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小康》 ● 中國小康網 2021-03-06 09:50:05

中國小康網天津3月6日電 “媽媽,我看見你了!”

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此刻讓人淚奔。

在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人民醫院,患有雙眼先天性白內障無法視物的4歲患兒艾比布拉,在接受了右眼白內障手術摘掉紗布說的第一句話,讓媽媽帕提古麗當場淚流滿面。

如今,艾比布拉雙眼已重見光明,和雙胞胎哥哥一起在校園接受著教育,用雙眼感知著陌生而嶄新的世界。

“感謝白衣天使!我一定讓孩子記住醫大眼科醫院,記住美麗的天津,是他們讓孩子看到了光明。”每每提到天津,帕提古麗都會很激動地說。

播撒愛心,傳遞光明。23年公益路,懸壺濟世醫者心。

多年的精準扶貧和“組團式”醫療援疆,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用精湛醫術和高尚醫德為貧困地區播撒光明;以造血式扶貧和“院包科”幫扶,為當地培養了一批業務精湛、“帶不走”的醫療隊伍;用仁愛、傳承、創新的醫大眼科精神在漢族同胞和少數民族同胞之間架起了一座友誼的橋樑。

精湛醫術 圓夢患者多彩人生

“我永遠都無法忘記,孩子摘掉紗布的那一刻。”帕提古麗哽咽起來,眼圈再度溼潤了:

“艾比布拉患有先天性白內障,只能分辨白天與黑夜,因為錯過了最佳治療期,雖然去過很多醫院,但都沒有得到有效治療,醫生們也說幾乎沒有復明的希望,每天他只能和我待在家裡。”

奇蹟,出自一位母親的堅持。同樣患過先天性白內障的帕提古麗深知光明對孩子的意義。2017年,聽說有天津的眼科專家要來義診,執著的帕提古麗立即帶兒子報了名。

2018年5月,在反覆會診、修正治療方案後,天津援疆眼科專家、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副主任醫師韓金棟主刀為艾比布拉做了右眼白內障切除手術。6月,韓金棟陪同孩子及家人回到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進行左眼手術。艾比布拉在天津所有的醫療、食宿和交通費用,都由醫院的“瞳心愛眼基金”負擔。

重獲光明的艾比布拉,只是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用精湛醫術,圓夢貧困地區患者多彩人生的一員。

在過去的23年裡,醫院共組織35批專家團隊先後赴雲南、甘肅、湖北、陝西、吉林、新疆、西藏等貧困邊遠地區,足跡跨越半個中國。截至目前,已免費為近10000例白內障患者實施了復明手術,篩查眼疾近50000例,免費培訓眼科醫生30餘名。

瞳心大愛 守護兒童光明健康

“白內障不可怕,來了天津醫科大,15分鐘做一個,今天做了明兒就亮。”

在重見光明的老鄉們看來,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的醫療隊伍是“神仙下凡”。

除實施白內障手術之外,為了提高幫扶地區居民眼健康水平,2016年至2019年,由天津醫科大學團委牽頭、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斜視與小兒眼科帶領的“津藏瞳心光明行”團隊四次走進西藏開展篩查。這也是全國範圍內首支赴西藏地區針對兒童眼病開展大規模篩查志願服務的隊伍。

四年來,醫療專家克服了高原反應、長途奔波、巨大工作量等重重困難,先後赴山南市乃東區、拉薩市、林芝市等地區近50所學校,共計為2.5萬名學生進行包括屈光、眼發育性疾病、常見眼病在內的篩查工作。

透過篩查,專家集中會診,分析相對集中病種、疾病產生原因,精準識別因病致貧村民,精確實施分類救治,精細建立健康檔案,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第一手的詳實資料。

醫院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充分利用“瞳心愛眼基金”,將一些手術難度大、家境困難的西藏、新疆少數民族眼病兒童帶到醫院實施手術,減輕其醫療負擔,讓瞳心大愛溫暖雪域山川。

遠端會診 扶貧創新答疑解惑

如何授人以漁?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堅持造血式扶貧,為對口幫扶醫院培養了一批業務精湛、“帶不走”的醫療骨幹人才,逐步實現由“輸血”到“造血”的功能轉變,讓貧困地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如何長效持久?醫院全面啟動了醫療聯合體和分級診療建設,利用先進、智慧的資訊科技手段,連線醫院、患者、醫生,從而實現中心醫院向對口幫扶醫院進行遠端會診、影片會診和幫扶培訓等醫療服務輻射。2018年,醫院與對口醫院眼科的遠端醫學教育正式啟動,在醫院持續了十餘年的繼續醫學教育,將每週定時透過網路遠端直播,並定期舉行病例彙報討論,在互動中交流,在互動中共同發展,至今已直播100餘場。

“除了西藏,我到過中國的每一個城市。但是還好,我有一個進修的醫生來自西藏。”已故的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創始人袁佳琴教授,90歲高齡時曾這樣說過。

在老院長的激勵下,醫大眼科人的足跡遍佈祖國大江南北,他們支援偏遠地區眼科建設,培訓眼科醫生,為幫扶地區百姓帶去光明,為百姓的眼健康保駕護航,在公益援助、醫療扶貧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3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貓咪的7個“禁區”,如果給你碰,那它一定把你當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