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人類並非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命,但是人類是最早出現的智慧生物,智慧賦予了生命太多的哲學奧義。然而在人類出現之前,生物有且僅有唯一的目標——不斷延續生命。如果非要說有次要目標,那就是從外界獲取足夠的能量保證可以完成第一目標。澳大利亞的雄性寬足袋鼩可以持續交配14個小時,直至死亡的前一刻都在進行交配,用生命詮釋著第一目標。

愛吃蟲子的“老鼠”

寬足袋鼩生活於澳大利亞及周圍島嶼,是一種長得像老鼠的“有袋”動物。它們不像老鼠那般雜食,而是喜歡和鳥類一樣吃昆蟲。可鳥類可以在換季的時候遷徙到食物豐盛地方,寬足袋鼩卻沒有橫跨海洋、遠方覓食的翅膀。

我們常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很多哺乳動物的幼崽離開孃胎之後就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例如馬羊鹿,下地就可以跌跌撞撞地跑起來。寬足袋鼩的幼崽更像人類,都是“早產兒”,身體各項功能尚未成熟,無法自行消化昆蟲,更無法自行捕獲昆蟲,它們只能依偎在媽媽的育兒袋裡,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與兄弟姐妹爭搶乳汁。

趙忠祥老師常說:“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動物們又到了交配的季節。”春天意味著食物的“復甦”,是一年四季最能吃飽的季節。充足的能量是物種具備較高存活率的必要條件之一。雖然寬足袋鼩幼崽的能量來源於乳汁,但是媽媽們產奶極其消耗能量,因此食量劇增。而地面上無數復甦起來的昆蟲就是大自然為媽媽們準備的禮物。不過大自然對幼崽與“爸爸們”極為苛刻。

雌性寬足袋鼩為了延續生命,強行斷奶,拔苗助長

有人說熊貓吃竹子,身體卻沒有分解纖維素的能力,演化進了死衚衕,好在它會賣萌得到了人類的保護。寬足袋鼩食蟲的演化更為殘酷,因為蟲子數量會隨季節變化而變。如果按照正常的孕育節奏,當幼崽成熟至具備獨立消化、獨立捕食的能力時將錯過食物豐盛的季節。而食物匱乏的環境對於幼崽來說就像剛開啟一個新遊戲,難度卻只能選擇地獄模式,根本活不過一集的節奏。還好一種“不負責任”的演化出現,讓寬足袋鼩在崩潰的邊緣得到了緩和。

一次偶然的遺傳變異促使雌性寬足袋鼩強行縮短了哺乳期。它們的幼崽被強行斷奶後,只能被迫提前“步入社會”。雖然身體發育欠佳,但時間上剛好與昆蟲暴增的時間同步。雖然素質不行,但畢竟是“簡單模式”,好過之前的地獄模式,這種拔苗助長使得寬足袋鼩後代的存活率得到了小幅提升。不過這並非長久之道,延續生命需要大機率成活的穩定性。面對大部分幼崽“落地成盒”,小部分勝利的窘境,“爸爸們”站了出來,承擔起了責任。

雄性寬足袋鼩為了延續生命,燃燒自己的生命

繁殖與幼崽獨立生存都需要昆蟲盛宴,時間對於寬足袋鼩來說彌足珍貴。為此雄性寬足袋鼩演化出無休止的交配策略硬生生將繁殖期壓縮在短短三週之內,這也是它們生命的最後三週。

當繁殖期到來,雄性寬足袋鼩體內的睪酮素水平會瞬間飆升。睪酮素能讓它們展現出雄性魅力,並且促使它們瘋狂發情,不斷尋找雌性。睪酮素水平的大幅上升還會擾亂寬足袋鼩的身體中的糖代謝,保證寬足袋鼩接下來三個星期裡可以不吃不喝,成為一個交配的機器。同時還觸發身體釋放出大量的應激激素——皮質醇。這就像小說利用秘法“燃燒生命本源”突破身體極限,獲得短時間的能量暴增。據科學家觀察,雄性寬足袋鼩連續交配時間長達14小時。

在極度亢奮掩蓋了的軀體內的體內出血,免疫系統逐漸衰竭,它們背上的毛開始脫落,最後甚至還會雙目失明。即便世界黑暗,寬足袋鼩依然會本能地搜尋異性,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一切只是為了找到更多的雌性,以最快的速度,竭盡所能繁殖更多的後代,從而給後代爭取更多的成長時間,讓它們可以贏在起跑線上,擺脫食物匱乏與競爭能力弱的窘境。

生命太過渺小,即便是恐龍也只能適應環境,環境不會因誰而改變。物種的演化就是在不斷變化的自然規律中留下最適合繁衍的策略。人類可以描述寬足袋鼩自殺式的繁殖太過極端,甚至慘無鼩道,但這些詞彙與奧義都是智慧物種所創造的,而動物是樸實的,它們只有一條鐵律:遵循自然規則,拼盡全力地延續生命。

8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影視雜談#之我的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