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節日瞭解:婦女節即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全稱是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United Nation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在我國則被稱為國際勞動婦女節,因在每年的3月8日慶祝,又叫三八節或三八婦女節。婦女節起源於20世紀初各國婦女爭取女性權益的社會運動,我國正式慶祝婦女節則可以追溯到1924年3月8日的廣州。

婦女節到了,這是屬於女性、妻子和母親的節日!對於大多數母親來說,能夠收到孩子的禮物是最大的欣慰。所以在這一日,年紀尚小的孩子們,會在學校、老師的鼓勵下,給母親洗腳或送鮮花康乃馨。

不過,我認為,除此之外,父母也可以讓孩子趁機學習一些相關的文化知識。畢竟身臨其境地學習,容易掌握,也容易形成更深的認識。比如,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們瞭解婦女節的淵源,甚至學習“婦”、“女”這兩個字的意義。

這裡就講一下“婦女”二字的詞義!

古代的“婦”

中國第一部詞典《爾雅》中的“婦”是這樣的:

子之妻為婦。

女子已嫁曰婦。

也就是說,“婦”是已經出嫁、成為妻子的女性。

東漢時期的文字學著作《說文解字》,對“婦”做了地位和職責描述:

婦,服也,從女,持帚掃撒也。

在漢代文字學著作《大戴禮記》和《白虎通》中分別記載有“婦人,伏於人者也”、“婦者,服也,以禮屈服也”。也就是說,(因為禮法)在家庭中從事勞作的女性,被稱為“婦”。

古代的“女”

三國時期的文字學著作《博雅》認為:

人之陽曰男,陰曰女。

這裡的“女”,表示人的性別,和“男”相對。這和我們現在說的“男女”中的“女”是一致的,可以理解為“女性”。

《說文解字》中對“女”的解釋:

女,婦人也。

此處的女,和上面的“婦”一致,都指已婚配的女性。

此外,西漢時期的《淮南子》說了“婦”和“女”的區別:

已嫁曰婦,未字曰女。

東漢末年的大儒鄭玄解釋說:

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嫁人了的女性稱為“婦”,沒有嫁人或沒有取字的女性稱為“女”(因為女子即將出嫁時家人會給她取字)。

現代的“婦女”

古代的“婦女”是“婦”和“女”兩個詞,說的是不同的兩個女性群體,而現代的“婦女”是一個詞,指的是一個女性群體——《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婦女”為:

成年女子的統稱。

古今詞義對比,現代的解釋雖然比較籠統,但沒有特別強調女性的從屬地位,因此更為公平,也更符合婦女節的初衷。

總的來說,婦女的詞義變化,反應了社會的進步。對此,我特別畫出了婦女的詞義發展脈絡圖,希望可以幫助廣大家形成更清晰的認識!

最後,祝廣大女性節日快樂!

5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馬達西奇事件反轉?烏克蘭送來400臺發動機訂單,美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