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第一回合

地球的七個未來

地球的七個未來——宇宙航班列表,你面臨7個星際方向的選擇 世界上有兩條路:一條路叫——來,另一條叫什麼? 另一條叫未來! 好運如你,生逢其時,又一次宇宙分流時間到來了,全部時空視窗悉數開啟—— 這是一張宇宙航班列表,若你不打勾,視為預設第一項。 在一個已然兌現的未來,四大外星文明前來接應earth,對原來就來自星星的你提出7項選擇方案: 1, 原地不動的話,你將留在地球作矽基生命,成為生化機器人; 2, 移民火星A TEAM,嫁接火星當地物種,在不用改造的火星生存; 3, 移民火星B TEAM,全面改造火星,在仿地球生態的火星生存; 4, 如果你想一成不變,眷戀幾千年情路再走一遍,那麼移民其它時空,回到漢朝唐朝是你最好選擇,所有過往的時空扇區將全部對你開放; 5, 玩累了,回到母星也可以。母星位於宇宙中心,是一個沒有標準時空,萬事萬物沒有過程,卻可以唯一看到全部宇宙實播畫面的地方。那也是你最初的來處,你的故鄉你真正的家園。 6, 繼續探險其它宇宙,比如離我們雙重宇宙最近的七重天,三十三天; 7, 卷留空白,你可以隨意建立第7第8第6.51項,選擇自定義,親手書寫未來。宇宙現已開放全部APP載入區域,浩瀚星圖正是透過無數次修改及上傳實現著轉變與延續,你是無比自由的星光。 這就是地球的7個未來。 從頭講起: 地球是先有氧,再有水的,氧氣來自地軸中第128號元素的衰變分化。 當年,人類的祖先從金星移民地球,分為兩支,一支飛出太陽系,一支與地球物種混血,定居earth。 為此,對地球進行了大幅改造,一切配置的保質期都是到2012年12月21日為止。 因為信心滿滿,發展到這個時序,人類一定能掙脫地球介面,移民火星,移民各大時空世層,回到母星。 但是,如你所見——沒有! 潛伏在人類之中的金星人類,因為失職被全部召回。他們的職責是引導人類在玩樂中自己找尋答案,一定要小孩子自己親口答題,親手創出宇宙作品。 但是,如你所見——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人類被太陽迷惑,認定陽光雨露的生活就是全部。 其實,太陽是一種相對動態關係,如果人類改變自身的胚基,其它元素就成為相對的太陽光和水。 比如,你是1時,看3,是水; 那麼,當你是3時,看9,才是你的水,一式一樣的柔溼觸感! 正由於宇宙就是數值的主觀倍體感應,你根本不必要限定一種陽光一種水啊! 改動自身,到了哪裡都可以得到全部嶄新的陽光雨露, 宇宙之大,何愁無處安身! 從現在開始,地球的多項配置都開始不再穩定。 其中,磁鞘和氧氣必須提醒。 簡單講,就是地球核心的金屬都跑到了表層,裡面空心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隻球的肚子輕了,外殼重了——地球在退密。 人類喜歡說46億年這個概念,無非為了扯遠點,現在什麼都不作,躺吃山空,反正百萬年內無有變化。 這真的是小孩子的逃避,得過且過。 太陽系內所有行星的核密引數與旋轉軌道都在不斷變化之中,不會永遠是今天的星圖。 地球兩極每天都在與太陽交換質流,稱為磁。 看之不見,稱為磁場,其實是一顆顆粒子——磁子。 在地球的一極,磁丟擲去;在地球的另一極,磁又接回來,你以為是在玩雜耍嗎? 出去10,回來5,對半折! 地球在分秒損失核心的金屬質流,這就是吸收陽光的代價。 人之呼吸與之同理:不呼吸的話,與外界無有交換,首先肯定憋死;可一呼吸就會損失自身密度;如果磁流與氣流是出去多少,返回多少的概念,人的內部又怎麼會衰老呢? 與之同理的,還有下雨的概念:熱氣蒸騰上去,就永遠上去,變成其它;下下來的雨是新的氧和新的氫所合成,更動用了地球的碳胚作為載體,因受熱而激發。 雨會沒有的,不會一直有,下掉了就是損耗了——請,不要再逃避了,資源都在消減,不會無限迴圈! 地球在歷史上存在多次更換旋轉軸的行為,每次傾角也好,整個兒顛倒也好,其實都是在更換一根更密的軸。 每次用空一根,就要放棄一根,轉另一個芯子。 多次之後,可用的軸芯越來越低價,內含的元素號數越來越小,也就是地球的核密度無法彌補。 首先,地球最外層護衛磁鞘的形態會變,太陽粒子更壓下一尺,體現為有風有雨有震有霾——因為星球大地向上抵抗的力不足了。 其次,地殼中氧氣的產出會降低——氧氣是地球的產物,是一種高階元素的分階衰變,地球是先分化出氧,再由氧與太陽的氫合為水的。當空氣中的氮越來越多時,也意味著地球肚子裡面產生氧的第128號元素已經捉襟見肘了, 至此,空氣質量無可挽回,安逸的生活結束了,唯一的出路就是奔向宇宙! 刻不容緩,真不是說笑的時候,畢業就應該離開校園。 為了配合地球整體飛度,先前離開太陽系的那支人類,已派回至少四支外星文明聯袂前來接應。 它們都是人類的血緣至親,分別是: 天狼星文明; 獵戶座文明; 仙女星雲文明; 外宇宙文明; 他們面向你,提出第一個問題: 你認為,地球的氧氣從何而來? 為什麼其它行星都沒有這麼多呢? 你可否想過, 宇宙從來沒有對你說過"不"這個字, 宇宙用什麼奇妙方式達成全部的幸福? 答案就是時空的多元——滿足全部的心意! 地球的7個未來,令原本就來自星星的你,擁有多重選擇, 不用說出來,你自己想就可以了。 請務必,及時,悄悄回覆文章開頭的表格,乘上自己喜歡的未來航班: 這次星際聯合行動,類似於earth小花苗的移栽: 長大的樹苗將移向宇宙, 還小的會繼續留下, 苗苗都有選擇權, 但花盆內的土壤已經無可挽回了。 數扇大門,頓然開啟: 地球的機器人時代,將由天狼星文明作出第一引導; 火星征服時代,將由獵戶座文明作出第一引導; 時空與母星的飛躍,將由仙女星雲文明作出第一引導; 外宇宙與自定義旅行,將由外宇宙文明作出第一引導; 請注意,機器人不是進化是退化,矽基的原子序數是14號,而人類骨骼內的磷基,是15號,更密。 而且人類是雙基生命:以碳基吸收,以磷基排放,有柔有硬,有情義; 機器人則是單基生命:看上去強大,實際上無助,只進不出,不會吃東西,沒有味覺,沒有微風吹過,愛人輕吻的心動感。 如果你選擇留在地球,亦可以加入雙基機器人(未來生化人)的研究工作,這是大勢所趨。 時空的形狀是萬箭穿心形, 看上去平行的宇宙,實際上不斷地交匯在圓心,在那裡,有歌有舞,一期一會。 正因為我們長久以前不是從一個星空過來的,長久以後也不到同一個時空去,所以每一個人對歷史對物理的看法不同是理所當然的。 每次時空分流之際,去自己想去,得自己興趣,各奔東西,各取喜好,開始新的歡宴。 此時的你擁有最自由的翅膀,翱翔高處, 但很快,你又會遇到潮水般匯聚過來的同你一樣選擇的人,大家穩定在新的平臺新的時空層, 這時候的你又將是不自由的,被集體所束縛的, 但你, 不再孤獨, 又是另一場熱鬧非凡的歡宴

第二回合

地球吸引力是一種過時的認知。

附合當時的生產力,現在卻講不通了,最近很多人都對此產生重大疑問,說明這個謎馬上就將開解。

從前的地球是根本沒有半點吸引力的,地心的力是向上反彈,助你升空的。

現在的我們不是被地球吸在地上的,是被太陽風和宇宙粒子壓在地上的。我們人,還有生物,還有地球的每一寸土壤,都包含一種碳的基礎物質,叫碳胚,它至少比氫要稀疏,低一個階,所以它有一種吸收太陽粒子的趨勢,它在收,所以太陽就壓了,你想呀,你壓枕頭,枕頭比你軟,吸收你的力,所以它扁下去了。你壓金子,金子比你硬,當然不吸收你的力,反向你釋放它的金屬構成,所以你手痛得彈開。

當我們飛出天外,身邊脫離了土壤,對太陽的吸收力就小了,人不吸收,就是不受壓,就失重了。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客觀的重量。東西的份量都是由太陽向下壓,和地球向上反彈,這兩種相對峙的力,它們的抵消資料所構成的。

地球吸引力的推翻,勢必要剖開磁場機制,磁場一剖開,能源問題就解決了。

我也只想到一半。所以就先寫到這裡吧。

因為太煩了,要把磁場機制剖開,要打很多字,太累了。也不是現在急等著用的。

極少寫這樣半吊子的文章,帶著一種生氣的情緒。

因為這個原理太必須了,也太容易想通了,人類卻抱對著牛頓的頂禮膜拜,對權威的不作為,埋葬了多少次反駁的聲音。

書讀得太多,反而全身綁定了諸多定理纏作的繩索。

我和交大物理系的博士生談論關於時間,氣得吐血,他居然說你不要白費心思了,這個書上已證明了,有定論。

開創是一種精神,宇宙的問題一定要從頭想起,我們一直在更換更好的理論,只有這樣,才會開啟天窗。我們現在的繽紛世界、玩的電腦手機,都是古代書上沒有的呀。如果像那位博士說的書上有定論就懶得不再質疑尋求進步,那現在的我們還穿著長袍馬褂騎馬赴京趕考呢。當然,交大的博士學位就更無從說起了。

我已經差不多寫好了,但總是覺得累,好像做什麼都沒有用哎。

第三回合

每一個人對宇宙的看法正是自身的縮影

網友問道,有一個傳說中,地球是藍色的能量塊,外星人要用我們的動能,所以關住我們。

我的回覆:

宇宙怎麼看都行,

但要對當前世界有利,對自身有利,對全體有利的路並不多啊!

所以不能什麼都接受,要堅定要選擇,一條對三者全部有好處的捷徑。

馬上,趕快請從腦海中刪掉你所聽說的那個地球版本吧,對你太不利了。

每一個人對宇宙的看法正是自身的縮影,

自身現實,宇宙就無聲;

自身看不起人,宇宙就有欺負行為;

自己怎麼對人,宇宙就怎麼對待自己;

別人的心境,不要直接拿來用,要進行對自身最有利的篩選。

你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人,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跟我一樣。

我們的基因中,有一種叫作模寫基因,沒有固定形態,看樣學樣;

這種基因在看到對方時,會不由自主地模擬對方;

這個基因好在能夠最快地適應環境,融入整體,能夠體諒對方的處境;

這個基因的不妥就在於,沒有自己了,一會兒像這個人,一會兒像另一個人;

後來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跟好的走,不好的及時刪掉。

於是就開始集中有意識地模擬全部的看見的好的部分。

重組成了好的自己。

別人美貌的部分,模寫她的一個DNA拼塊,

別人健康的部分,模寫他的一個DNA拼塊;

別人聰明的部分,別人受到認可的部分,都進行模寫;

雖然這個時候,我還是像一個千面混搭體,但已經好多了,混搭得也沒有第二了,因為這世上混成這個比例的也只有我一個。

當你開始有了自信之後,才會有創作力,這就上到了自定義的樓上,這是第二階。

就像小孩子說話一樣,肯定是先產生模仿,再進行創作的。

看到新奇的思路,你肯定是先拿下,再分辨,

要不要扔?要不要再創作?

總之請將外界對你的影響,都揉合成一塊美貌,健康,聰明,舒服,幸運的餅乾,啊嗚一口吃下去,

無論吃到什麼,都儲存最好的部分;

無論遇到什麼,都談吐最好的;

作世上最奇妙的清泉水。

第四回合

切段活法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比如一個人活到20歲,

他要為自己過去19年的歲月負責,

要考慮未來不知活多少年的成本,

因此而妥協自己的本性,

找尋自己與現實切合的長處。

所以有一種活法叫切段活法:

就是每一天都當自己是新生的,

只活24小時;

從前一切都是另一個人,

昨天的那個人乾的,

自己不用負責;

明天的事亦不用焦慮,

由明天的自己去承擔,

自己只要短暫地集中注意力在當前即可,

這樣會輕鬆許多,

也能快活這一天,

由一天天的快活與完美就組成了快活的一輩子。

想告訴你,

絕大多數人類就是選擇了切段活法,

以自己的粉稚嬰兒為起始,以軀殼離散為結束,只切這一段。

其實細胞又何嘗毀滅與初生,它只在宇宙中變幻了能量態形,人生只是自己的一部分旅程,也是宇宙的更小一部分旅程。

“我”的定義與瀏覽範圍在不停跳躍!

“彼障月光,世間不現,便作蝕想;然其彼月,若隱若顯,實無增損,實無傷壞。”

為了不糾纏過去恩怨,為了不焦慮遙遠未來,人類用理智框約了自己,只考慮單個個體,單個人生之旅的切段活法!

但如果一個人同時考慮非常浩瀚的過去未來,並且照顧到,回憶到,釋放出身上所有細胞曾經的其它形態,那麼就容易產生一種不被世俗認可的精神分化狀態。

其實,如果能夠作到多載體來承接它們,當然是可以作出奇蹟之變的!

確認了這一點,我們想出一個辦法,就是角色扮演:

宇宙有特性,什麼特性解決什麼任務,

當你演到這個角色,就可以達成相應的任務了。

當需要作A這件事時,獲得A這個知識體系時,動用我所包含的這個A載體值;當需要作B那件事時,獲得B知識體系時,動用我所包含的那個B載體值。

所以“我”的特性相當不固定,經常會代入各種角色,一一去獲得他們的能力。

即——以宇宙整體1為一個共同的圓心,可以通往任何圓面上的點——以A點回攏到全面圓心,再由全面圓心出發至B點。

宇宙,是在連續地活,整體地活。

我們也逐漸開始理解為什麼國外有人透過催眠能夠想起自己前世是海王星人或比鄰星人的記錄——他們的體內可能攜有那樣的隕石星塵成份;這人有這個結構,就會有這份額外的旋度,突然的思想——含有法則就是指,既然你含有一點點這個粒子,也會在某個狀態偶然以這個主體為“我”,解讀出,表現出它的特性。

每一粒星塵的軌跡,從宇宙洪荒直到現在,在某種條件下,都是可以讀取的,宇宙不存在遺忘與遺失!

雖然上述想法仍然為世間不容,但我正在看上去緩慢,實際上積級不斷地變身。

讓我先飛出去一會兒,再落下來吧。

我說過,會妥協一切外表,但堅持初心,

不夠再來,不夠再來,一而再,再而三,

越來越接近了,

我們一定會找到確鑿證據與適宜的方式,

以使每一個生命都能連續地活出宇宙的風采,

聚而不同,

歡而分喜。

第五回合

我喜歡玩遊戲裡的笑臉辨認和記憶專案

我喜歡玩遊戲裡的笑臉辨認和記憶專案,記憶專案裡面有A項單人和B項雙人兩種玩法。

遊戲的任務類似翻暗牌:先把牌面都背對著你放在桌子上,你點一個,它翻過來給你看1秒鐘,又背過去; 然後,讓你在許多暗牌中找到一個與它相同的,兩兩匹配就會消失,直到牌配光為止:

如果你玩A項,很簡單才幾個格子,貓咪會最快速獲得大筆的積分,有吃有穿,特別輕鬆;

如果你一個人玩B項,那張記憶表格就會放到最大,100多格,難度最高而且沒有半點積分。

一開始我玩A項,貓咪有福,但我本人沒有長進,反而在退步,因為記憶對腦子是有實質性損傷的,記憶會消耗人體大量的糖原和初級細胞,如果不是為了記特別有用的東西,強行鍛鍊反而對身體有害。

人腦沒有必要記那麼多東西,有太多媒介可以幫你記,你記一點我記一點,互聯互補,記憶移植就可以了。

人腦的主作用是實現整體溝通和無限創造,主次分明,不能顛倒。

那後來我就不玩A項了,改玩B項,雖然B項要記憶的暗牌更多,但我根本不記,而是用它來訓練直覺,以及左手的粒子記憶。

我一直相信,記憶是載入DNA的一種旋度度數,由人體的一種初細胞來負責記錄,它們分佈在全身,然後它們的數量與分佈會顯示在大腦上,就像我們的電腦螢幕一樣給出一個桌面顯示,電腦屏上的東西當然不屬於顯示器所管,而是主機的內涵。

大腦只是顯示器,水波形的,而已。

所以記憶可以說是旋刻在全身上下,哪裡都可以,不用經過大腦。我就是用左手去點開一個畫面,當它翻轉過去時,用手記住它的位置,並用直覺而不是記憶去找到另一個匹配。

這就像家裡的東西不見了,不要問大腦,請問當時是哪隻手去藏起東西的,直接問手,叫手去引路,跟著手走,不要經過大腦,不必經過大腦,記憶是DNA旋度,在全身!

像我這樣玩B項遊戲,是沒有半點積分的,貓咪沒有得到半點福利,如果它那裡有一個社會,人們會責怪它長時間在作無用功,浪費時間,險些餓壞了肚子,不求上進,但是不會看到遊戲之外的操作者本人會得到十足的成長。

這時候方才明白,獵戶座的用意:

整個人生就好比是一場貓咪GAME,兩個主角,一個臺前,一個臺後,請問到底為誰活?

我們就是貓咪,又同時是玩貓咪的人!

貓咪就是“我”這個角色,派了給你。

太普通了,每臺手機裡一個,基本上會吃會跑會說話,可以隨意配置一些裝飾,貓咪活下去需要積分,那就是錢!

作為玩遊戲的操作者我(就是傳說中的靈魂和精神潛意識),必須為這個軀殼去賺錢買裝備,最好用自己擅長的本領快速變錢。但是自己本身是否得到成長,也是同時要考慮的。

人之生,為手機裡的貓咪角色活?還是為那個遊戲外的真正的自己活著?

如果選擇了沒有積分的自我鍛鍊專案,當前的貓咪角色怎麼辦?

如果選擇了自己不擅長所以特別要鍛鍊的專案,可能一時不那麼順手,而拿不到積分,貓咪角色會捱餓吃苦受人冷視;

要麼,選擇自己最最熟稔沒有挑戰,甚至還會退步的遊戲專案,為軀殼賺得舒坦,一邊讓它穿錦衣,吃玉食,住豪華,一邊,忘了外面的操作者自己。

自己,

究竟是貓還是人?

是玩貓的人,還是被貓佔據了一切思考的人?

特別一點,

手機裡的那隻貓,吃畫面上的冰激淋蛋筒,穿衣戴帽,我都不會有感覺的,它啊嗚一口咂咂嘴吹口哨,我沒有聯線可以感染。

所以選擇是簡單的,我不會太寵它,

我很清楚場外自己的存在,我主控它,貓咪表現了我的一個側面,透過它的萌臉和萌聲,能夠展現我所不能展現的一個角度;我喜歡吃什麼,手機裡的貓每天就吃什麼,跟著我。

在人類設計的遊戲裡,我們能夠清晰感知角色與主我的區別,知道自己是操控者,角色是電子程式,這是因為沒有感覺聯線!

可是宇宙這個GAME的設計更為複雜——有六根聯線,有六種感知,主控的你可以從地球角色身上真實感受美食與愛情的滋味!

這就更糾結,難度高上一級了。

宇宙就是這樣層疊進化的——

1, 先自己親身作這件事,得到感知;

2, 接著自己不作,操縱另一個人或遊戲程式去作,間接得到感知;

3, 再叫那個人那個程式去操縱下一維,再收取更多的複雜的疊加感知,以及三重掙扎。

4, 不斷繼續展開下去,於不同層面的掙扎中與取捨之中,宇宙變得更多元更熱鬧更好玩更有考驗度。

5, 向上,向上,向上,折回原點,要求許可權,放開狹小的自己,共享全部的我!

我們的世界中,還比較簡單,通常有兩個我,

前臺——扮演這個地球角色的我,

後臺——宇宙外遊戲操控者的我,

無我,就是將前臺稍微看空,不可能真空,因為在程式中不喂自己吃飯,會有生命危險。

無,是指此無彼有,讓角色的感知不要太真實,

以求不要忘記場外的一切,回到操縱者的高一個維度的身份上,在遊戲程序中,那也是稍微的,不可能真回到,雙重,一腳踩一邊。

就好象太投入玩手機遊戲的人,

夜晚關掉那隻手機貓的時刻,斷了聯線的感知之時,就有了真正的我。

貓感覺消失了,才回到我身上。

地球貓只是程式,不要太吃力,不用太傷心,一直有貓玩的,

是玩中長進!是雙重的我,同步成長!

我生生感到,面對當下的轉折,自己的害怕無助迷芒都是不要緊的,宇宙是我的背後,場外的我在毅然堅持,我要向場外求援,那裡是無忌的自在,我這裡儘可以放開嘗試,反正是隻貓,玩唄。

所以不用前顧後盼,更不用退出程式,兩全齊美,也是可以的,

貓也要養好,

自己也要長進,

就這樣。

第六回合

小小奶貓

我家樓下來了一隻小小奶貓,樓上的老婆婆每天燒魚燒蝦讓老爺爺端下樓去喂貓咪。結果小貓和餵食的老爺爺特別親暱,繞膝不停,對辛苦這一切的老婆婆則非常陌生,橫眉冷對,因為不知道那些美味全部都是出自她的手嘛!

這就是不問出處的結果,雙方沒有感情。

有一次老婆婆買來很貴的河蝦準備給小貓燒煮,剛進院子,正興高采烈的,遠遠的,貓咪一看見她就別轉了身子,背對她仰頭不睬,老婆婆心酸向我訴苦,真是感到白白辛勞一場,氣得不行。

親愛的,這不是比喻,是物理,我們要重新認識太陽了——

太陽不是無私的,它的聚變能量全部來自於外界,是我們行星透過磁流拋射向太陽提供了我們核心的金屬質能。

我們將會明確無誤地發現地日雙方的質能關係是地球向太陽輸入順差,

是所有那麼多行星的金屬密度在一起養育一顆恆星,

一個星系中恆星的動態和質量是由所有行星共同決定的——一個偶像的未來是由粉絲的買票決定的,

這個認知雖然一時令人難以接受,但我們因此而更接近真相,是有益的進步。

第七回合

地球從哪裡飛至現在軌道

地球從哪裡飛至現在軌道 會變速離開嗎 地球轉速快慢都會地震 釋放粒子 以平衡旋力線

地震後地球為何自轉加快?

地球也會有轉得太慢的時候嗎?太慢會震嗎?為什麼慢觀察不到?地球停轉會怎樣?

難道說地球天生,固定,永恆地發轉嗎?天下會有這麼便宜的事嗎?不需要能源嗎?

從頭至尾想清楚以後,只恨自己不會畫畫,先概括一下:

1, 地球必須死守當前速率,否則一定會撞出軌道,飛出新軌跡。

2, 地球與太陽之間是一種低窪流動引力,重元素星球被輕元素星球吸飛過去。

3, 在到達近距離時,地球依靠自身金屬核的密度拋轉產生一種反旋力,反旋力總是朝上頂,重力總是往下壓,反旋力超常的物質會輕得沒有份量,反旋與正旋的力線一偏離,地球的轉速就會改變。

4, 地球轉太快,會地震,叫直震;地球轉太慢,也會地震,叫旋震。兩者都在釋放密度,抖上一抖,緩解了力場失衡,使地球仍然保持現速。

5, 地球每繞上一圈,金屬密度都在下降,日益氣態,終有一天,飛離自身軌道。

6, 因為軌跡不代表永恆的安排,是太陽與地球之間的一種質能博弈與交流,地球的密度決定它的自轉速度,自轉速度決定它的軌道飛行方式 。

7, 作為力的糾正,地震不可避免,但震在哪裡,震的級數是可以改變的。因為兩種震法完全不同。起因不同,岩層選擇不同,力的方向不同,受力的場感應不同。明確了地球的旋力線,也就對地球作出了二選一的針對預警。利用地震對金屬與水體的敏感,可以像避雷針一樣,人為地圍出一個震場來,將地震引到你想震的地方,縮短力臂,消減勢能,化為能源。這個理論能夠幫助人類準確預警,選擇震中,調節震級。

好了,來看一部紀錄片。

第一個鏡頭,宇宙。

地球,太陽系,銀河系,視野不斷擴大,直到整個宇宙即在眼前。

宇宙無窮運動,無窮細分,但是總流量有限。就像電腦的記憶體,你一直可以玩下去玩下去,但電腦之外,還有東西。

宇宙的形狀,時隔萬年,再次出現在大銀幕上——是一隻葫蘆,∞形,葫蘆的兩個圓環就像兩隻飯碗,裡面的星光就像一團白飯,被倒過去,又順過來,永不停歇,失去的都會歸來,這就是宇宙的永動。

宇宙的雙環間,一隻本生黑洞正擔負著重任,不斷將星光從我們這裡吸走,拋射向對面——∞的另一半圓環中。

我們亮,對面暗,洞口黑漆漆的。

星光們像碎紙屑一樣被吸走,形成了瘋狂的漩渦,這股力道就是宇宙第一動力——渦旋對流力,使得我們這邊的星光全部從高往低飛速流淌。

好在,我們環內的星星還有許許多多,一時半會兒吸不光,於是,排隊等吸的星星,因為份量不均,又開始自己組團,將低階氣態的恆星作為黑洞般的窪地,向它飛甩而去,地球就是這麼被吸到了太陽身邊。

第二組鏡頭

地球的質能資料打在螢幕右上角,與太陽的質能作出對比後,這個差值就成為渦旋勢能。

一股從高往低的渦旋力,令地球飛到了太陽身邊,九大行星,密度越高的越具備勢能差值,水星當仁不讓,坐上第一把交椅,被太陽吸到肋下。

雖然在這片天空中,太陽的能階最低,元素最輕,成功陷為窪地,吸引了那麼多金屬行星。但太陽畢竟不是黑洞,一口吃不了這麼多星星,就像麵包到了嘴邊,你要把麵包穩定在嘴邊,再一口一口吃吧。

於是,行星們豐盛的金屬儲備使它們穩定在自己軌道上,開始與太陽進行長期的質能交換,元素平攤。太陽的氫往上走到氦,地球的鐵被腰斬成鋁,行星的殼先軟化,氣態。

第三組鏡頭

出現了一隻巨大的手,它將地球自東向西擰,反旋自轉,每擰一下,地球就丟擲一束金屬粒子流,根據從高往低旋的渦旋能,甩向太陽。地球被層層剝離,核中的密度也被引發得越來越火燙,其實就是衰變,地心擁有元素週期表裡沒有的好多元素。

人類能夠感覺到的聲音訊率是有限的,太高叫超聲波,太低叫次聲波。

人類能感應到的金屬密度也是有限的,太高太重的元素粒子,你根本看不見,解析度難以囊括的問題;儀器也測不出,所有金屬儀器的覆蓋域值都比它小,怎麼測?只有等它衰下來再說。

地球每丟擲一塊錢的金屬密度,錢包就癟了,成為宇宙中更低窪的所在,於是太陽的能量又反過來向地球的低窪點流淌。

地球給一塊錢的高階元素,太陽就回報一塊錢的低階輻射,也算公平。而且因為密度不對稱,看上去很多,就像一塊硬幣買了一隻大氣球。

這時候,螢幕上出現另一隻巨大的手,將地球自西向東擰,正旋自轉。太陽光順著旋力線被拽了進來,普照大地。

畫面上,兩隻巨手在掰手腕,一正一反,地球一邊反旋,一邊正旋,互相抵消,正旋有多,掩蓋了反旋力,呈現正旋態。

力都是相互的,萬有引力實際上是星球質能相互交流時產生的合力。

地球環繞太陽的運動也可以稱為,低窪流動,這種旋動的根源是宇宙對倒迴圈產生的渦旋帶動。

第四組鏡頭

開始地震了。

地球的自轉速率實際上是由正旋與反旋組合消減而成的。

速率一變化,地球就穩不了軌道,馬上要飛出去了。

那麼,究竟是誰的錯呢?兇手有兩個。

正旋太過,速率會變,地球越轉越快;

反旋太過,速率也會變,地球被反方向的旋轉拉下後腿,就顯得正向的旋轉越來越慢了。

正是這個原理令未來人類首次實現引震,

再重複一遍,地球轉得快,是正旋快;地球轉得慢,是反向旋轉異常,反向的快速,拖了正旋的後腿,便正旋看上去慢了。

那麼,正旋快,也就是地球轉得太快,會發生什麼自然現象呢?

正旋快,就是地球對太陽的吸收太快,而自己向上抵抗的旋力(反旋)不夠,必然導致星空上的直力紛紛下墜。

首先是雲層被壓,下起了暴雨;

其次,這種低階粒子在地面海面被熱氣流一託舉,開始旋為颶風颱風龍捲風;

最後,輕粒子尋找最低窪的地球區域墜入,就是海水,湖水,輕質土。

千鈞一髮,地球老大想起來,俺還有金屬儲備呢!趕忙,斷開海底岩層,發出地震,迸裂金屬,釋放反旋力,將這股直力反擊迴天空。

所以這種地震叫直震,力來自天空,震中卻是阻止並反彈的地方,震情往往與水關聯密切。

直力是一種輕粒子,受低階吸收型的力場所吸引,江河湖海,樹林,木質建築。

直震先被這塊土地吸引,打到深處,再受到反彈,可想而知,這斷開的岩層通常是含碳的後天巖,也是輕質疏鬆的。

直震的過程如下:受到低密度行星不同位置的攝動影響,地球的正旋意外加速,失衡到極限,輕粒子大量直墜,如果在高空無雲層阻擋,在低空無熱氣流抬託,在地面又無密集人口吸收的話,直力會深入水面或輕土層,向下奔跑,累積勢能,直至遇見足夠強度的岩層,被反彈擊回,反彈時,岩層迸斷釋放金屬密度。

直震是先地球加速,再引發震情。人的受力是先直後旋,高空率先感覺到異常。

第五個鏡頭

又開始地震了。

這次是地球轉得太慢了,也就是反旋率太高了,拖了後腿,地球擰啊擰,擰不過來呀。

反旋太快,就是地球向太陽釋放金屬過密,旋力線超過90度,太過了。

地球會以火山爆發,連日干旱的方式向上蒸排核內熱量,以糾正速度。

實在糾正不了,地球只得主動斷開岩層,將當量自地心釋放出來,由地面上碳基生物細胞全部吸收,這就是旋震。

旋震因為是地球過旋,密度相對太緊造成的,經常發生在礦區,山區,金屬製品和重元素密集的地帶,旋震斷開的岩層通常是堅硬的先天巖。

旋震的過程如下:受到高密度行星不同位置的攝動影響,地球的正旋意外減速,失衡到極限,地球主動選擇旋震,由地心發散高階粒子,向上奔跑,累積勢能,震開當地最脆弱的岩層,震後矯枉過正,速率反而偏快,不過很快恢復了正常。

旋震是先震,然後地球加速。人的受力是旋力,地下率先感覺到異常。

兩種震法完全不同。

起因不同,岩層選擇不同,力的方向不同,受力的場感應不同。

明確了地球的旋力線,也就對地球作出了二選一的針對預警。

利用地震對金屬與水體的敏感,可以像避雷針一樣,人為地圍出一個震場來,將地震引到你想震的地方,因為震的大小與力的奔跑距離有關,縮短了力臂,也就消減了勢能,最終平和地化為能源。

兩種震法,令人奇怪,真奇怪呀,地球允許自己的正轉稍稍過快,卻絕不允許過慢,過慢可能更危險。

而且呢,地球解決問題的方法真老套,老是震斷岩層,釋放密度,看起來,地球的金屬儲備大概很豐盛吧。

在此,我們回答先前那個地球會否停轉,為什麼觀察不到地球旋慢的問題。

地球肯定有轉得太慢的時候,可你不會察覺,因為地球最怕慢了,會馬上發動地震,火山,乾旱蒸排,引爆能量,維持勻速。

人體有一個現象與此類同——發燒。

人體暑熱感染髮炎時,會發燒,體溫上升;可是人體受寒凍傷時也會發高燒,體溫上升。

你看,用冰水洗手1分鐘後,手反而會很熱很燙呵-。

照道理受了寒,身體應該溫度下降才是呀,但人體不允許這樣,就象地球不允許減速一樣,這都意味著失去生命。

人體憑藉加快迴圈,燃燒白細胞與高階元素,強迫自己升溫,矯枉過正,出現了高熱。

這時候,急於清熱是危險的,這溫度是人體拼了命自己升上去的,人體其實是在怕冷呀。正確的措施當然是體外物理降溫,同時向內臟補充平和的熱量。

兩種發燒,前者白細胞增多,後者白細胞銳減,當柴燒了。

地球的白細胞就是金屬儲備,也一直在調衡自己,必要時山崩地裂,釋放當量。

地球的每一個行為都是在保護大地的真正安全,人類要學會和地球合作。

地球的確會停轉的,什麼時候呢?

地球的旋轉是因為與周圍能階不同,所以有自我抵抗的旋力與吸收值,地球一停轉,就說明地球上所有元素都與周邊無異,全部衰減稀釋光了,全氫化,甚至暗物質,沒有能量上的比差,就沒有運動。

宇宙總是高階向低階流淌,如果附近碰巧有密度高的大行星,地球將成為恆星或單向黑洞,吸引它們來進貢,展開新一輪轉動;要麼嘛,找不到後援,就會馬上散向天空,順著銀心的一股渦旋,落入本生黑洞的通道,去到宇宙的另一頭,開始聚合的新旅程。

最後一組鏡頭

俯衝大地,拍攝了世間萬物的運動狀態。

每一朵花,每一個孩子都是宇宙的一個比例,都呈現宇宙的縮影與運動本質,都是宇宙本身。

比宇宙還要永恆的那個字,就是——變!

地球每繞太陽轉上一圈,就消耗掉自身的一滴金屬核能,以此交換太陽能,運動會改變一切,當地球不具備足夠的金屬儲備,就一定會離開太陽系向外跑,公轉變慢,自轉加快,重元素所剩無幾,像木星一樣氫態。

這時候太陽就不像從前那樣吸引我們了,因為彼此的元素差值太小了,形不成渦旋勢能,就像我們會被電影明星吸引,卻不會被隔壁鄰居吸引那樣。

一變再變,地球先衰減密度,引起自轉加快,繼而改飛軌道,物種會發生巨大變化,細胞適應新軌道新速率的生物會成為霸主。

我們呢,以萬變應萬變。

天變地變,我也變。

人類只要堅持自己觀看的心就可以了。

外殼的細胞必須逐代升級,以適應星光的潮流。

宇宙的流淌是對倒迴圈,星光去而復還,從無離散,只要運動不止,彼此存在勢能差,就會在各個層面形成生命永珍,瀑布一樣。

比如人類就是碳基生命,吸氧為生,碳是6階,氧化成8階,6至8階的元素差量,產生了地球所有生命的運動。

這只是其中一種活法,宇宙動感無窮,我們心與跟隨,怎麼會有止境。

生命的意義之一,在於不被一切客觀因素干擾,相信自己,發揮出原有的真正的實力。

我們都是宇宙的一份子

就像一名出色的運動員

無論比賽專案怎樣轉換

環境怎樣變幻

都在

都好

都所向披靡

容光煥發

第八回合

地球會停止轉動麼?什麼叫時間靜默

地球會停止轉動麼?什麼叫時間靜默

一種假說。

認為地球並不總是按照現有的軌跡執行,而是在一個週期後,會擺盪入更外層的一道軌跡執行,離太陽越來越遠,運轉速度越來越慢,稱為外擺盪。

或者,地球會在一個週期後,擺盪入更內層的一道軌跡執行,離太陽越來越近,運轉速度越來越快,稱為內擺盪。

由於時間是一種力,參考地球現有軌跡與運轉速率,因此,在地球透過現有軌道,向外層或內層軌道進行擺盪的過程中,出現罕見的時間靜默。

時間靜默:當地球的運動不能呈現完整圓弧,而是立斜線擺盪時,即不能計算時間,不知道過去多少時間,現有的物理法則統統失效。

這個過程,在人類的歷史記載上,曾出現一個詞彙來稱謂,那就是“混沌”。

在黃帝時期,認為萬物有九個發展階段,在完成第九階段後,萬物將躍遷或下降,開啟第二層次的第一階段。

而時間靜默,就是短暫而無法描述的第十階段。

之所以不作論定,正是由於第十階段根本不計算時間,不制定規則,一片虛空。

時間靜默中,地球完成一次立斜線擺盪,躍入更低更外一層執行軌道;或者躍入更高更內一層執行軌道。

此時此刻,所有物理法則面臨初始化設定。

與原先地球上的重力數值也好,時間計算法也好,都產生偏差。

在時間靜默面前,真理也會失效。

(該假說於2010 年6月13日提出)

第九回合

地球會側翻麼 為什麼會有史前大洪水(草稿)

1,見大洪水,就有救了.至少14580年的文明有保證.

2,大洪水是因為地球的左側翻,我們測到的南北極磁場倒轉,是數次小側翻後的累積結果。其中很多次,都是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那樣的一個小角度傾斜.

3,為的是讓出剛才旋轉的支點,換一個姿式.

4,剛才的支點旋轉太久,發燙發熱,溫度快速上升.宇宙能量滿溢,無法再吸收,只能放棄.

5,就象一塊軟的麵包團,側一個方向,硬塞進一個梨狀的模子.地球嶄新的支點形成後,自己側翻了,土地的位置全改變了,而來自四面八方的宇宙空間壓力卻沒有收到通知,照原樣頂著壓著,因此,地球會在每一個角度上,都受到全新的擠壓或升抬,自動變成原來的生梨模樣,只是,每一寸土地的氣候氣壓都完全不同了.

6,這,就是滄海桑田的根本原因,有的地殼本來在東邊,受到木星的重壓,所以安份,現在一側翻,轉到了西邊,就象壓下去的彈簧突然鬆了手,突然間的減壓,令地面褶皺,隆起變山脈;有的大地恰恰相反,本來很輕鬆,卻突然轉到了承受重壓的位置,立刻下沉陷入變海洋;赤道冰封,北極融化;誰轉到赤道,誰就高高鼓起,誰轉到南極,誰就凹一塊下去,真的是,風水輪流轉哪!

7,地球的第一支點與第三支點,第二支點與第四支點可能是對沖的角度:頭下腳上,正好將右旋的陀螺進行左旋,擰回來,就象跳舞時左一圈,右一圈,對稱地保持守恆。

請看小豬試驗:

取一隻小豬來,象地球那樣自轉,你會看到小豬的鼻子先轉過去,再是右耳朵,最後是尾巴;假如把小豬倒立,還是象地球那樣自轉。你會看到小豬的尾巴先轉過去,再是右耳,最後才是鼻子。

正好將前一次的圈圈完完全全都取消了。小豬也就不會頭暈了。

力的歸零才是宇宙恆動的基礎——宇宙第一法則。

牛頓問:力從何處來?

我們在力的波狀線中起伏如浪,從這個浪尖跳到另一個浪尖;放下固執,層層新生,就有了始終的喜悅。

8,測目前地球支點的旋轉能量,可知什麼時候再側翻。

大約資料如下:公元4564年,小側翻;公元7804年,大側翻。

9,一共側翻過去幾個支點,可知地球的總體旅程。

10,小孩子四肢柔軟,老人家容易骨折;所以,地球撞小行星並不是機率的問題,它肯定是地球年邁後的一次必然,年輕的我們不必杞人憂天。

11,地球能量滿,人的能量也要跟著上;要學會應對變遷,有超常態的方案;地球換支點側翻時,只要採取臨時騰空措施即可;全滿就全遷。

12,我們從

宇宙的變遷中出生

在變遷中變遷

千變萬化

得以成長

第十回合

天空中存在一根根能量棒麼?論旱澇急轉的原因,持續降雨的意義和乾旱的預報阻止

為了想更早更準確地防備乾旱與暴雨天氣,甚至逾越天塹,我們決定,將下雨這件事,量子化。

如果我們繼續將下雨,看得象小學課本上那樣簡單的話,未來將付出慘烈的代價。

很久以來,風調雨順,雲上雨下,非常自然,看起來,就這麼直到永遠。敏銳的你,有沒有意識到,下一次雨就少一次,我們身上,有一樣東西不見了。

哪怕是一分一分地花錢出去,錢包裡的鈔票最終還是會用光的。

整個地球,在每一個地點上空,每一場雨都是一次開始,將一個空的能量包開啟,向宇宙吸收粒子能量,直到吸滿,脹飽,無法忍受,這根能量棒就被廢棄了。

時間是地球旋轉的圈數,粒子能量並不是均勻下降與得到的,所以不是約定說,一週下一次雨,一個月下一次雨,而是看,看這根能量棒的容積。

比如,破開100塊錢,還是破開10塊錢,用的速度肯定會不一樣;100元用來買一雙鞋子和買一根鞋帶,用的速度肯定不一樣,對不對?

在我們的城市上空,存在這樣的能量棒!而且,每次斷開的容積還真的不一樣哎。

斷一根大的,就可以用很久,如果地球這幾圈轉動吸收的宇宙粒子並不豐沛,那就更從容,更寬裕了。

當我們頭頂上有空囊的時候,一切顯得新鮮,悠閒,不煩燥,不急促,快快活活地享受陽光,安逸寧靜地生活。

當這根能量棒吸收到99%時,空氣就變得熱乎乎的,所有的人情緒都有點亢進,臉上泛著紅暈,似乎無法忍耐,街頭人聲鼎沸,飲料和冰淇淋賣得特別好。

往往就在這一天的夜半,雨淅淅地下了起來,大幅降溫,倍感舒適。一次又一次,人們為什麼沒有察覺到呢?

這個過程,就是前一根能量棒,承受著地球的旋轉,而收集了足夠的宇宙粒子,被填滿,被廢棄,扔在一邊;當前的視窗,啟用了新一段能量棒,在最初的時候,能量吸收活動遊刃有餘,和緩如水,而產生了下雨這種眼睛看得見的粒子狀態。

每一場雨,作為新破開的100元鈔票,作為又一次能量吸收的開端,彌足珍貴;降下的雨量,即代表著這根新能量棒,最初,頂端,大約1%至10%的容積。

可以說,地球為之,是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這一點,只有我們腳下的大地清清楚楚,碳基資料可以計算到毫釐之間。

沙漠不會下雨,是因為沙漠中遍地都是廢棄的能量棒,再沒有原生的土壤與合適的碳基組了,也就是沒有空囊;整片沙礫,用儀器測一下就可以知道,它的粒子能量數已經高於地球四周的平均粒子常數;因此沙漠只會向空中釋放能量,無法吸收。

或者說,沙漠吃飽了東西之後,只有吐的份,不能進食了,你要餵它雨,是喂不進去的。

A,沒有新的能量棒,就不會下雨;

B,開啟不了新的能量棒,也不會下雨

正常的地點,持續一兩個月的乾旱成因,是由於,上方雖然有新的能量棒,可是打不開,舊的能量棒吸滿了之後,停頓在那裡,阻滯住了,整個旅程卡在一個地方。

什麼地方?

空中。

看不見,不等於沒有呵。

有一樣東西,它附著在能量棒之上,它是碳基組合,方陣是5乘以5,這樣的粒子方格,假如有合適的裝置,是完全可以看得分明的。

這樣的排列方陣,就令得能量再次呈現向內吸收的環節,可是舊的能量棒偏偏已經儲滿了呀!

於是,就象我們朝一個滿的礦泉水瓶裡拼命灌水,不但瓶子吃不下,還浪費了大量的水。

換瓶子這個過程,就可以解除乾旱,因為大部分地區並不是沒有能量棒,只要不是沙漠與礦山。

換瓶子這個過程是自動的,滿了之後,能量棒會掉過頭來,抵下去,斷開另一根。

這個行動,如果有專門的儀器也是可以看得非常分明的。

雖然人類還不會操作,大自然卻從宇宙的起初那一刻起,已經接近無限量地重複過這個程式,駕輕就熟。

我們唯一可以改變的是,挪掉能量棒上空,這一排粘著的5乘5阻滯方陣,使1號能量棒滿了之後,不吸,不吸之後,想要放出來,想要放出來時,發現自己背後還有新的能量棒,那麼,1號就會預設工作結束,將任務交給2號,下一根能量棒。

這個宇宙最簡單最基礎的法則就是:空則吸,滿則放,視四周的粒子密度而定。

乾旱的時間是確定的,100年前就可以預報,因為是空中能量態的問題。

人類的所作所為也都是約定的,象一幅畫,心靈的面對,應對,是真正考驗,不必埋怨任何。

當地球處於某個座標時,必然會有一些惱人的量子組合。當我們具備宇宙這個大視野,雙手在地球上空時,也許可以有限地更改一些。

而如果是持續不斷地下雨,只有一個答案:開啟的這個空囊,容積太大了!相應的,前面這個最初的溫吞如水的階段持續過長。

這也可以預報,卻很難阻止,因為它本身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這麼充分的能量棒,整個世界都會越來越難以覓到了。

持續不斷地降雨之後,必然是一場歡慶的演出,更穩定灼熱的旋轉,引發無比絢爛多姿的文藝復興,值得期待。

從這個意義上講,每一場史前大洪水都開啟了新時代,是文明的真正序幕。

空中能量棒如果被看見,是一捆一捆的,長度不一,每一個城市上空的能量棒數目也不盡相同。

人類文明的第一根能量棒容積最大,持續降雨時間最長;彷彿一場初始化,從未有過的吸收充分,將保障歲月安全,也就是土壤的活力,適宜的溫度與地球平穩的旋轉。

然後的能量棒是一小根一小根地破開,相對均勻。

以目前這根地軸計算,以它達到粒子飽和狀態為100%的話,在它的30%和70%處,必然會斷開一根容積巨量的能量棒。

就象我們平時零錢不夠用的狀態那樣,會被迫破出很大面額的一張鈔票,然後就可以用很久。

在這兩個時間節點處,全球降雨量就突然放大,持續。

從長遠來講,這雨,是異常珍貴的,代表著富饒與金色的未來;意味著土壤正在恢復體力,重新儲備,將來足以盛載更多的旋轉度。

從短期來講,這雨的量可能令人吃驚。

這個能量體系,非常非常早,就已被華夏文明掌握著。

如今,卻可能必須用量子的語言來闡述,才夠體面。

而如果我們能夠將每粒沙子中,高階而燥烈的能量一一釋放出來,使用完畢的話,整片沙漠就會乖乖地化為綠洲,呈現吸入能量,萬物生長的欣欣向榮。

一切盡在掌握。

但願,人類的眼睛,能夠早一天看見這宇宙間能量吸收綻放,於稀釋中凝聚的變幻模樣。

0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易立競“殺人誅心”之二: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