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輸出有思想的內容
3月7日,女生節,非法定,是上世紀80年代,由某公益組織發起“關愛女生、展現高校女生風采”的活動而來。
旨在引導女生關注自身思想素質、道德修養、文化內涵、業務能力、心理健康。
到了90年代,中國婦聯號召女性 “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於是女生節就正式流行起來。
新千年以後,職場女性認為3·8婦女節俗氣老套,也紛紛加入了3·7女生節的大軍。
果然,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永遠年輕漂亮。
到了10年代,電商崛起,把握經濟命脈,有頭腦的人開始學會了討好女性,在稱呼上做了改動,把女生、女孩、女人,統稱為女神。
事實證明,女人買買買、花花花是很有社會價值的,美麗的確就是生產力,所以男人們就別抱怨了,愛她就幫她清空購物車吧(手動狗頭)。
於是,在商家的推波助瀾下,這個世界的“神”就越來越多,長得帥的男人們也因此沾了光,變成了“男神”。
而像我這種不長進,又自嗨的神,逐漸就成為了神經病。
所以神的心中,也有自己的神,在愛豆麵前,誰的靈魂不是匍匐求憐愛的呢!是吧,肖戰、王一博?
所以,如今的社會才是真正的“創世紀”,眾神崛起,連我媽路過菜市場的時候,都有人甜甜地叫一聲“小姐姐”,把她開心壞了,土豆白菜一筐一筐往家裡買。
當然,保健品也不少。
可是神多了,就自然有神的煩惱,無論你是否追到了自己的男神,或者女神,最終都有一個核心的問題:到底誰說了算?
辯證過程不重要,反正最終答案一定是:我說了不算。
不僅在感情中如此,在生活中如此,就連當初把你推上神壇的商家們也如此,好像從始至終,你就沒說了算過。
那這個神,就著實有點慘了。
綜上所述,女神節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節日,在偏離初衷後,無非就是一個虛榮心作祟的噱頭,除了促使你從錢包裡多掏些銀子,買個窮開心,並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24小時以後,你會迅速墜入凡塵。
相形之下,我沒覺女生這個稱謂有什麼不好,它陽光、單純、充滿朝氣,聽上去就很帶感。
所以,於我個人而言,我不需要誰把我捧成神,哪怕是我的摯愛。如果在他身邊,我能感覺到自己還年輕,就已經很開心了。
那年輕的感覺是如何來的呢?就是當我範2幼稚的時候,你能陪我傻笑,不拆穿我的小把戲,我就會認為你很尊重我,在乎我,有點愛我。
尤其在我已經成年,馬上要奔三的時候,還能陪我一起神經,那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在過節。
今天是我和我們的節日,明天是媽媽和媽媽們的節日,之所以要用一篇文章堆砌這麼多廢話,所以表達的無非就是一點:稱謂沒那麼重要,女生也好,女神也罷,重要的是開心、幸福、快樂。
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這才是建立一個節日的真正意義,否則人們只在母親節這天愛自己的母親,那母親節不過也罷。
有很多事,初衷都是好的,走在21世紀的春風裡,若還有女性思想落伍,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者自我輕薄,自我墮落,那麼,女生節、婦女節就應該被正確對待。
而不是成為商家斂財,促進經濟增長的工具。
逆向思考,女性若想真正的在家庭、在婚姻、在社會上被尊重,終究是得靠自己爭氣,而不是靠別人改善對我們的態度,來尋求一種被重視的快感。
你想成為女神,就得具備成為神的氣質和能力。
希望在過個節以後,我們都能有所長進,從心靈的深處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