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翻開書,我發現,已經到最後一部分了,於是我就在看最後一部分的同時,也開啟第一部分。為什麼我會這樣做呢?
因為我覺得一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就是收尾,非常重要,它決定了這本書不能達到的高度。這是一本方法論的手冊。
跟它並重的就是開始,這一點我是從小說裡得到的,就比如你看四大名著,它的前兩章都是提綱挈領,基本上藏著全部資訊。
我曾經聽過一個教授,講解《紅樓夢》前兩章,嚴重懷疑,我看了一個假的紅樓夢,為什麼我看了跟沒看一樣,而她可以從其中看出這麼多?
我還有個經驗。好書一定要看兩遍,因為我第一遍很可能是囫圇吞棗,就像陶淵明說的,好讀書不求甚解。第二遍你才能看懂書中的三味。
那我看完有什麼收穫呢?首先不同於之前的靜態,心理動力學認為心理是動態的。 它假設無意識中的動態元素,影響了有意識的思想、情感和行為。
那它的治療方法也就隨之而來,就是透過揭露無意識的想法和感受,幫助那些存在某種問題或行為模式的人改變,並在和治療師的互動中,提升功能。
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用到的方法是傾聽—反思—干預,其中最重要的是干預。干預大概有三種手段,一種是基礎性干預,一種是支援性干預,一種是揭露性干預。
清晰的世界世界是一面反射的鏡子:清晰、公正、無分別。當我看到這句話時,感覺它突然觸動了我。就好像有位睿智的老人在我眼前,突然掀開了那層無知之幕,讓我看到了幕布之後的真相。
對於這一點,李笑來曾經有一個特別感性的表達: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是有生命的,你如何對待它,它就如何對待你;什麼樣的人,就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
你覺得你的世界是死板的嗎?對,它就是死板的。你覺得你的世界是鮮活的嗎?對,它就是鮮活的。
然後我又去重新看了一遍,兩年前看過的一篇文章。事隔兩年後再看,原本模糊的內容,現在看發現,好像更懂了。
我覺得知識和閱讀有一個作用,就是幫我調高觀察這個世界的清晰度。最初來到這個世界,我對於一切的感覺都是模糊的,不清楚的。
但隨著不斷的成長,我在更真切的、更近的一步步看到這個世界更多的樣子。當然我在看世界的同時,也看到了更多的自己。
半佛仙人最近這兩天,沉迷半佛仙人老師的影片,不可自拔。他在影片中,展示了他的世界,無疑,那是一個比我的世界更清晰的世界。
那這些獨特的觀點和看法,真的影響到了我。之前有一期,他在說王者榮耀,為什麼王者榮耀火,為什麼它能一下火5年?
看完他這個影片,我一個不打遊戲的人,想嘗試一下王者榮耀。為的是不要讓自己,對這個世界很多人都知道的一種文化——無知。
如果仔細看我的作品,大概是一個充滿了主觀、臆想,個人的作品。到了這突然不知道該說什麼了,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