晨發文說將推出新功能,

全文:

系統是死的,人是活的。將心比心,XXX在保障訂單準時的基礎上,希望做得更好一點。1、XXX會盡快釋出新功能:在結算付款的時候增加一個 “我願意多等5分鐘/10分鐘”的小按鈕。如果你不是很著急,可以點一下,多給藍騎士一點點時間。XXX也會為你的善解人意一些回饋,可能是一個小紅包或者吃貨豆。2、XXX會對歷史信用好、服務好的優秀藍騎士,提供鼓勵機制,即使個別訂單超時,他/她也不用承擔責任。每個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乍看之下,會忍不住為平臺的“暖心之舉”鼓掌。

他們真的是在為外賣員的安危著想耶!

不過細細思考,會發現它的本質就是轉移矛盾,

“要不是使用者催得急,外賣員怎麼可能晚點送達?”

“使用者不著急了,外賣員就不用那麼趕了,那他們也不會去闖紅燈了。”

“使用者願意多等了,那訂單就可以先給那些不願意多等的使用者先送。”

“那些不願意多等的使用者,不懂得體諒外賣員的辛苦,一定不是什麼好人。”

一連串的內心獨白,又把外賣員與使用者的關係弄得愈加對立。

平臺就這樣把本該調解兩者對立的責任,用一種巧妙的方式甩了出去。

而且這一功能如若實現,那簡直就是現代版的石崇斬美人勸酒。

石崇每次開宴席,就讓美人行酒,客人不把酒喝完,石崇就讓人把美人斬了。

你看不下去?那你就把酒給我喝了!

表面上喝酒的客人決定美人生死,其實真正的決定權在石崇這個主人手裡。

外賣騎手是『美人』,某平臺就是『石崇』,使用者就是貌似有決定大權實則被架在火上烤的『客人』。

平臺自己清楚,問題的困境不在於5或10分鐘的等待。

是他們不想讓外賣員低效,是他們不想讓外賣員休息,對他們而言,時間也是金錢,也是需要分秒必爭的——只有外賣員多派單,他們才能多抽成。

而外賣員在送餐過程中如果和使用者之間,發生了衝突,那畢竟是個例,即便是出了事,大不了賠錢,他們又不差錢!

合著,好處都讓你佔了,最後壞人都是消費者來當。

臉呢?

哦,他們沒有臉!

7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9個“未雨綢繆”的小技巧,再也不怕戶外婚禮下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