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都64了,出去打工,沒人要球了,弄倆羊放放,瞎好是個營生。咱這兒坡大,也不用咋管,一清早吃了飯,給羊趕到坡上,人就可以回來了,也不耽誤幹別哩啥,到後晌,它們自己都回來了。我放這是老羊,認得路,知道自己回來。就是餵羊娃老花錢,光這一個月,純牛奶都買了好幾箱。買那幹啥?叫母羊跟羊娃喝呀。別人是賣大羊,我是光買半大羊,養不了80斤都買完了……”
河南省欒川縣一個叫土門溝的小山村,路邊一座土房羊舍裡,朱大叔停下掃把,轟趕著圈裡的羊群。天陰了,或許要下雪,朱大叔今天需要把羊圈清理乾淨後,才趕羊上坡。
沿著伊河支流洪落河進溝的路上,看到路邊一座孤零零的土房子,一位大叔正在清理羊圈,遂走進搭起話來。
“弄羊圈,就得弄到這路邊上,村裡人都能看見,羊不會丟,你要是想著怕別人見,羊圈弄到背坡裡頭,那就不保險了。現在雖說社會安定,真丟倆羊,也沒人會下功夫給你找回來。”朱大叔對於自己的羊圈選址,這樣介紹。羊糞基本都是附近村民拉回家種菜上地用,也相當於附近最少三個村子的老鄉都在幫他看管。
朱大叔自稱養羊已經有十幾年,經歷過最便宜的8塊錢一斤,現在成年母羊已經20多元一斤,他說:“放羊這行當,跟種地一樣,收成好不好,你都得提溜【方言:堅持的意思】著,誰知道哪一年行哪一年不行?發不了大財,也餓不著,多少掙倆,總是咱不當貧困戶,不用叫國家救濟。”
朱大叔養的羊是本地老品種和波爾山羊雜交不知道多少代的品種,最大的特點是長得慢,繁殖倒是挺厲害。
“也幸好是咱這兒山大,放羊人也不多。我這放羊省事,清早吃了飯,趕到坡上,它自己找東西吃,有草了吃點草,冬天沒啥吃,啃點柏樹葉,竹葉,後晌自己會回來。一天光上坡下坡,也就是一兩個小時,回來該幹啥幹啥,這不是也挺美?娃子們都成家了,惹【ra,方言:人家】不花我錢,我也不花人家錢。不想做飯了,三輪車拉著老婆兒,去街上吃一頓,多美。”
“養豬不中,養少了不掙錢,養多了麻煩也多,又是檢查環保哩,又是防疫哩,沒這省事。我這羊,你看十來年了,淨是放養,不害病,他吃那草裡面有中藥,連防疫都不用。你看這個是夜個【昨天】才下的羊娃,看著咋樣?餵羊,我通捨得哩,你看門口那牛奶袋子。喝它媽哩奶不夠,我都買純牛奶回來喂,這是咱哩送財童子呀,老婆兒不喝也不能不叫羊娃喝。”
圖為羊圈周邊到處扔的純牛奶袋子,作者仔細看了一下,還都是伊利的無新增純牛奶。
朱大叔放羊通常是趕著大羊上山,而一個月以內的羊娃都留在羊圈附近,就算是剛出生的羊娃,一整天也見不到媽媽,因此只能靠牛奶維持營養。對於正在下奶的母羊,小灶更為誇張,每天都有一個生雞蛋給它們。
“養羊有個好處,就是不髒。咱養的不多,我一年保持大羊20來頭,能繁殖5、60頭小羊,基本上沒啥羊糞,平常一個星期清理一次,剛清理出來就叫老鄉們拉走了。我賣羊主要是前半年,賣小羊,你像城裡燒烤攤上要那嫩羊肉,都是幾十斤哩羊,吃著好吃。不過可是有一條,你買羊可以,買回去幹啥我也不管,殺羊別叫我看見。”
清理完了羊圈,朱大叔開啟木柵欄,在兩隻頭羊的帶領下,羊群潮水一般湧了出來。
“不跟您噴了啊,今個清理羊圈,上坡晚,它們吃不飽回來亂叫喚,我得趕緊給它們送上去。”朱大叔把剛出生的小羊羔趕回屋裡,隨手關上木柵欄。
朱大叔趕著羊群走遠了,幾隻不滿一月的小羊在後面“咩咩”叫著,跟了一小段,朱大叔站在小河對面,“啪”的一抽鞭子,喊了聲:“回去~”,小羊羔們於是不甘心的向著羊圈跑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