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能力和動作的分類
影響能力的五個因素是:知識、意識、習慣、心理和生理狀態,這五個內容是可以定義、區分的。人們可以將它們理解為不同的事物,但是在他們的每一個在理論的基礎上再做詳細分類,恐怕目前的基礎研究水平難以做到,即便基礎理論上能夠提供科學依據,一般組織成員或社會公眾也難於理解,且實用性非常有限。因此,不建議在理論上這樣做。
人有動作和狀態、物也有動作和狀態;狀態是屬於動作的一種,是動作的特殊形式。人和物的動作,也存在理論基礎不易再分類的問題。但是,不建議目前在理論上再分類,並不意味著不可以用其他方式進行分類。因為分類的途徑還可以有實踐方面,也就是現場是怎麼描述、記錄的。根據現場描述、記錄的實際方式,還可以繼續進行細分類,質性分析大概就是可以嘗試的分類做法。這當然是根據經驗分類,只要有利於記憶、改進,經驗分類也沒有什麼不可用。大資料方法,可能很大程度上都是按實際分類做資料統計而非按理論分類進行資料統計,不也是非常實用嗎?
二、關於能力和動作的關係
能力和動作之間的關係,就是動作和能力的關係,與人員崗位或身份無關。能力五個因素間的關係是複雜的,有獨立的一面,也有相互影響(決定)的一面。獨立的一面使得能力的五個因素具有並列關係。但就目前應用角度的來說,主要還是應用知識對意識和習慣具有決定(影響)性作用的一面,也即知識是影響能力最重要的因素。知識分為兩大類,共四種:一類是與動作(作業或任務)相關的正反面案例知識;另外一類是完成動作(作業或任務)的綜合知識(含理論、經驗、技能等一切知識),這個綜合知識又分為技術指標(要求)本身、技術指標的原理、違反技術指標的後果三種知識。共計四種知識。這四種知識的水平只與安全、不安全地完成動作(任務或者作業)有關,與完成動作的人、人的崗位、人的工種、人的身份等都無關。也就是說,誰完成作業或任務(動作),誰的案例知識和綜合知識水平就得達到足夠的水平,而不是所有崗位或某崗位上的所有人必須得達到同一程度的知識水平。能力與崗位無關,而和任務(動作)相關聯,這樣為領導按照業務需要進行人員安排提供了方便。事實上,按照實際工作的需要安排工作而不按人員的身份安排工作,也是現場普遍的實際做法。
24Model
三、總結
仿照安全科學理論界流行的STAMP(Systems Theoretic Accident Model and Process),可以把“2-4”模型(24Model)也理解為一種思維方式,一個概念模型,而不是一個數理模型。用數理方法去計算24Model、Swiss Cheese Model或HFACS的權重一類的資料,可能目前只具有理論意義。正像控制論(cybernetics)起源於上世紀初,上個世紀中期大概就已經成熟了,說是可以用在對動物、機器、組織的控制中。但是,今天可以觀察一下,除了“機器”控制可以可靠地應用控制論控制以外,可能很難發現一個按照控制論設計併成功執行的企業管理範例。由此可以聯想,組織用STAMP設計、執行其安全管理體系、距離成功預防事故還有多遠。一個基本的思維框架、策略路線,再加上經驗資料,應該還是實際執行的主要方式。當然理論、思維框架的研究越深入、越成熟,執行效果也會越好。
STAMP的控制結構樣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