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能源領域裡,核電有著無法比肩的高效率,且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大力發展核電站,不僅能保障國家自身的電力供應,出口核電還能為本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德國不僅是最早使用核電的國家之一,一直以來還發展得“又快又好”。德國核電站一度被譽為世界上最安全的核電站,並且數量多且密集,德國成為歐洲最大的電力出口國之一。
然而,德國卻寧願賠償24億歐元,也要放棄核電這樣高收益又清潔的能源,為什麼?
我們都知道,一般“高收益”都會伴隨著“高風險”,核能更是如此。核電站要麼非常安全,要麼非常可怕。一旦發生核洩漏事故,將造成嚴重的損失和影響,可以參考切爾諾貝利和日本福島事件。
也正因為受到日本福島核洩漏事件的影響,一向嚴謹至極的德國人感到了空前的威脅,德國民眾為此舉行過大規模的抗議活動。
其實早在一開始,核電站的建立就引起德國民眾的強烈爭議。上世紀80年代,有一個核工廠的建設因為反對的呼聲過高,最終被叫停。此後,德國開始陸續關閉核電站,到2011年,有8個核電站遭到了永久關閉。
隨著抗議的呼聲越來越高,如今,德國宣佈全面廢核,將成為首個不再使用核電的主要工業大國。
擺脫核電的代價是,德國國內的電價不可避免地上漲。目前德國的電費價格在全球“名列前茅”,不僅如此,作為工業大國的德國,工業製造動力受到阻礙,德國的GDP也受此影響而下降。
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還要堅決廢核,除了國內愈發激烈的反抗聲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德國已經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找到了核電的“替代品”,以緩解廢核帶來的壓力。
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專案,是德國彌補電力空缺的關鍵專案。天然氣在效率上或許比不上核電,但與核電站洩露造成的影響來看,顯然比較安全。
德國很清楚,廢核之後天然氣將成為德國國內最主要的能源。從北溪2號工程一開始,德國就大力促成此專案的進行。
只要北溪2號一建成,德國與俄羅斯就可繞過此前充當中間商的烏克蘭,實現“一手買賣”,這樣一來德俄兩方都將獲利。德國能因此作為歐洲的天然氣樞紐站,把天然氣分發到歐洲的各個國家,獲得更高的利益。
美國非常忌憚德國與俄羅斯之間交易的達成,頻頻從中作梗。德國也多次表態,不理會也不害怕美國的行為。
不過未來的情況還不好預測,德國有可能因此開闢了新的前景,美國也有可能“不走尋常路”,尋找其他的方法對德國施壓,德國會因此被迫對美國妥協。接下來,就要看默克爾該如何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