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作品選自《巴赫初級鋼琴曲集》的第16首。
練習巴赫的作品,首先要考慮其復調性,就這首曲子第一段的十個小節而言,前四個小節的復調性很明顯,但是以右手的旋律更為主要,左手作為陪襯與呼應。
從第5至10小節,右手作為主旋律,左手其實只是伴奏,並無明顯的復調性。
從第二段的十八小節看,第23至28小節與第5至10小節相同,只是換了一個調。而第11至22小節與第1至4小節類似,雙手都有各自的旋律進行,互相配合和呼應。
本曲的練習要點與難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關於復調性的因素,遵循常規的練習方法,首先是分手練習,分清斷連的不同,一般來說,譜面上有連線標示的,就作為連奏處理,如沒有連線標示,就考慮斷奏處理。但是巴赫的作品是有我們自己處理的餘地的,因為我們選用的版本只是其中某一種處理,供大家參考選用,如果鋼琴老師們有自己的見解和處理方法,只要是合理的、符合風格的,都是可以的。
(2)本曲容易出錯之處,主要在於三連音的均勻度與節奏感。如第5至8小節,每小節第一拍都是三連音,在彈奏時必須把三個音彈得很均勻自然。常見的錯誤是把三連音彈成了“前十六後八”的音型(
)。究其原因是前兩個音太匆忙,太著急了。因此在彈奏的時候一定要從容,不要著急、不要搶先、不要圖快,管住手指的前提是心理上的穩定。作為《進行曲》中的三連音,是有其內在的氣度和威嚴的。
(3)另一個難點是裝飾音。本曲中有幾處顫音,一般來說都從上方音開始。如第9小節第四拍C音上的顫音,應從D音開始,可彈六個,就是“D—C—D—C—D—C”。如手指能力有限,就減為四個音“D—C—D—C”。再以第12小節第一拍的降A音為例,從上方音降B開始,彈“降B—降A—降B—降A”(四個音),或加兩個音,彈六個音會更好聽一些。在第17小節的第三、四拍D音的顫音是兩拍長度的,那就是從降E音開始,彈“降E—D—降E—D”,八個音或十二個音。根據這個模式,其他顫音大家可以舉一反三,依此類推。
2.《C大調小奏鳴曲》第三樂章(克萊門蒂,作品36之1)
《小奏鳴曲》是我們學習經典奏鳴曲的基礎,是我們學習鋼琴進階的重要步驟,也是必不可少的階段。
一般而言,多數的小奏鳴曲分為三個樂章。結構是“快—慢—慢”,第三樂章經常是一個活潑的小快板。克萊門蒂的這首小奏鳴曲就是非常典型的一首,由於它比較簡易明快,所以也是經常被老師和學生們作為首次接觸小奏鳴曲的常選曲目。
這首樂曲的第三樂章非常明快、天真、活潑,像孩子在盡興地玩耍、嬉戲,在音樂上是非常容易理解和表現的。本曲在速度的選擇上為Vivace,範圍可以是從小快板到快板。當然,如手指能力允許的話,彈得流利一點兒會更加盡興和有吸引力,但是由於大多數學生在初次進入小奏鳴曲階段時,尚不具備相應的手指技術能力,因此在小快板的速度範圍中,能儘量彈得活潑、生動,也是不錯的嘗試。
這首曲子的右手是主要旋律,完全處在主導地位,在彈奏時應注意靈活自如,連斷分明。同時對譜面上的強弱標記要特別注意,做出其不同的性格色彩,使得樂曲的音樂表現富於變化,多姿多彩。
右手的技術難點主要在於一些較長串的十六音符的跑動樂句,這些樂句要專門抽出來仔細地分手練,透過慢練再逐步加快,千萬不要急於求成或過分匆忙。從根本上來講,能否彈好這些快速跑動的樂句,也正是取決於學生是否在音階琶音或手指基本功上經過了持久踏實地練習。因為這些功夫均非一日之功,而是每個人的鋼琴基礎能力有無得到規範訓練的成果考驗。既然是“大型曲目”,就必然會考驗到綜合能力的學習與掌握,這是毋庸置疑的。
左手部分均處於伴奏的從屬地位,不要費力使勁兒彈,不要跟右手“競賽”。但要做好襯托與伴隨,必須都要放鬆地彈清楚,應該先單手練,目的是學會貼鍵彈。要會彈弱、弱輕,其實彈弱比彈強更為不容易,更需要功夫。當左手彈每小節連續的三個八分音符時,手指要輕輕撫摸鋼琴,而在左手彈連續雙音伴奏時,更要儘量貼近鍵盤,縮小上下動作的距離,使得聲音不粗糙,整齊、集中地在手掌控制之中,在統一規整的節奏律動進行之中,會表現得十分有音樂修養且悅耳。
三點需要注意
第一點
是三連音的彈奏,一定要均勻;再者三連音與後面的八分音符之間的轉換一定要準確無誤
如圖:
第二點
要注意是顫音,它正確的奏法是從上方音開始彈奏,在這裡雖然只是半拍的實值,但速度和節奏上還是要均勻 。如圖:9小節
如圖:13、14、17、20、23小節
第三點
第15、16 小節的左手部分,裡面出現跳音又連音線,這樣的奏法是斷奏的意思,要求學生演奏的時候手不要跳太高,並且認識這種寫法的正確奏法 。
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