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01 觀察世界的兩個視角

某明星代孕生子棄養,我們哀嘆人性泯滅;某總統下臺了還要被彈劾,我們感嘆人走炎涼;某退休企業創始人因口無遮攔被約談,我們驚歎世事無常。

這就是我們看世界的一種視角,萬物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個性,只要林子大了,什麼鳥都可以有。

我們總在不斷分辨事物之間的差別,但是我們總會忽略它們在本質上經常並沒有太大的不同,拋開表面現象和行為,去觀察事物背後的相同本質,這是看世界的另外一種視角。

有句話叫做“人與人的差距,有時比人與豬的差距還大”,這裡的“人與人的差距”指的主要是地位、成就和外觀的差距,而“人與豬的差距”指的是基因的差距,經過基因測序,人類與豬的基因相似度其實很高!

02 我們與黑猩猩的區別大於黑猩猩與猴子的區別

基因決定著生物的外觀和能力,科學資料表明,人與人之間的基因相似度達99.99%,人與豬的基因相似度達 83%,更令人驚訝的是人與香蕉的基因也有 50% 以上是相同的,這意味著什麼?如果追根溯源,我們與香蕉,都有同一個祖先!

2012年,英國桑格研究所完成了對大猩猩基因組的測序,結果顯示它與人類基因組的相似程度為 98%,其中,黑猩猩與人的基因組相似度高達 99%!是人類名副其實的近親。

我們知道生物學有“界、門、綱、目、科、屬、種”的劃分,近年,科學家們撤銷了“猩猩科”,把它們歸為“人科”,一方面說明了猩猩與人的相似度,大於猩猩與猴子的相似度,另一方面,還為人保留了一點顏面,既然是同屬一個科的,我覺得撤銷“人科”(之前人科現存生物只有我們智人一種),把人類歸於“猩猩科”似乎更合理。

達爾文有個假說,就是生命之樹,即萬物同源,越來越多的資訊證明,我們現在的一切生命都是數十億年前一個偶然的巧合形成的,而且所有生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後來科學家們起名叫:LUCA。

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的科學家威廉·馬丁分析了現存地球生物 600 多萬個基因的 DNA 序列,從中確認有355個基因廣泛存在於全部主要的生物門類中。根據這項研究,馬丁推測,這355個基因應該同樣存在於現在地球生物的最後共同祖先體內,並且因為它們有著極端重要的生物學功能。[1]

達爾文的生命之樹假說:萬物同源

事實上,科學已經走得更遠,科學家已經成功把豬心移植到狒狒身上,也就是說把豬心移植到人身上指日可待,因為基因的相似性,只需要編輯少量的基因即可完成。

不管你是否接受裝著一顆“豬心”,理論上,人心與豬心之間的生理結構幾乎就是相同的。這讓我們開始重新思考:動物與我們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那麼人與人之間又能有多大差別呢?

03 一切的母愛都有相同的機制

前一段某明星被爆代孕棄子上了熱搜,很多人從道德上予以譴責,連動物都有的母性,她為什麼沒有?

早在 2018 年,紐約大學醫學院林大宇教授的研究揭示了母愛背後的機理,該研究發表在頂級期刊《Neuron》上,他們研究了母鼠把離開家的幼鼠叼回家的行為,發現大腦中的一個叫作“MPOA”的區域與該行為有關。母鼠懷孕生產後,雌激素刺激了大腦這個區域的神經細胞,導致了母鼠分泌了多巴胺,母鼠不需要經過思考,本能地就對幼鼠產生了“母愛”,研究人員嘗試用化學手段啟用未懷孕母鼠該區域的細胞,那些未懷孕的母鼠也會產生“把離開家的幼鼠叼回家”的行為,甚至那些幼鼠都不是它的。

沒有道德的動物也有母愛,看似基於道德的“母愛”其實早就刻進了基因,在懷孕後,透過分泌各種化學物質,如多巴胺、催產素等自然驅動了“母愛”這個行為,而尋找代孕的某明星沒有經歷懷孕過程,體內並沒有產婦分泌出的那些化學物質,自然也無法表現出那種無私、無條件、無需思考就觸發的“母愛”,她能感受到的,不過是憑空多了兩個孩子帶來的巨大煩惱。

我這裡既不幫某明星洗白,也不否定母愛的偉大,而是說母愛的確存在著化學驅動機制,這種是一種本能,這告訴我們:我們的基因(本能)並沒有多大差別,但是在環境和經歷形成了我們行為上的巨大差距

從這個老鼠母愛實驗,我發現代孕其實極其不人道,不是指對代孕者的身體的傷害,而是對其精神的摧殘,代孕者分泌了各種驅動“母愛”的激素後,卻需要馬上面對與孩子的分離,可以想象她內心的痛苦,儘管孩子的血緣並不是她的。

此外,如果你是父親,自嘆沒有母親的母愛那麼偉大,也終於可以從中找到一點藉口,哈哈。

04 我們總是高估“我們”和“他們”之間的差異

在我們的內心,總有兩個圈子,一個叫“我們”,一個叫“他們”,我們會認為“我們”和“他們”有著本質的不同,也就俗話所說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去年,某鄰國領導在位期間,忍辱負重為國家四處奔波,疫情期間 147 天沒有休息過,鞠躬盡瘁,終於因身體原因在任上辭去了職務。

“忍辱負重、鞠躬盡瘁”,這位領導若在“我們”中間,必然是一位好領導。但是,當這位領導為了他自己的國家爭取利益的時候,他在我們心中的形象是這樣的:

本質上同樣都是“好領導”,怎麼一變成“他們”,就天差地別了呢?反過來再想象,如果這世界沒有“他們”,“我們”還是“我們”嗎? 為了維持心中的凝聚力和目標,我們總要定義一個與“我們”有著本質不同的“他們”,“他們”非蠢即壞,是我們的最大對手,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總是低估“我們”之間的差異,而高估“我們”和“他們”之間的差異

我們經常看見兩支球隊的球迷打架的新聞,說到底他們的本質都是足球狂熱愛好者,他們的共同點大於他們的差異。

05 每個人都是複雜的,但也都不是特殊的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但從基因的角度上看,我們並不特殊,物理學家Riccardo Sabatini 在一場TED演講中告訴大家:

如果把你的全部遺傳密碼打印出來,那麼將耗費26.2萬頁張紙;在這麼多頁紙中,只有500頁獨屬於你。

不知道你是否有同感,我更喜歡看那些“好人”也有缺點,而“壞人”也在做好事的電影,因為這裡符合真正的“人性”,我相信一個人不會無緣無故地“好”,也不會無緣無故地“壞”,他們有著 99.99% 的相同基因,“好人”和“壞人”本來就很模糊。

但是完全不同的環境,可以開啟或者關閉某些基因,並在不同的經歷中進一步放大了那 0.01% 的差別,從而形成了一個人完全不同的個性、行為和地位成就。

給每個人的行為貼上簡單的標籤,是個很膚淺的思維每個人的行為背後都是複雜的,不是你想的那樣非蠢即壞,當你哪天嘲笑別人愚蠢的時候,同時也有另一撥人在嘲笑你的膚淺,或許人生就是你笑笑別人,也被別人笑笑。

---END---

參考文獻:[1] 王立銘,《生命是什麼》

2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二爺帶看《有翡》第18期,謝允為周翡梳頭,新發型讓人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