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運氣這麼差?”“如果幸運的話,我就成功了。”“這次他贏了,不過是運氣好罷了。”我們經常會聽到過這樣的話,甚至自己也說過類似的話。
那麼,何謂幸運?幸運不像閃電,有確切的徵兆,或者充滿戲劇性。
幸運更像是一陣風,不停地在吹。可是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來,也不清楚它從將哪個方向來。顯然,它是偶然且隨機的,似乎無跡可尋。
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們捕捉幸運之風呢?畢竟,有時候我們所缺的,可能就是那麼一點點運氣。
蒂娜·齊莉格教授透過二十年的持續觀察,發現那些比其他人都幸運的人都有三個特點。
第一,改變自己,透過承擔一些小小的風險,帶自己走出舒適區,打造出一葉捕捉幸運之風的帆。比如,當你獨自旅行,乘坐火車或飛機時,你可能會戴上耳機聽音樂、看電影、刷抖音、玩遊戲、睡覺,使自己放鬆休息。
如果你改變自己,試著與鄰座的人交談,交流彼此的工作、見解等,說不定就會有一個好機會,促進你的工作,開拓一片新的領域,運氣不也就隨之而來了嗎?而這一切,不過開始於一個打招呼。
在這裡,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段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年夏天,我去瀋陽出差,任務是去找客戶收貨款。專案是幾年前的,經手人換了好幾撥,現在負責簽字的人,根本沒有任何聯絡方式,只知道其單位和姓氏。
客戶單位是國企大公司,門衛管理制度嚴格,外來訪客必須與客戶通電話,由客戶當場告知門衛,才能放行。
當時的我剛接手這件事。人,是不認識的,電話號碼更是無從知曉,門衛也不肯說。大老遠跑一趟,又不甘心就這樣打道回府。於是,就守在大門口,想看看是否有機會進去。
就在這時,有另一個訪客來了。他是當地人,顯然也經常進出這裡,跟門衛很熟,簡單打了個招呼就進去了。
我從他和門衛的對話中,聽出他要見的人跟我所找的客戶同姓,又都是一個科室的。由此,我斷定這應該是同一個人。
於是,等他出來後,我鼓起勇氣走上前,禮貌地打了招呼,證實了我的判斷。隨後,我悄悄向他打聽客戶的電話號碼。他很好心,告訴了我。最終我跟客戶取得了聯絡,工作也得以順利的開展。
平時的我是比較內向的,通常不會主動與陌生人交談。但為了工作,我才勇敢地走出了舒適區,最終,得到了陌生人的幫助。這也算是小小地抓住了一次幸運之風。
第二,改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心懷感恩和感激,並積極地傳遞給他人,你就會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機會。在演講中,教授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在斯坦福理工學院,齊莉格教授管理著三個獎學金申專案,競爭很激烈,符合條件的學生自然如願以償,當然還有一部分學生達不到標準被拒絕。
有些人會寫信抱怨,有些人會問該怎麼做才能得到獎學金,還有些人會寫信表達感謝。
其中有一位名叫布萊恩的學生,被拒兩次,仍然寫來了感謝信。教授被信中感人的話語深深觸動,邀布萊恩面談。很快,兩人共同商討出了一個自主學習的專案。
經過半學期的深入瞭解和交流,布萊恩拿到了自主學習專案,並最終將之轉化成為了一間名叫“為明天而戰”的公司,幫助家境不佳的學生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這個故事中,兩人都抓住了幸運之風,而這一切都源於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謝信。這是最初他們自己也沒有預料到的。
第三,改變與想法的關係,正視各種想法,從不同視角看待瘋狂的想法。大多數人面對新想法時,會先做出判斷,這是一個好想法還是壞想法。而想法沒有本好壞之分,關鍵在於你從哪個角度看。
事實上,糟糕的想法產生的結果,往往是一個了不起的東西。
馬雲放棄穩定的工作,辭職下海。當初沒有幾個人看好他的想法、做法。如今,他所創辦的阿里公司何其強大,有目共睹。
環顧四周,你身邊那些真正的創新公司,哪一個不是從糟糕,甚至瘋狂的想法開始的呢?
幸運之風總在那裡,如果你願意承擔一些風險,真正走出去,心懷感恩並傳遞感激之情,真正願意正視各種想法,透過各種可能性的視角,你就可以打造出更大的風帆,去捕捉幸運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