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觀音山徵聯的目的,實際就是推介宣傳觀音山,讚美觀音山。

觀音山有什麼呢?除非就是山水自然風景和佛教人文景觀,即山水風景之秀美和觀音聖像之靈。基於這兩點,鄒先生提出了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以示對觀音山秀美山水風光的讚美;另外也從佛教的角度,把佛語【山水】所蘊含的【相由心生】的禪理融入其中,來表達遊客在不同心情不同精神狀態下,來觀音山所看到的風景是不同的,揭示了人的精神對感觀的影響,突出了佛教禪理。

留給下聯的,當然就是第二點,對佛教人文景觀【觀音聖像】之靈的表達了,所以觀音山才被譽為【靈秀勝境】。

遊客來觀音山,在觀賞完山水風光之後,第二個目的就是走進觀音廣場(度母境),參觀和拜謁觀音聖像。在此接受觀音菩薩的度化與洗禮,祈求平安幸福,享受佛教帶來的慰藉和寧靜,提高自己向佛向善、明心見性的境界,一句話,就是結佛緣度境心。所以下聯為【度母境中度境心】,很好地詮釋了遊客來觀音山的第二個目的,並表達了對佛教人文景觀——觀音聖像之靈的讚美;同時引入佛教語【境心】,表達環境的惡劣與美好,是由人的內心世界決定的,即【境由心造】。暗喻遊客來觀音山旅遊,要保持快樂的心情,在快樂的心情下,暢遊山水之間,自然是風光無限愜意盎然,縱情于山陶醉於水,一切美好盡在觀音山,實現了對觀音山的讚美。

所以,【來觀音山觀山水賞美景,來觀音廣場結佛緣度境心,觀音山是水秀佛靈的人間仙境】,這三句話,永遠是遊客來觀音山的旅遊目的和動力,是觀音山的核心主題和永恆價值追求,是人們對觀音山的真實概括和由衷讚美,永遠不過時;是觀音菩薩的智慧真言,永遠閃光輝;蘊含佛教的至聖禪理【相由心生】和【境由心造】,永遠富哲理。

所以,

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

下聯:度母境中度境心

橫批:靈秀勝境

作為觀音山唯一絕對,淺白自然蘊含深意,確是珠聯璧合實至名歸。

5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大江大河2》水書記和宋運輝講的和光同塵意義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