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面不寒楊柳風,正如一幕溫柔的女性剪影,掀開了節日的帷幕。也帶來了一個清空購物車的好時機。在購物車裡裝滿心儀的好物件,承載著滿滿的生活儀式感和平靜美好的小細節。
她的購物車看起來沒有什麼不同,裡面有給女兒買的紫檀手串,有給丈夫值夜班充飢的手撕麵包,有再尋常不過的垃圾袋,廚房隔熱貼和室內盆栽。唯獨那條漂亮的絲巾,是她買給自己的。
豆瓣網友唄苦的媽媽,用那條網購的絲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更年期抑鬱症就像一柄利刃那樣刺痛人心。在社會文化語境下,更年期被賦予了複雜的含義,除了簡單粗暴的諷刺和羞辱,還有漫長的隱忍與掙扎。
01
當我們談論更年期
我們在談論什麼
提到“更年期”,許多人直觀的第一印象就是“亂髮脾氣”、“情緒不穩定”、“囉嗦絮叨”,眼前或許也會浮現出某位中年女性的形象,在各種影視作品裡對於更年期的闡述屢見不鮮,而且充滿戲劇性。這樣的更年期,就是更年期的全部真相嗎?
更年期的歇斯底里
還記得電視劇《金婚》裡的文麗,劇中有這樣一幕,文麗和丈夫佟志到派出所接犯錯的大寶回家,文麗看大寶不認錯後大發雷霆,像“瘋了一樣”站起身來打大寶,還不斷埋怨佟志不管孩子,“瘋瘋癲癲地罵這個罵那個”,一邊罵一邊哭,整個人陷入歇斯底里的狀態。
躲開脾氣失控的妻子,佟志和隔壁鄰居大莊倒苦水,還問大莊的老婆有沒有吃藥,大莊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地嘀咕,更年期又不是病,怎麼還得吃藥呢?
此外,《家有兒女》中劉星與媽媽之間的拌嘴,《少年派》裡林妙妙和錢三一兩家家長的“針尖對麥芒”,還有《請回答1988》中豹子女士深夜獨坐的悵惘迷思——更年期往往意味著充滿火藥味的沉默中爆發,以及爭吵後的一地雞毛。
為何談到更年期,人們的腦海中就充斥著負面情緒與標籤,甚至覺得它是一種“疾病”?
更年期的社會汙名化
事實上,當女性達到一個特定的年齡階段,就會出現經期不穩定的變化,並且可能還會出現失眠,盜汗,健忘,心悸,潮熱等症狀,人們會把這些症狀與更年期掛鉤,或者甚至將更年期等同於易怒,嘮叨,亂髮脾氣等,這是一種汙名化的表現。
更年期已經演化成一句言簡意賅的貶義詞,它甚至成為脾氣差和討人厭的代稱,用來指責任何一個自己所不喜歡的女性,侮辱性極強。
在社會學中,汙名化即一個群體將人性的低劣強加在另一個群體之上並加以維持的過程,社會語境將更年期女性容易出現的各種症狀,強加給全部更年期群體,久而久之以偏概全,更年期慢慢變成了一種“洪水猛獸”:
逮住吃外賣玩手機熬夜一直碎碎念,她就是“更年期”;不分青紅皂白動不動亂髮脾氣,她就是“更年期”;甚至看不順眼的小動作小習慣,都是“更年期”……
然而,透過汙名看本質,更年期就像月亮的潮汐那樣漲退反覆,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傑梅因·格里爾在《變化》中說,“在更年期,女人會第一次直面死亡。”這其實不是危言聳聽。
02
都是“月亮”惹的禍
在醫學上,更年期被稱為“圍絕經期綜合徵”,指女性在45-55歲之間絕經前後,性激素波動和卵巢衰退的時期。它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較長的生理改變的過程,並且由此進入衰老。
更年期帶來了哪些變化?
資料顯示,我國的更年期女性超過2.1億,約佔總人口的1/7。女性更年期症狀的發生率高達60%-80%,女性會非常直觀地感受到衰老,也會伴隨各種各樣的身心變化。
在這一階段,許多女性隨著卵巢功能衰竭和雌激素減少,月經週期也發生了改變,無論是月經週期延長,月經不規則還是月經量變化,月經紊亂都是更年期的一個顯著標志。此外,各種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甲狀腺功能障礙也經常出現在這一時期。
當雌激素無法正常啟用下丘腦,就會出現潮熱;雌激素無法在腦幹中發揮作用時,就會出現失眠;而海馬體、杏仁核等區域的雌激素出現問題,焦慮、抑鬱、暴躁易怒等情緒問題就會紛至沓來。
身體裡的激素波動,就像掀起風暴的蝴蝶翅膀,引發各種各樣持久的身心危機。更年期出現的各種症狀,並不能歸因於更年期女性自身的性情,她們承受了太多莫名的指責與中傷。
更年期的背後只有衰老嗎?
與懵懂叛逆的青春期不同,更年期所伴隨的不只是成長和改變,還有近在眼前的衰老。
宋女士在52歲時例假出現了紊亂,如今是她更年期的第8年。最初她睡眠變得非常差,家裡稍微有一點動靜都會被吵醒。家人睡午覺,她大氣都不敢出,晚上也睡不好覺。有時候她甚至覺得,活著真的沒什麼意思,而這已經是更年期抑鬱症的表現。
許多正值更年期的女性,包括周圍的家人朋友,覺得更年期忍一忍也就過去了,日子都是熬出來的。她們以一種隱忍而沉默的方式與更年期對抗,來面對衰老。
但是,衰老是一個自然過程,世間萬物生長自有其時,這是無法改變的自然規律,而這個社會總是對男性更加寬容,對於男性的衰老和女性的衰老,甚至有著雙重標準,所以女性面對更年期時,所承擔的壓力和困擾也明顯更多。
其實在更年期的背後,除了衰老,也有自由。
03
更年期,作為一個“生命的禮物”
美國喬治亞大學歷史系教授Susan Mattern在《月亮緩緩升起:被汙名化的更年期》一書中,認為更年期不是一種疾病,不是一個錯誤,而是人類得以生息繁衍,成功闖過自然選擇的重要原因。
更年期,意味著新的自由
許多動物在喪失繁殖能力後,基本就達到了生命的尾聲,而人類的生殖能力結束後,還可以繼續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人生,更年期是演化給人類的禮物,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廣闊可能性的階段。
此前,研究者曾對1316名45-55歲的日本女性進行了調查,發現日本女性普遍認為,更年期是生命中非常自然的事情,因此她們並不懼怕衰老,覺得老化帶來了智慧和尊重,更為個體帶來新的自由。
如果換一種視角面對生育能力的流失,那就是獲得了新的身份——一位更年期女性,可以兼具成熟的女性魅力與歲月積澱的智慧,擁有悅己悅人的“她”力量。
更年期,需要更多的愛
在我們的身邊,她們或為家庭操勞了半生,或者在職場上披荊斬棘,在更年期裡,她們目送長大的子女外出拼搏,她們默默消化自己衰老過程中的恐慌無助,她們也任勞任怨地照料家庭長輩,承擔起職場和社會對於中年女性這一群體的要求與期待。
對於更年期,很重要的一點是不必戴著有色眼鏡,而只要把它當成一個自然的生命過程,敞開內心接受它所帶來的變化,如果產生相應症狀,及時積極地進行調整,它就能與生命發生一種真實的“共振”。無需躲閃排斥,無需刻意推遲,順其自然地完成。
相比於無意義的爭吵,感同身受地理解她所經歷的困惑與痛苦,關注她的變化並付出耐心的溝通與陪伴,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如果說更年期是歲月和生命贈予她的禮物,那麼只有愛,理解和陪伴才是開啟禮物盒的鑰匙。
///
與更年期和解,與自我和解,重新認知一次周遭環境,生命其實充滿了新的可能。希望所有正處於更年期或即將面對更年期的女性朋友,都能被生活和歲月溫柔相待,如詩人丁尼根在《尤利西斯》裡形容的那樣——
“長晝將盡,月亮緩緩攀登,
大海的喧響在四周迴盪。
來吧,朋友們,
去發現新世界,為時尚不晚。”
參考資料:
新週刊:《對更年期的汙名化,傷害過多少中國媽媽》
騰訊網:《“中國媽媽”不會喊痛,你知道她們有更年期抑鬱症嗎?》
豆瓣:《逛了逛媽媽的淘寶》(ID: 唄苦)
看見心理:《40歲後,她們失去的不只是月經 | 給更年期女性的5個建議》
加文·弗朗西斯《認識身體2:永不停歇的變化》
KnowYourself:《46歲“閆妮”怒懟鄰居:我是一個更年期女人 | 度過更年期,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
張麗芬:《被建構的更年期——多維視野中的女性更年期意象》
澎湃新聞:《月亮緩緩升起:更年期是演化給人類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