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愛情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女性總是將愛情至上?為什麼女性的小情緒波動更頻繁?為什麼女性不能像男性那樣將更重視事業?這些問題可能在某一段時間困擾很多女性。

有些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齡,才會找到答案,並且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讓自己更有內涵,有趣味,有能力,並且將個人的生活打理更加精彩。而有些女性一旦戀愛,便將所有的力氣使在討對方歡心上,每天做的事就是等等對方,最後活成了對方的依附品,一旦對方有風吹草動,便驚慌失措。

如果選,大家可能都會選擇第一種,但是能夠做到第一種的女性卻並不多,甚至需要一個漫長而努力的過程。這裡可以提一提由朱莉婭·羅伯茨主演的電影《美食祈禱和戀愛》。

1

片中的莉茲是位名作家,不僅事業有成,婚姻穩定,還有一群愛她的朋友們。有一天,她突然決定丟下工作、家庭,獨自去遠行。這個在外人看來過得很不錯的人,卻覺得自己如行屍走肉般,失去了生活的目的與方向,無法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於是,她果斷結束了八年的婚姻,隻身一人去旅行,她決定第一站就去嚐嚐義大利的美食。

如果開心了,去嚐嚐美食;如果不開心了,也要去嚐嚐美食。美食就像一個老朋友,又彷彿是一劑良藥,安撫多少人。而我也認為,熱愛美食的人,大抵是可愛的、有趣的,說不定還挺善良的。可是還有人說,那些熱愛美食的人,是因為內心空虛,不過是將焦點轉移到美食上來。

無論說得對否,可以承認的是,美食確實有著舒緩的作用。

莉茲一個人漫步在義大利的街頭,品嚐到安格斯嫩牛扒、義大利麵……那一刻,她感受到生活的寧靜與美好,只是對於一個內心還處在彷徨的人來說,這份美好終究是短暫的。

顧城說,對那些惶恐不知道幹什麼的人來說,自由是不存在的。對莉茲來說,一成不變的生活讓她產生一種強迫性的衝動,要去斬斷這種窒息性的痛苦,必須擺脫現有的狀態。所以,在義大利時,她確實感受未有過的平靜與自由。可是,有一天,當她坐在古老滄桑的羅馬大街上,開始瘋狂的思念那些出現在生命中的人,淚流滿面,她忽然領悟到自己逃離的其實並不是身邊的人,而是不敢面對自己。

於是,她來到印度、印尼朝拜,一路上,陋巷簡居,簞食瓢飲。在印尼一座修行大廳裡,莉茲與一起修行的人打坐冥想,忽然感到心胸窒悶阻塞,一種煩躁如一場急雨般,再一次傾瀉而來,她從大廳裡衝出來,煩躁地看著遠方:走了這麼遠,為什麼心中鬱結還是揮之不去?

我們都有過類似的感覺,莫名的繁雜情緒總是猝不及防湧上心頭,這裡有子女的羈絆,有事業的瓶頸,有愛情的困惑,有婚姻的束縛。而對大部分女性來說,這一切就是她們生命的全部,於是,會在某一天突然發現找不到自己,像莉茲一樣感到窒息,於是,就像玩密室逃脫一般,不斷尋找線索,尋找根源,尋找出口,企圖逃出內心的藩蘺。

人生亦是如此。

2

很多的困惑,皆源於愛。愛得越多,越尋找不到自己,愛對的時候愛很偉大,愛錯的時候愛一文不值,甚至成了負數。那麼女性如何逃出這樣狹隘的情感呢?

其實沒有統一的答案。

亦舒在《承歡記》裡寫道:世界所有的被愛其實都不大稱心如意。母親希望將愛附加在子女身上,剝奪他們自己尋找與解惑的權力;女孩希望愛是捧在手中的金沙,希祈有人接收,乞求好好照顧。

一旦對愛寄予過多的奢望,就註定要失望的。

就像被愛情害死的包法利夫人,不,她不是被愛情害死,她是被自己對愛的想象害死。如其說愛情讓一個女人變好,不如說一個更好的女人,才會擁有正常的愛情。而不是一旦擁有了愛情,就希冀被對方捧在手心裡,實際上,這樣對方什麼也幹不了;不如抽出手,並肩而行,需要的時候,相互扶持,不需要的時候,就分享彼此“風景”。

愛若無法撫慰彼此,便不過是暫時的歡喜。

可惜的是,女性天生與男性有著心理上的區別,故而要想做到這一點,需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理智。這自然又多了一些內心的糾纏與掙扎的時刻,也造成情緒上的波動,使之失去生活上的一種平靜,甚至在心扛上一把枷鎖,寸步難行。

雖說,影片中莉茲從未為失去愛情而苦惱,但是卻也因為愛情帶來困惑。她一直糾結自己與前夫、與男友大衛之間的感情,離開他們,她一直愧疚、自責。

在她離婚後不久就邂逅了大衛,然而新的感情並沒有改變她內心的困惑,她痛苦的對閨蜜說“我需要改變,十五歲起,我不是在戀愛就是在分手。我從沒為自己活過兩個星期,只和自己相處。”

她想要安靜的享受一個人的日子,不要愛情,不要婚姻,不要任何的束縛。

同在印尼一起靜修的查德對莉茲說:“你要原諒自己,過去不會一直存在,走出自己以前的生活。”理查德是在對她說,也是在對自己說,他也曾像莉茲一樣,有過相似的痛苦,只有捨棄自己的過去,其實是斬斷影響自己情緒的那根藤,撩撥自己情緒的那隻無形的“手”。

在朋友的提醒之下,莉茲終於找到內在原因,她慢慢地原諒了自己,並放下了過往,慢慢地沉澱下來。

3

人類的悲歡雖不盡相同,但都需要自己去承受、克服,每克服一次,也就意味著比以前更強大一次。

修行大師凱圖對莉茲說“你要從心裡笑,從肺臟裡笑”。看似簡單的話,卻極有禪意。這種笑不僅僅是內心,而是全身每個細胞都在笑,是一種脫胎換骨似的笑。當她煥然一新出現在巫師凱圖面前時,已經破繭成蝶。

莉茲帶著一顆平靜的心來到了巴厘島,租下一間鬱鬱蔥蔥的林間小屋,騎著腳踏車去幫凱圖抄禱文,幫助無依無靠的赤腳女醫生籌建一座屬於她與女兒的小屋,每天準時的靜坐冥想……她感受從未有過的平和與安詳。

然而,波瀾不驚日子卻被英俊帥氣的費利佩給打破了。莉茲再一次無法掌控自己,不願意去冥想,不能安靜的獨處,一心只想與費利佩纏綿地在一起。說好的不再被愛情束縛的她,又因愛情失去了尋找很久的心靈平衡,她感到惶恐與憤怒。面對費利佩溫暖而熱烈的追求,她惱怒的對他吼到“我不需要透過你的愛來證明我自己”。

一場戀愛,似乎又將她“打回原型”。

當莉茲惱怒地坐凱圖面前,凱圖還是那樣微微地笑著說“有時候為了愛,打破平衡,也是平衡的一部分。”

仔細回味這句話,沒有人永遠保持一種穩定的平衡,就像永遠無法達到真正的圓滿,我們追求的其實是自由。這種自由的前提,是一場自我的博弈,在平衡與不平衡之間,尋找支點,最終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獲得自我平衡的能力。

其實對成年人來說,任何的道理都是空洞的,因為大家都懂。他們需要的是接受,以及改變。我們總是不滿意自己、又經常出錯,然而這並不是錯。錯的是,我們高估自己與任何人的關係。當有人逼迫你去突破自己,要感恩他;如果沒有人逼迫你,就自己逼迫自己,雖然蛻變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每一次蛻變都會有驚喜,並開始慢慢接受自己,並且理解自己的任何一種情緒,知道它們就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那麼,最終也與莉茲一樣,不再糾結,而是坦然的面對讓她的費利佩,溫柔地對他說:let's cross over。

在三八婦女節這天,將這篇存在心中多年的老電影拿出來與女性同胞分享,是從中看到新的意義。茱莉亞·羅伯茨在這部電影裡一改性感美女的形象,而是從平凡女性的角度裡演繹出一段釋放心靈的旅程。其實,這並不是一部很吸引人的電影,卻能夠在大段的心靈獨白中,理解女性不可逃避的情緒,害怕失去自我,為愛情患得患失,找不到自身價值,這些負面的情緒產生的感覺,很是令女人不知所措。從電影中,從莉茲身上,我們瞭解自身的侷限與困惑,也知道如何面對自身的不完美,並相信自己的價值,尋找到生命的自由。

4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痛苦也好、得意也罷,都不要往心裡頭裝 I 南師和夢參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