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這兩天,可能很多人的狀態是這樣的:

文案來自各大電商平臺

是誰在用“女神”“女王”?

明明是3月8日國際婦女節,前兩年開始被商家唐突易名成“女神節”“女王節”,附上碩大的買買買促銷口號,與所有的消費狂歡節無異。

“女神”“女王”,在當下的文化色彩包括但不限於:有完美外形的,眾人追捧的,經濟優裕的,該自己作主給自己買東西的……

為了賺錢,更確切地說是賺女性口袋裡的錢,將婦女節包裝成消費至上、外貌至上的文化產品,拼命建構和刺激需求,創造“女性應該透過買點什麼來對自己好”的消費圖景。

儘管,這種赤裸難看的吃相併不能讓所有女性都感到舒服:

但摒棄了“婦女”這個詞的,不僅僅是鋪天蓋地的電商們,身邊的朋友也直接say no:

大家都覺得“婦女”並不可愛,不足一提,羞於自命。

“婦女”這個詞咋了?

婦女,在官方辭典中是成年女性的統稱。

我國司法解釋中,14週歲以上的女性即為婦女。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裡對woman的釋義是:(a) adult female human being(成年女子)。

但為什麼——

我們一提到婦女,婦女在我們的腦海中的具象,可能直接就是抱著孩子操勞家務圍著鍋臺轉的黃臉婆

年齡大,已婚,已生育,缺乏魅力(因為其女性魅力只需要展現給丈夫看)……

千百年來的男權統治制度,已讓婦女這個詞帶上了極強的性別關係色彩,從字形上就可窺一斑:

女是跪著的人

婦是跪著的人拿著掃帚

大家會感到排斥,首先是對衰老的抗拒,再者則是對女性依附男性的關係、對男女的內外分工固化、對女性必須從男性建構出的價值裡尋找自我,而感到隱約的不滿。

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婦女節怎麼來的?

婦女本身是指女性群體,婦女節的全稱是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

這一紀念日的設立,是為了紀念女性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為了在這一天裡,讓所有人都重視女性、為女性權益發聲。直到其他的364天,大家也能做到這一點。

但女性真正需要的權益,是能夠平等出生的權利、受教育的權利,是消除就業歧視,是反對被客體化和物化,是打破刻板印象(男性同樣需要這點)……

而不是某一次購物的折扣,不是消費文化對其外形的高度讚美,不是透過順應男權價值觀來獲得自我價值感。

婦女節的真正用意,被現有的父權結構扭曲,成為了裹挾一部分人的工具。

高校校園裡流行的3.7女生節,實質上也是一場允許年輕女孩撒嬌的大型狂歡:女生被男生當作小姑娘來呵護和寵愛,得到例如免費早餐/午餐的小饋贈。

就算本著增進同窗情誼、拉近彼此距離的目的,但明明有許多機會可以做到,為什麼偏偏靠女生節、靠單方面給予小禮物才算進行了表達?

惡臭女生節橫幅 奇觀共賞

而對於一些人來說,3月7日有更特殊的含義:

個體行為上,給女職工放假、丈夫幫妻子做家務、男生給女生送小禮物的確都是關愛女性的表現,透過一個節日來增加儀式感也無可厚非。

只是三八婦女節的易名,蘊含著違背其道的色彩;婦女節和女生節的慶祝形式,更是受到消費主義的挾持。

以至於這些節日開始僵化,內涵被逐漸遺忘。社會對這種新話語的鼓吹,更是加速了這一點。

萬人吊打同時萬人辯護的漫威中國宣發

婦女節不需要更名以標榜新女性形象,也不需要轉移視線生造一個女生節,它本身就是嶄新的、打破傳統的、意在改變性別關係的。這一點對於男女都尤為重要。

2019國際婦女節主題:#BalanceforBetter

© Photograph: Avel Shah / EyeEm

3.8不僅是婦女權益紀念日

也是國際和平日

祝男女同胞們都節日快樂!!!

圖源見水印

4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不確定性是人類發展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