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又是一年三八婦女節,按規定,“半邊天”們能有個半日假期。

我有幸也在此行列。

比起困在格子間裡埋頭苦幹,恐怕沒有人不愛合理合法的帶薪假期。

男同事問我樂什麼,過婦女節有什麼值得開心的,不應該稱女神麼?

這顯然是個頗有“求生欲”的男孩子。

想想20世紀初女權主義者們歷經十數年好不容易才爭取來的三八婦女節,到最後,“三八”和“婦女”沒一個落得好,前者用於形容長舌,後者則與“少女感”有強烈衝突。確實有點意思。

網路熱議:稱葉嘉瑩“先生”算不算歧視女性

事實上,世界上諸多事都經不起拿放大鏡細緻考究,不然你會發現全都是一地雞毛。換個角度來看,“屌絲”不也屬於貶義詞麼?

如此放大性別衝突不免有吹毛求疵之嫌,用時髦的話來講,這叫女拳。

不是妖魔化,女拳的覺醒與“妖怪來了”幾乎有著同等威力。

網路熱議:papi醬孩子隨父姓

例如獨立女性papi醬因讓孩子冠夫姓而遭遇雪花般的網暴;例如奉勸女孩子潔身自愛便是蕩婦羞辱……這些無妄之災能找誰說理去?

這就代表女性地位“水漲船高”了?這樣女人們就開心了?女權主義者就開心了?那可真是竇娥冤。女拳當前是男女最平等的時候,男性被攻擊,女權被捧殺,你看它饒過誰?

女權之於女拳沒有連帶責任,從本質上講,我更傾向於認為,真正的女權是一種人權,跟性別並無強相關。

承認男女難平等很難嗎?女性在生理上本身就是弱勢方,肌肉骨骼條件、激素水平,甚至是面板上的神經纖維數量都決定著女性在力量/耐力上不如男性。

這也是父權社會取代母系社會的重要因素。在意識混沌,全拼蠻力的時代,誰強誰有話語權,這很合理。

後來靠蠻力的時代過去了,女性意識也越來越強,於是女權才應運而生,這也很合理。可當初父權社會固化下來,且輾轉千年萬年後,如今的女人們再想逆風轉盤就自然就是難上加難了。

婦女節遊行示威活動

從來如此不一定是對的,但它很真實。

現代社會困擾女性的是什麼?既要擔心職位被盯上,又要擔心子宮被盯上。站在資本的角度,女性懷孕對公司而言是成本,是風險。這不是對的,但它也是真實且合理的。所以才需要法律保障,因為我們不能要求資本講感情,不過我們能要求資本講法律。

至於女性自身,

從決定懷孕開始,就要自願承擔懷孕給自己職業發展帶來的衝擊。這是身為成年人應該能接受的機會成本;從完全迴歸家庭起,就要自願承擔與社會脫節帶來的對自身的危害。這也是身為成年人應該能接受的機會成本。

發現了沒?上述的合理與接受的前提條件在於選擇。我選擇了A,所以我接受A所帶來的所有好壞對錯。

還以生育為例子,真正不合理是,身為女性,在還沒決定懷孕時,就要因為年紀到了而承受來自企業的歧視:育齡女性不予考慮;身為女性,因為決定丁克,或者不婚就要承受來自社會的歧視:不下蛋的母雞;身為女性,因為生了孩子,就必須要回歸家庭,否則就是不顧家庭;身為女性,即使懷孕後不影響正常工作,卻還是容易面臨調崗降薪……

如果場景化的描述不能讓人感同身受,那麼我們看資料說話。2020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在演講中指出,從世界範圍看,女性的收入仍然只有男性的77%。​

資料來源:*聯招聘《2021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

另據新鮮出爐的《2021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55.8%的女性在應聘過程中被問及婚姻生育狀況,是男性職場人的兩倍以上。2021年了,仍有29.6%的女性曾在求職時因身為女性而被用人單位限制。

資料來源:*聯招聘《2021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女性有自由,有公正嗎?或者說敢自由嗎?連自己的身體生活和職業都不能選擇,都得被議論,被定義。形象點說,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公正、無自由,這誰能忍?

所以真正的女權爭奪的是什麼?是最基本的人權。有選擇的自由、有公正的社會環境才是算是有人權。即使要被選擇,也是被命運選擇,絕不是被社會或者男性選擇。​​

一場新興運動(相較於父權歷史,女權運動擔得起一個“新”字)的推進勢必伴隨著攪屎棍角色的出現。這大抵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

而在女權運動中,榮擔攪屎棍角色的非女拳者莫屬。在不過度陰謀論的基礎上,女拳者又約莫能分為兩種:夾帶私貨型與過敏型。

先說夾帶私貨型。對於這批女拳選手而言,運動新興是渾水摸魚的好時機。對於她們來說,平不平等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紅利可撈。只要有紅利,那麼她們便能無孔不入,別說性別紅利,其他領域紅利亦是多多益善。往好聽裡講,這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這種利己主義通常還伴隨著極端的雙標主義——男性必須包辦家務同時還要成為家裡的頂樑柱;男性必須無條件退讓;不論對錯,吵架時男性都是錯的……

某詞典對女拳的釋義

這樣的生活爽嗎?當然爽,像天后一般高高在上。但它充其量只存在於網路爽文,或者說爽文都不敢這麼寫。因為說實話,這樣的雙標,正常人都看不下去。它僅僅代表了少數人膨脹的私慾。

如果把上述的“男性”替換成“對方”:—— 對方必須包辦家務同時還要成為家裡的頂樑柱;對方必須無條件退讓;不論對錯,吵架時對方都是錯的……那簡直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爽。

既然類似需求是不被大眾認同的過度縱慾,那麼總要為自己尋一個看似合理的藉口。趕巧遇上女權,那就女權吧。在這些不合理“條約”的前頭冠上“獨立女性的生活態度”,畢竟人都有從眾心理,如果獨立女性都這樣,那麼一切聽上去就好像就彷彿順理成章了。

可獨立女性、女權主義又憑什麼背這樣的鍋?少數人的私慾憑什麼讓大多數獨立且美好的女性買單?

“嚴於律人,寬於待己”“放縱私慾”這是人品上的缺陷,與性別有什麼關係?這種利己主義者換一個性別還是會繼續鑽洞撈紅利,與自己的性別、對方的性別毫無關係。

另一類女拳(我疑心如此定義不免略顯嚴苛)既不利己,也不損人,不過是想爭口氣,憑什麼傑出女性要稱先生,憑什麼代表多數人時寫“他們”而不是“她們”,憑什麼新聞要刻意強調女司機……

“憑什麼”的出現是女權意識的覺醒,對個人而言,這本身是一種很好的現象。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的角度來看,這種追求至少也是吃穿不愁、安全無恙後對社會尊重的需求。

但如果放眼社會,這種追求卻稱不上多高明。

這個社會因性別蒙受不平等待遇的女性有很多,她們可能吃穿皆愁,可能過著外人無法想象的艱辛生活。光生活這一項就已經壓得她們無法喘息,哪還能分心管得了女士/先生之別,他們/她們之異?

這些明明才是輿論最需要關注的、實實在在的性別平等問題,卻不想輿論屢屢被女拳關注點帶跑偏:此時的男女平等更像是一場茶餘飯後的狂歡式辯論。​​

女權海報

當然,你說這種追求必要嗎?答案當然是必要。因為從來如此不是一定對的,字典教材都能幾修幾改,何況稱呼和措辭。只是當裡子和麵子無法兼顧時,只顧著談面子是否太本末倒置了些?

為什麼男性沒有這麼多諸如此類的問題?因為千百年來,男性吃足了男權紅利。這讓他們有底氣無所畏懼。新聞強調男司機又如何?用屌絲形容失敗者又如何?

越匱乏才越在意。

楊笠說的那句“男人,明明看起來那麼普通,卻那麼自信”感到冒犯的是優秀且自信的男人嗎?不,那些腦袋空空卻還無比自戀的男性才會覺得自己被煽動、被歧視。

這樣來看,過敏型女拳師出現的根本原因還是男女地位長期不平等。​

網友評:當女性不以女性的身份被人凝視,而是以「人」的身份被平等對待時,這才是她們渴望接近的自由。

可以想象,未來的某天,當女性習慣了擁有平等人權,那麼“先生”“他們”“女司機”都不過是可有可無的稱呼。而在此之前,女權主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可怕的是,女拳正在逼得女權倒退。

誰說女拳迫害的只有瑟瑟發抖的男同胞?其實期待男女平等的女同胞們也正備受煎熬。

身為一名女性,當提出一個合理需求,得到的卻是對方對“女拳”的審視。

這局面傷害不大,羞辱性卻極強。

真正的女權主義者,真正獨立的女性可從來不想被“女拳”所代表。我們清醒地知道著“女拳”正在捧殺所有新時代的女性。

女權VS女拳

明明合理的權利,到頭來卻像是撒潑打滾,蠻不講理得到的,難道不是女性地位的退化?人權在“女拳”的幫助下看似回到了女性手中,可事實卻是男性口服心不服地讓渡。

就好比你本來就有一塊餅,合情合理就該得到。可偏偏有人要幫你從別人手裡搶,甚至還打了別人一頓,最後別人大方地把餅還給了你。

這塊餅吃起來還香麼?

孟子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如果把性別對立搞起來,把男性踩到塵埃,從短期上看,男人地位似乎與日俱低;但從長遠來看,女性才是損失慘重的一方。

明明女權所求的不過是平等人權,它從來不是性別的問題,也不是道德的問題,更不是煽動性別對立,可是在女拳的攪合下,性別日益對立,女權意識甦醒的女性們漸漸被誤導進了道德低窪。

權利還沒爭取到,反而惹了一身騷。

何其無奈!

10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查爾斯和威廉對哈里受訪失望,責任全在哈里,女王英聯邦致辭獲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