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在某綜藝節目中出現了這樣一幕:

節目組要求孩子們往破掉的米缸裡倒一定數量的花生米才能領早餐。面對難題,陳小春的兒子Jasper沒有自己想辦法,而是坐在一旁喊人幫助,這讓陳小春很不高興。

Jasper拿回早餐時,陳小春開口問他:“你剛才出門去哪裡?”Jasper只是回答:“吃早飯。”不管陳小春怎麼問,Jasper都只是用“吃早飯”這樣避重就輕的說法。

陳小春認為孩子在說謊,一氣之下踢翻了碗。

這段畫面一時間引起了網友的激烈爭議,不少網友覺得陳小春太兇了,Jasper為了避免被批評,才本能地撒了謊。

那孩子為什麼會“說謊”?當我們發現孩子“說謊”時,該如何處理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孩子的“說謊”。

“說謊”是孩子的認知在發展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正直誠實的人,但是你知道嗎,“說謊”的孩子可能更“聰明”。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李康教授,帶領他的團隊做了關於兒童說謊行為的研究,結果顯示:“說謊”往往需要孩子具備兩種能力:情商和自我控制。

情商是指,孩子要知道對方的情緒和心理狀態,才能完成“說謊”這個行為。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孩子要把自己的面部情緒、姿勢狀態、語言表達等方面控制好,說謊才能“成功”。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會說謊,說明他在認知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家長應該先感到“驚喜”,然後再研究對策。

要注意,雖然“兒童會撒謊”表明他們認知發展獲得了進步,但“認知發展”卻不是由撒謊來衡量。

只要孩子能理解“別人相信的事情有可能和我不一樣”,即使不撒謊,也表明他們的認知發展的進步。

不同年齡段,說謊原因不同

“說謊”並不是一面對映孩子道德品質的鏡子,而是一個難得的教育契機。對待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說謊,我們要分情況對待。

2-4歲的孩子:保護想象力,引導表達情緒

3歲左右的孩子,正處於想象力快速發展的階段。這個年齡段的一個特點,就是容易“將理想狀態想象成已經發生的狀態”,也就是“分不清想象與現實”。

同時他們的情緒比邏輯發展得早,認知水平也存在侷限,他們常在情緒的驅使下對事情作出反應。

這個階段的“說謊”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也不是像父母想象的那樣“故意和父母作對”。

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不要一味否定孩子。

5-8歲的孩子:避免過度批評

這時的孩子能夠理解行為帶來的後果,以及哪些行為會讓父母不高興。

他們的情感也更加豐富,自我意識情緒比如內疚、自豪、尷尬等等會影響他們的行為。

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出現“說謊”的行為,其實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可能是為了讓父母高興,或者逃避懲罰。

當孩子為了逃避懲罰而說謊時,家長千萬不要批評說“還不說實話?!再不說實話看我怎麼收拾你!”

而是心平氣和地說“我知道事實是怎樣的,如果你能誠實地說出真相,就是值得表揚的。”

先對孩子表達出自己的理解,給孩子一個臺階下,再引導孩子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

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引導學會承擔責任

他們的邏輯能力和認知水平大大提高,說謊的“能力”也隨之提高了,同時他們也慢慢理解了什麼是善意的謊言。

他們撒謊的原因,會隨著社交範圍的增加而改變:

可能是為了避免做自己討厭的事情,也可能是為了安慰別人而撒謊,或者為了得到同伴的認同而說謊等等。

所以,家長一定不要輕易指責孩子撒謊,最好先搞清楚他們為什麼要撒謊,才能幫助他們。

可以嘗試按照下面這個流程疏導孩子:

體諒孩子情緒→理解說謊原因→明確說謊不對→幫助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學會承擔責任。

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什麼,父母都是愛你的,但你要先學會愛自己,學會負責。

大人和同伴的榜樣作用

那怎樣讓孩子減少說謊的發生呢?李康教授和他的團隊在研究中發現,不管是懲罰還是說教,效果都不好。

想要讓孩子不說謊的最好辦法,是“大人和同伴的榜樣作用”。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言行,營造一個誠實的家庭環境,孩子才能更加自信正直地成長。

6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菲律賓此前威脅拜登付錢,如今美國的迴應來了:向菲提供軍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