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近年來,無論是去海底撈吃飯、還是去喜茶買奶茶、去星巴克買咖啡,排隊幾乎成了普遍的現象。據統計,喜茶平均排隊2到3小時,鮑師傅最高排隊7小時…

一、“排隊”也是門學問,其形式也越來越高階

在這個每天都會有新產品誕生的時代,如何讓自己的品牌突出重圍,成為消費者的心頭好,是每個品牌都關注的問題。而“排隊”一直被當作品牌受使用者青睞的一項重要“顯性指標”,尤其是在餐飲行業,能讓顧客心甘情願排隊那這等位的“號碼牌”,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企業的經營狀況。

當然,排隊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可以提升品牌的人氣,有人排隊就意味著客流量多,也意味著成交機會更多;其次也可以引起路人粉的注意,帶來更多的流量和銷量轉化。

因此,有實力的品牌對“排隊”現象樂見其成,剛剛起步的新品牌更想創造各種機會讓自己“門庭若市”。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們開始加入“排隊”的陣營,簡單粗暴拉人頭的排隊1.0階段,已經弊大於利了。一方面僱人成本越來越高,無形中增加了營銷成本;另一方面人多嘴雜,很難進行風控,可能有損品牌形象。

那是說“排隊”這種營銷形式不行了?不是的,只是形式更高階了,不少品牌已經搞出了豐富的排隊2.0營銷打法。

比如在開業或週年店慶期間,透過線上發放優惠劵,並在規定時間內使用,這種直接利益刺激使用者到店消費的慾望,積累瞬時的龐大人流,排隊造勢。或者藉助社交媒體制造話題,將內容包裝形成“爆款”,為線下門店引流,引發大眾到線下“打卡”排隊消費。

二、排隊營銷的底層邏輯,是對人性弱點的精準洞察

很多人每天不斷重複的事情就是排隊,出門堵車排隊、吃飯等餐排隊、遊玩逛景點排隊;就連喜茶、海底撈、外婆家、耐克等這些受追捧的品牌永遠都在排隊,預定,搶購…排隊背後到底有哪些營銷邏輯?

1、 利用羊群效應,讓消費者對品牌建立信任感

與門可羅雀相比,門庭若市的門店顯然讓消費者更加放心。在他們看來,排長龍的門店就像價格貴的東西自帶光芒,品質也不會太差,跟著大家買準沒錯。

特別是現在大家都喜歡湊熱鬧、喜歡人云亦云。因此在羊群效應的驅動下,當你見到火爆的排隊現象,會不自主的助長對品牌品質的信心,從內心深處對品牌產生信賴感,品牌也能借此刺激消費者在的購買慾,激發大眾化消費。

2、 利用從眾心理,帶給消費者一種歸屬感

人都有一種歸屬感,跟著大家做,就會感覺自己是屬於這個群體的。

排隊是最好的廣告牌,排隊的人越多,越容易引起關注,而跟著大夥排隊去購買同個產品。這個過程就是一種歸屬需求的滿足。品牌們正是利用這種人類追逐流行之勢和從眾心理,有意的控制排隊人數,產生連鎖反應,吸引更多人前來圍觀或嚐鮮,以此增加客流量。

3、 激發社交慾望,滿足消費者的存在感

我們發現大多數吸引年輕消費者的產品,往往都帶有社交屬性。就像我們去餐廳吃飯也是一種社交行為,吃什麼很重要,但是和誰一起吃,在什麼樣的環境氛圍裡吃,也很重要。換句話說,產品的味道好不好,情調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社交慾望,是基於消費者想要“與眾不同”,又想讓大家圍觀、知道的心理。而排隊本身就是一個社交標籤,剛好滿足人們的這兩大欲求,曬了排隊的照片,引來好多人的詢問互動。

4、 營造稀缺現象,為品牌培養忠誠的追隨者

物以稀為貴,越是稀缺的東西越容易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慾。而排隊這種營銷策略,就品牌透過有意控制消費者的購買效率或是產品的供給需求,以此來塑造一種購買需要排隊,產品供不應求的假象。然後再利用人們的好奇心,進而產生良好的營銷效果。

其實,排隊的本質是“受追隨”,品牌想要吸引的消費者,並不是因為促銷、低價才排隊,而是吸引了一群真正喜愛、追隨品牌的使用者,這群使用者的排隊與傳播又能引起更大的追隨效應,讓品牌從小眾群體中出圈,成為一個大眾品牌。

三、排隊是把雙刃劍,品牌也要把握好分寸

不可否認的是,排隊本身的確存在一些積極效應能夠真實提升部分消費者的體驗,品牌可以利用這些效應進行適當的營銷。

但從商業角度看,透過“排隊營銷”的虛假包裝,變成為一種目的性的欺騙,既是在挑戰消費者的耐心,有使用者流失的風險,又降低了出品效率,會影響到品牌的營收,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排隊營銷”是把雙刃劍,要掌握好“排隊”的分寸。

1、 人流量大時,要提升服務效率,提供更多的附加價值,保持排隊時間在顧客的心理閾值內。

2、 人流量少時,可以適當減速,適當拉長排隊時間。當然,也要注意技巧,比如服務員可以與使用者進行更多的溝通,讓消費者體會到被貼心服務的感覺,無形中就會花費更長的等待時間,也不容易引起反感。

3、 透過創造一些額外的附加服務,提升顧客排隊期間的體驗,從而消除排隊帶來的不適。比如海底撈的“變態”服務就讓消費者在等待的過程中享受到了額外的優待,消費者更熱衷於排隊等待。

對於品牌來說,“排隊”只是一種營銷手段,不能當成一種捷徑,品牌應該做的是不斷最佳化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與服務,提升自身硬實力,才能夠最終贏得市場。

-end-

4
最新評論
  • 美國"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背後的故事與挑戰
  • 山上的野花是“初春訊號”,露出嫩綠的小腦袋,開花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