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編者按:

他是一名理工男,勤奮努力、積極上進是他的標籤,高中時期成績長期保持著年級第一,順利考上理想的211大學,又順利在工作期間入選了香港引進內地優秀人才計劃。

事業、財富,是他人生奮鬥的目標。十一年前開始自主創業,幹過蜂蜜、母嬰、日用家居幾個行業。

可是,在一場生死考驗面前,這些成就便失去了原有的光環,變得無足輕重。也因為這場考驗,他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我要活下去,

我上有七十多歲的雙親,

下有十幾歲的閨女,

還有心愛的媳婦……

我不能死,

絕對不能死!”

PART.A

第 一 部 分

01

一次偶然的體檢,

一場意外的生死考驗

2020年4月底,我去廈門看望我伯母,她年輕時是護士長,發現我臉色不太好,憑經驗和直覺讓我去醫院做檢查,不是一般單位體檢,要去做胃鏡、腸鏡、心臟彩超那種,並建議40歲以上的男性最好兩三年定期檢查一次。

2020年5月6日上午,生平第一次,我體會到了什麼是“五雷轟頂”。

我拿著胃鏡活檢報告,看到上面赫然寫著“胃癌”的結論,整個人頓時癱在醫院長長的鐵椅上。

圖片

2020年5月6日,體檢報告結論:胃癌

過了兩個小時,我才緩過神來,不斷問自己:為什麼?

十幾年甚少看病的我,一個在朋友們眼裡運動好身體棒,平時既不抽菸也幾乎不喝酒,愛好喝茶的人,怎麼可能得癌症?!

那幾天,我瘋狂上網查詢胃癌可能的致病原因、康復機率以及過往病例存活情況。查什麼叫“低分化腺癌”?查為什麼說“胃鏡的活檢是判定胃癌的金標準”?......

無論我怎麼搜尋,都想不明白,也不願接受這一切發生在了自己身上。

癌症,對當時46歲的我來講,是那麼遙遠陌生的名詞,然而現在,它突然就猝不及防地闖入了我尚且年輕的生命。

那一刻,如何才能活下去,成了我迫切追求的最大目標。

02

手術才進行三小時,

主刀醫生就中斷放棄,

宣判我還有一年半

2020年5月18日清晨,我如期被安排在廣州南方醫院胃腸科手術室的第一臺手術。

因為病情特殊,治療專家組專門為我安排了全院級別的跨科室專家會診。

根據之前胃鏡、CT、PET等影像結果,專家組給這次手術的預設方案是:透過腹部微創手術實施全胃切除,整個手術過程預計需要8個小時。

中午11點,手術進行了三小時,仍在全麻中還沒清醒的我被推回了病房。

然而,事實並非手術順利所以提前結束。而是當他們在我的腹部打好5個微創孔後,撐開一看,才發現腫瘤的範圍很大,癌細胞轉移到了胃體後方的胰腺,還有的緊挨著結腸,狀況非常棘手。

他們認為,如果強行切,很可能切不乾淨,腫瘤很快又會長起來。於是,主刀醫生決定中斷手術。

隨後,醫生緊急聯絡了我在場的家屬,正焦急地守候在手術室一樓的我的愛人——小茶(疫情期間,醫院規定只能保留一位事先做了核酸檢測的家屬陪護,小茶獨自扛起了這個重任)。

主刀醫生如實告訴了她剛才手術檯上發生的事,並無奈地說:“看目前的情況,你先生估計還有一年半的時間。他雖然還這麼年輕,不過建議在適當的時候,還是要告訴他實情。”

但小茶擔心我接受不了病情打擊,最終選擇了對我隱瞞,獨自承受著這份煎熬。

03

我的病情有兩大難點

我的病情之所以特殊,是因為有兩大難題:

首先,胃癌部位的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胰腺,而我胃內中上部還有一個大的潰瘍,癌細胞從胃體內穿出,長到了外部,並一直往下部生長,待發現時已經轉移到胰腺和結腸。而胰腺癌是公認的“萬癌之王”,一般來說,平均的生存週期僅有幾個月。

其次,我屬於低分化腺癌,這是僅次於不分化腺癌的一種惡性頗大的癌細胞。

圖片

我得的是惡性頗大的低分化腺癌

唯一萬幸的是我的腹腔是乾淨的,還沒有發現大的轉移。

04

治療小組暫緩手術方案,

第一次化療出現嚴重過敏反應

經歷第一次手術的失敗,我的治療小組為緩解病情,還是給出了接下來的方案:先進行4至6次化療,看看腫瘤能不能有所萎縮、變小,目的是爭取再次手術的可能性。

我知道這僅是醫院常規的安排,但我們沒想到的是,第一次化療的出現過敏性反應,就把我跟小茶嚇得夠嗆。

就在化療藥物進入體內1個小時的時候,突然,我開始不由自主全身發抖,而且越抖越厲害,人像散架一般。

伴隨而來的是一股逼人的寒冷,我只好把被子、衣服裹蓋了一層又一層,可感覺還是像掉進了冰窟窿。一量體溫,卻高達39.8℃!

醫生採取了緊急處理,打了一針“抗過敏藥物”針劑,症狀才漸漸消失。

後面每隔21天的化療,都要特別告訴護士,我有這個過敏的情況,所以後來每次化療的吊液滴的都特別慢,幾乎要多花上正常化療1倍的時間。

就這樣,我還和化療醫生逐漸相熟,成了朋友。

9月的一天,化療醫生情緒低落地對我說:“最近不少接受化療的病人,儘管病情也出現了一定緩解,但是復發的情況卻很多,很多病人僅僅才幾個月就復發了!”

我才知道,癌細胞生長很快,所謂緩解,僅僅是多活一兩個月的區別,對病人來講意義不大。

05

帶著不甘心的我化療期間出去散心,

邂逅格雷格醫生著作《救命!》

每次化療結束後幾天,身體稍有恢復,我就開始想往外跑。

也許是想自己靜一靜;也許是不願意在小茶麵前表現出心底的無助與不安;也許只是想多接觸一點新鮮事物,讓自己暫時能轉移點注意力。

反正那幾個月我每個月都要去一次雲南。每次來雲南,都要拐到昆明的雄達茶城,找老師喝喝茶聊聊天(以前我和小茶來這裡上過茶藝師和評茶員培訓班)。

記得我剛剛做完了第二期化療,正值6月底,“春城”鳥語花香,天空萬里無雲,暖暖的陽光,照得人心情格外舒暢。

當時,我正坐在雄達茶城茶藝老師的工作室,一桌圍坐著6個茶友。

我們的話題從茶聊到養生,還沒勇氣告訴大家自己病情的我,竟發現這個茶桌上有二個也是癌症病人(他們是早期)。

聊天間隙,我不經意間看到茶桌上有一本格雷格醫生寫的《救命!》,就順帶翻了幾頁。

老師看我翻書,就在一旁講,這本書很好,而我在書的目錄裡,赫然看到了“癌症”等字眼。

圖片

格雷格醫生的暢銷書《救命!》

誰都能理解我當時的心境,那時候的我,只要對癌症緩解、治療有幫助,那就是救命稻草啊!隨即我就上網拍下了這本書。

回到廣州,書也寄到了。這本500多頁的大部頭《救命!》,在一週之內,我居然細讀了兩遍。

儘管這本書的銷量曾經雄霸了亞馬遜健康類書籍榜首100多周,但是,作為理工男,我對事物總保持著一定的理性思考,可不想把這條老命交給一本老外寫的書。

於是我把能買到的,與生活方式和醫學相關的專著幾乎都買了回來。有美國的、德國的、法國的、義大利的、印度的、還有香港和臺灣的。當然也包括徐嘉博士的著作《非藥而癒》。

圖片

我把能買到與生活方式醫學相關的專著幾乎都買回來反覆研讀

06

反覆推敲同類書籍背後的邏輯和動機,

終於讓自己這個理工男心服口服

那段時間,我比高考更加勤奮努力。

勤奮和努力可以改變命運。如果說高考是為了改變前途的命運,那麼,現在就是為了改變生死的命運!不能活著,還怎麼談前途?

透過反覆閱讀和對比,我發現,儘管每位作者背景不同,經歷也不一樣,但他們要表達的主旨和本質都是相通的。

這些書要告訴我們:人為什麼會得癌症?癌症發生的機理是什麼?你過往的生活出現了什麼大的問題,才導致身體發出如此強烈的警告?如何根除和改變過去不良的生活習慣,去除致癌的源頭?……只有即刻停止不斷的自我傷害,身體才有機會恢復強大的自愈能力。

這一系列專著,基本都是基於西方循證醫學。資料背後有著詳實的大樣本跟蹤,有著巨量實驗資料後的薈萃分析——這是我這個理工男所能接受的解讀問題的方式。

比如,格雷格醫生的這本《救命!》,500多頁的專著,後面120多頁列出的居然是前面300多頁寫作內容所引用的參考文獻目錄。請注意,僅僅是參考文獻名單的目錄,就達120多頁之巨,作者的嚴謹性可見一斑。

再比如,徐嘉博士的著作《非藥而癒》,你細推敲徐嘉博士給的每一個結論,背後都有著詳細的資料支撐。

利用大量西方的薈萃分析,徐嘉博士透過抽絲剝繭般的嚴謹推理,匯出令人信服的結論。魚肉蛋奶有哪些危害?全植物飲食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求低脂?不吃魚肉蛋奶為什麼可以不用擔心缺少蛋白質?補充亞麻籽的理由是什麼?為什麼要天天吃上一片B12?……

圖片

徐嘉博士的著作《非藥而癒》

現在這個社會,魚龍混雜,有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養生班、養生理論、養生方法,普通老百姓很難清晰、準確判斷。特別是我這樣重病的人,更容易病急亂投醫。

這麼多年的學習與創業經歷告訴我,很多新事物是否靠譜,往往可以回溯到常識來做最終判斷:

歸根結底,是不是有什麼營養補充品要推銷?有什麼巧立名目、花樣百出的收費專案等著我?

想了半天,真沒有!

於是,我決定大膽去試試!對於我這樣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其實留給自己的時間並不多,禁不起耽誤!

07

行動力超強,

下定決心立馬改變飲食,

變身低脂全蔬食達人

化療期間,前一個半月我是遵循大眾飲食,親朋好友專門為我準備的土雞肉、土豬肉等“補品”我都有吃到,但既然對低脂全蔬食有了全面判斷,一旦下定決心,行動就要迅速跟上。

所以後來在醫院化療結束後,聽到護士的叮囑:“回去要加強營養,早餐蛋和奶不能少,正餐多吃肉,魚可以蒸熟、弄碎一些,好消化,儘量多吃點。”

表面上我沒有反駁(因為我知道,國內的醫學院、護校,一直沒有系統的營養學課程。據說最近幾年,醫學院的研究生才開設了簡單的營養學課程),但一回家,我就毫不猶豫地執行全植物飲食。

我買了破壁機,天天自制蔬果昔。有機亞麻籽、薑黃粉、黑胡椒粉成了每日蔬果昔的固定配方。

每日三餐裡必有綠葉蔬菜、十字花科,比如,西藍花、羽衣甘藍等。

我還曾在15天內做了一百六十多道幾乎不重樣的無油全植物菜品。儘可能選擇有機食材,非有機的蔬菜,在清洗時,用5%食用小蘇打溶液浸泡去除農殘。

15天裡我做了一百六十幾道無油全植物飲食菜品

兩個月過去,身體告訴我,這種飲食方式對身體機能的恢復很有幫助,我的體力在迅速恢復。

08

低脂全蔬食兩個月腫瘤減小,

手術順利進行,

出院前指標全部正常,

醫生握住我的手連稱奇蹟

四次化療結束時,已經到了秋天。我的低脂全素飲食也執行了兩個多月,到醫院進行了一輪身體複查。

醫學影像的結論:“腫瘤範圍有減少!”手術方案還是全胃切除,但樂觀的是,這次可以切的機率很大!

2020年9月7日,我在廣州南方醫院進行了第二次手術。

術後,醫生驚喜萬分地對我說:“加上5公分的安全距離,還保住了半個胃。”

也就是說,剩下的腫瘤,只佔了胃體約20~30%。8天后出院,醫院沒給我開任何藥物。

出院前,我做了全面的病理檢查,三十幾個病理切片全部陰性。胰腺、結腸通通是陰性!

三十幾個病理切片,全部是陰性

治療組的醫生無比激動地握著我的手,說:“你這個情況,可以說是奇蹟啊。我們幹了幾十年,沒見過你這樣的。你完全好了!”

我與一位治療組醫生的對話截圖,她跟我說腫瘤完全消失了!

而就在第二次手術成功,醫生判定腫瘤完全消失後,小茶才熱淚盈眶地告訴我,醫生曾預判我最多再活一年半的事。

化療近四個月,我前面一個半月以肉食為主,後面兩個多月才改成全植物飲食。

要問我這兩種飲食在身體感受上有多麼明顯的區別,說實話我講不出,但結果就是我逆轉了。

絕大部分人都是按常規吃,但是這絕大部分人都沒有逆轉。

這其中的因果關係,各位可以自行判斷。我相信全植物飲食的作用,因為我的各項身體機能恢復得比其他癌症病人好太多。

在生活方式醫學的科學干預下,我的身體機能迅速恢復

全植物飲食,稍微困難點的是前半個月左右,你可能會饞肉(這也是徐嘉博士平臺發起21天健康挑戰的原因和意義)。這段時間一過去,體內的菌群就發生了改變,想吃魚肉蛋奶的慾望就越來越小。

我現在如果吃混雜肉食的鍋邊素(特別是重油的),很容易會拉肚子。這種拉肚子的表現,跟腸胃炎不同,只要把肚子裡面的東西排乾淨就沒事了。而且整個過程,身體並沒有表現出腹痛、無力等症狀。

09

術後第90天就完成了半程馬拉松,

不出所料複查指標也全部正常,

癌後體能反而超過以往任何時候

除了飲食的徹底調整,運動也是生活方式醫學的一部分,我沒有落下。

生活方式醫學的研究告訴我們:運動,特別是一定強度規律性的有氧運動,對許多癌種的抑制、逆轉有明顯幫助。

從這個角度講,病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游泳、跑步、爬山和快走等有氧專案。我的體會是,關鍵是控制好運動頻率(留出身體恢復時間)要有規律性,要有一定強度。

很多病友是知道運動的重要性,但是他們以為,等身體恢復好一點了,再開始運動。其實,生病期間就要配合運動,不要等!

合理的運動負荷,多樣化的運動專案,對身體形成規律性的運動刺激,可以明顯增強機體免疫力。生病期間,我一直保持著有氧跑步的習慣。

化療回家,就開始跑步,隔天跑一次。不跑步那天就進行力量練習,靠牆靜蹲、俯臥撐、跳繩。

手術下床後第五天,我就能開始慢跑,哪怕剛開始只能動100米,也試著慢慢動起來。這樣的堅持,也有了成果。

2020年12月6日,這一天距離出院剛好第90天,我在浙江千島湖完成了一個半程馬拉松比賽。

出院第90天,我完成了千島湖半程馬拉松比賽

很多朋友稱讚說:“你是多麼不可思議!”(其實為保險起見,我早在這個比賽開始前的半個月,就已經獨自完成了一個半馬的測試。)

2020年12月初,三個月一次的例行復查是醫院規定的,我還是選擇在南方醫院做,以便更好的對照指標變化。

不出所料,包括癌胚抗原在內的主要指標全都顯示正常,CT的結果也正常。

複查的主要指標顯示正常

現在的我,隔天一次中長距離跑步。出院短短不足半年,體能反而已經超過以往任何時候。

10

癌後反思:

我為什麼會得癌症?

1)曾經是個重度肉食主義者

我曾是一個無肉不歡的肉食主義者,長在海邊的福建人,從小就是個海鮮控。這幾年到美食天堂廣州創業,可算有機會又“嗨”出了新高度。

廣州有79家米其林餐廳(包含米其林餐盤),我和小茶約定,每週末換一家吃,平時更是有美食必到。

廣州番禺有一種半夜才開業的特別美食:豬雜粥。說是豬雜粥,其實是品種多樣,什麼豆豉蒸排骨、爆炒豬下水等等。

我常常呼朋喚友,驅車一個來小時去吃這豬雜粥,回到家常常已經是後半夜3~4點了。

圖片

生病前我經常吃宵夜

(圖中那位改用“蔬果豆谷餐盤”做頭像的是我遠在國外的弟弟,他受我影響,也已經低脂全蔬食,用幾個月時間,配合鍛鍊,輕鬆減肥15公斤)

魚肉蛋奶對身體的危害,動物性蛋白對炎症的提升,對癌症發展的促發,在我身上體現得明明白白,何況,我還是在該睡覺的時間裡大吃大喝。

就這樣,我的體重最重時達到169斤(170cm),患癌前也還有140多斤。

看了格雷格醫生的《救命!》,我是當即“斷舍離”,當天就改成全植物飲食,一直到現在。

我常常跟朋友開玩笑講,也許我前半輩子已經把肉食的額度用完了。

2)持續的壓力和焦慮

十年創業,一直處於高度的壓力、焦慮之中。小茶不止一次告訴我,你又嘆氣了。一天當中,我常常有幾十次不自知的嘆氣。

這來自創業帶來的無休止壓力和時時刻刻的焦慮,我不善於用更外露的方式來宣洩情感,持續的壓力和焦慮感就以嘆氣這種壓抑的方式表達出來。

一位朋友講得很好:人這一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現在的我,在很多事情上都看開了。唯有活下來,好好活著,才有機會,才有未來。在生死麵前,一切都是浮雲。

3)常態化熬夜

身邊的朋友都說我是個操心的命。

愁生意、愁家庭,也愁未來,似乎沒有不操心的事。常常是熬夜到半夜2~3點,甚至5~6點才睡覺。

眾所周知,傳統中醫觀點,子時(23點~1點),膽經旺盛,人們適合處於睡眠狀態,丑時(1~3點),肝經最為旺盛,人們需要處於熟睡狀態。

西醫研究也發現,晚上肝臟的工作狀態比白天更繁忙。生活方式醫學的研究更告訴我們,包括癌症在內的慢病病友,特別需要改變睡眠質量。每天規律睡眠,既關注自己的睡眠時長(6~8小時),更要培養自己的睡眠品質(深睡時長)。

圖片

現在的我真正懂得良好睡眠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所以,得了癌症對我來說不一定就是壞事,它幫助了我全面審視不良生活習慣和性格弱點,並督促我全面改變生活方式。

當然,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疼,得過癌症的病友要“警鐘長鳴”,要時時刻刻警惕復發問題。醫學上5年臨床治癒的判定要辯證看待,我們也看到不少超過5年的病友,出現復發的情況。

PART.B

第 二 部 分

11

回憶患癌前的徵兆

雖然這場癌症對我來說是意外,但細細回想之前生病的“蛛絲馬跡”,絕對是早已“埋下伏筆”。

早在2019年11月份,經常運動的我,突然變得開始跑不動了。

10月份的運動資料還很好,鬥志昂揚報名要參加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份的福州、廈門馬拉松比賽(半馬)。

圖片

2019年生病前夕我還鬥志昂揚報名要參加馬拉松比賽

可就在11月份的一天,跑上一公里就喘得不行。

這個訊號讓我明白,癌症的發展,很可能有一個不易察覺的臨界點。之前腫瘤範圍小,對身體機能影響尚不明顯,一旦越過這個臨界點,身體機能的明顯衰退就出現了。

伴隨跑步能力突然大幅下降,我還發現自己上樓喘得厲害,蹲久一點站起就頭暈,後來醫院檢查,是中度貧血(我沒有便血等顯性失血表現,但胃潰瘍引起的隱性失血還是導致了貧血的出現)。

類似的身體變化其實有很多,也許只有得過癌症的人才能真正體察到。

從我發病之初,2019年10月和11月截然不同的體能狀態分析,這個警惕性很有必要。

所以,跑步中要特別留意自己的心率,心率正常、跑步速度也正常,說明機體能力比較正常。

圖片

現在的我執行嚴格兩天一次一定強度的有氧運動

12

愛是一味良藥,

親屬好友的關愛給我了莫大的信心

聽說我得了這麼重的病,岳母特地讓老家的大姐馬上乘飛機到廣州照顧我的飲食;廣州的好友勇哥,找出家中珍藏的30多年的老陳皮,燉土豬肉給我“補身體”(那時候我還不知道魚肉蛋奶的危害);遠在荷蘭海牙的弟弟,頂著歐洲疫情氾濫生意大滑坡的壓力,為我做堅強的經濟後盾;還有初中可愛的同學們,迅速安排了慰問金……

圖片

親友同學的支援和關愛,是我身體恢復的強心劑

當然,最讓我感動的莫過於我的愛人小茶,她對我無微不至地照顧,以及那幾個月時間裡,她忍受著內心煎熬,在我面前表現得就跟沒事一樣,平靜中帶著超出她年齡的堅毅和勇敢,沒有讓我產生多餘的不安。

親人、朋友、同學濃濃的愛與全心全力的支援,對病中的我來說,無疑是一劑最好的“強心針”。

如果你仔細研讀生活方式醫學的研究成果,就會知道:融洽的人際關係,是癌症患者康復的一個極重要部分。所以人際關係的良好調整,也是生活方式醫學研究的六大分支之一。

13

個人強烈的求生欲,

合理轉移注意力,

也幫助我度過難關

我是一個內心比較強大的人,也看到身邊很多早、中期胃癌患者成功手術後存活20~30年的例子。因此那段時間,我的內心總體是安定的,一直相信自己能康復。

現在想想,盲目自信的成分有,但這“盲目”自信的背後,也離不開我對全植物飲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篤定。

大家都聽說過,很大一部分癌症患者是被嚇死的。的確,心理奔潰帶來的絕望和無助感,很容易擊潰身體的免疫力系統。患者容易不再配合治療,從而導致病情的快速進展。

另外,庚子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疫情的陰影一直難以驅散。我是5月11日住院,醫院規定一律不許探視。那個時候,真是百無聊賴啊,一項項去體檢、一天天等結果。

一個星期不到,我就熬不住了,在醫院病床上開通了一個小微店。是的,我居然在病床上開始賣貨了!

住院期間百無聊賴開了微店,卻發揮了大作用

不要小看這一點,癌症患者天天愁自己的病,跟能夠有所調整,有效轉移注意力,讓自己充實起來,這對病情的控制、逆轉、康復,也是有幫助的。

14

偶遇健康素食40年的國外友人,

康復後對生活方式醫學越來越感興趣

說到第二次手術的進行,我想順便提一下我在雲南遇到的一位外國友人,她叫Denise。

第三次化療開始前(2020年7月底,那時候我已經開始全植物飲食),再次來到雲南的我,在大理的一間素食鮮花米線店裡,見到臨桌一位看起來非常健康的澳大利亞人,正用流利的中文跟店員溝通,問對方能不能給她弄一份不加油的米線。

很少見吃素的人,對油還有要求,這引起我的好奇。

在大理,偶遇常年全植物飲食的澳大利亞友人Denise

一聊開了才知道,Denise從18歲就開始吃素,至今已經整整40年!她非常享受長期全植物飲食帶來的身心健康。7~8年前,她還在美國上過格雷格醫生的課程。目前,Denise在寧波開設了一家全植物飲食的學校。

第二次手術開始的前一個星期,我請Denise女士幫忙諮詢國外專家:腫瘤既然有所縮小,我自己感覺也特別良好,是不是可以跟我的醫生商量等上一個月再手術?一個月以後,也許腫瘤就完全消失可能不用手術了。

可惜國外專家只能在電話裡聽到Denise的簡單情況描述,他們沒有見到我本人,無法預判具體的病情改變,所以最後給我的建議是以國內醫生的方案為主。

不管怎樣,對於全植物飲食逆轉中晚期、晚期癌症的其他案例,我是在出院之後才有精力去關注,也越來越有信心。

當我看完李開復先生的媒體採訪,看完他在微博上關於自己晚期癌症的康復總結,又看完他2015年為自己第四期淋巴癌康復寫的《向死而生》竟然發現,我所用的一系列方法,90%以上和李開復先生用過的一樣。如果說有什麼不同,那就是,我可能執行得更為徹底。

於是,我更加有興趣深入去了解國外的情況。

找了一圈才發現,原來在國外,這種癌症中晚期、晚期逆轉的案例不在少數。這說明,國外系統研究了幾十年的生活方式醫學,其實已經較為成熟。有科學的理論,也有相當數量實實在在發生的案例。

15

成功幫助有糖尿病併發症的岳母、

及有高血壓的朋友改善病情,

堅定了要走生活方式醫學這條路

2020年10月份,我給岳母(小茶的媽媽)做了糖尿病逆轉幹預案例。

58歲的媽媽,有家族性糖尿病史,姥姥就是因為糖尿病併發症離開的。媽媽患糖尿病已經接近7年,有肝臟、腎部的併發症,足遠端也出現了問題。

和印度著名糖尿病醫生一起為糖尿病的媽媽制定調理方案

為了嚴謹起見,在Denies的幫助下,我和Denies一起連線她的朋友——一位遠在國外的印度著名糖尿病自然療法醫生,一起為媽媽制定干預方案。這個方案基於低脂全素的原理,充分考慮了媽媽的肝、腎、足遠端的併發症情況。

除了一日三餐嚴格無油全植物飲食,飲食結構中還去掉了富含油脂的堅果。早晚飲用生薑粉、肉桂粉、薑黃粉熬成的湯,目的是加快去除身體炎症。

每天晚上安排媽媽泡腳,配方是洩鹽加半個打碎的檸檬,水溫可以高一點。目的是改善媽媽足遠端的血液迴圈。

調理前,媽媽的初始空腹血糖11.35,十四天後降到6.3,一週後再次降至5.8。同時,身體的炎症指標也快速降低了。

媽媽的空腹血糖指標在生活方式醫學干預下很快逆轉

每天做飯給媽媽吃,每天陪媽媽快步走,不斷的鼓勵她。隨著指標迅速下降,她自己也更有了信心,配合度越來越好。

20天難得的朝夕相處,我們更是感受到了親情的可貴,也更相信生活方式醫學對二型糖尿病逆轉的強大作用。

從媽媽的案例裡面,我更清楚了糖尿病患者的逆轉,特別要注意哪些問題。

比如對脂肪攝入更敏感,甚至對堅果的攝入也要更加謹慎;比如對運動強度循序漸進的把控;又比如,三白對糖尿病指標的真實影響有多大。

我還注意到了一些消炎食物的重要性,諸如薑黃粉和黑胡椒粉的組合、生薑粉及肉桂粉的作用。當然,也看到了亞麻籽所含的歐米伽3,可以很好的平衡脂肪的健康攝入。

2021年初,我還指導大理的一位朋友,做了一次高血壓逆轉幹預。

她也有家族病史,找到我時,血壓188/131。在飲食上安排她參加了徐嘉博士的21天健康挑戰。21天結束,她的血壓回到了121/78。

大理的朋友21天逆轉了高血壓

針對她的身體狀態,安排她在有太陽的時間段每天快步走約1個小時,同時鼓勵她不用擔心:我的癌症都逆轉了,您還怕啥啊!

這兩個案例,給了我更多的信心和思考。我跟小茶講:餘生,我們就獻給這個事業吧!

16

作為受益者願意分享給更多病友,

第一次產生髮自內心的願望:

不為金錢而奮鬥,

餘生要投入到生活方式醫學中去

創業以前,我是個比較積極上進的人。

但是,付出那麼多努力,參與那麼多商業專案的初心,其實很簡單也很現實:僅僅就為了掙錢。

生病以後,我反覆總結了創業十年的得失:掙錢丟了健康,何苦來著?!要是我早早走了,還真成了“白髮人送黑髮人”。

我難以想象,年邁的父母,如何承受這一切?!我難以想象,深愛著的小茶老師,如何承受這一切?!我難以想象,未成年的女兒,如何承受這一切?!

生病以後,我聽到、看到很多身邊的病友,很無助,花了很多錢,人還是走了,而且走時很痛苦。為什麼我不把這套逆轉的經驗總結出來,去幫助更多的人呢?

2020年11月底,我在珠海見到尊敬的徐嘉博士。當聽說徐嘉博士自2014年就開始做低脂純素的公益,至今免費辦了1100多場講座。我十分震撼,這真正是無私的大愛啊!

在珠海和尊敬的徐嘉博士見面,改變我餘生的志向

想想自己,我恰恰是受益於生活方式醫學的活生生典型案例。病情如此嚴重,竟然能在4個月內發生驚天大逆轉。為什麼不把自己所經歷的點點滴滴總結出來,讓更多的人受益呢?!

寫這篇回顧性小文章的時候,我和小茶已經搬到雲南昆明定居了。

我和我的愛人小茶,她是瑜伽老師

生活方式醫學的前沿研究以及我的親身體驗都表明:優質的陽光、空氣和水,對類似慢病的緩解與逆轉能起到較大作用。

昆明是個很好的地方,我要在這裡,活成病友們的好榜樣。

現在我已經移居七彩雲南,要活成廣大病友的好榜樣

2021年,我要去雲南中醫藥大學上個本科,計劃用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系統學習基礎醫學知識,打鐵還需自身硬啊。

這也是我頭一次,不是為了金錢,從內心深處發起的真實願望:

我的餘生,要全身心投入到生活方式醫學的實踐和研究當中去。期待能幫助更多的人遠離病痛。

癌症,至今依然是人類的死敵之一。對比傳統醫學,前沿的生活方式醫學在這場“盲人摸象”的生死遊戲當中,似乎更勝一籌。

從我的逆轉經歷和親身體驗看,癌症逆轉絕不是單因素在起決定作用,單單在吃上做改變,逆轉機率有限;單單強調運動,也不太可能出現逆轉;壓力調整,人際關係最佳化,合理睡眠,多層面排毒,優良的空氣、陽光、水……都是很重要的方面。

正如李開復博士所說:在生活方式改變的每個主要方面,我們儘量要做得好一點,盡力做到80分。只有這樣,才有更大的機會重獲健康。

是的,停止自我傷害,喚醒並激活身體強大的自愈能力,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

-END-

【作者簡介】

張生:本名張學貴,1974年生,福建人,連續創業者。創業故事先後被央視7《致富經》欄目等數十家媒體專題報道。自患癌以後他全面反思並梳理自己得病的原因。慶幸的是,透過4個月的積極治療和全方位的改變、調整,其病情竟出現驚人的全面逆轉。目前定居雲南昆明,計劃長期從事營養與生活方式醫學的宣傳與實踐,並以自身癌症逆轉的經驗,盡力幫助有需要的病友。

【鄭重提醒】

文章僅為分享健康理念,請勿因此放棄任何必要的醫療措施。飲食原則是方向性建議,需依自身情況靈活調配!

7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贅婿》原著解讀1:於無聲處響驚雷,才是寧毅最大的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