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所有生命體的最終歸宿,即便是擁有高度智慧的人類也概莫能外,然而我們的生命消逝了,但我們的身體還在,於是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遺體該如何處理?
古時候,人們主要採用的遺體處理方式就是土葬,所謂土葬就是將遺體裝入棺木後埋入地下,不可否認,土葬是相對人性化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死者生前的心理需求,而其之所以會被後來的火葬所取代,著實是因為其弊端太多。
第一,土葬佔用耕地,粗略統計,地球上至今已經出現過的人口超過了1000億,以一個人佔地1平方米來計算,如果全部實行土葬,那麼佔地總面積將達到1000億平方米,這只是最為保守的計算方式,而實際佔地面積比這還要大。第二,土葬會汙染環境,遺體埋在地下,很快就會被微生物分解腐爛,於是細菌毒素滋生,而這些細菌毒素又會進入到土地與河流之中。第三,人類文明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開發和建設時時刻刻都在進行,如果實行大規模土葬,就必然要時常面對各種遷墳的問題,將會非常麻煩。
火葬就沒有這些弊端了嗎?也不盡然,雖然火葬解決了環境汙染和開發建設的問題,但佔地問題卻依舊存在。
當遺體被焚燒之後,會產生骨灰,而對於骨灰大體有兩類處理方式,其一就是讓它迴歸自然,撒入大海,又或者埋在樹下,其二就是將其裝入骨灰盒,建墓修墳埋入其中,這種處理方式實際上就是先火葬再土葬,而這種處理方式恰恰也是大多數人所選擇的。由於這種方式同樣會產生佔地問題,所以我們更提倡讓骨灰迴歸自然,那麼那些撒入大海和埋在樹下的骨灰,最終都怎麼樣了呢?
骨灰是什麼呢?骨灰顧名思義,就是骨骼的灰燼。當遺體被推入焚化爐之後,組成我們身體的各種有機物會開始燃燒,這些有機物在高溫的作用之下逐漸還原成物質的基本形態:原子。
組成人體最多的元素就是碳、氫和氧,這三種元素佔據了人體原子總數的99%,焚燒之後,組成身體的碳會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飄向空中,而氫和氧則會以水蒸氣的形式發散,總之,它們都會重新成為地球大氣的一部分。不過焚燒之後也並非一無所有,我們的身體之中不僅有有機物,還有無機物,而這些無機物就會以骨頭的形式保留下來,不過此時的骨頭已經不是之前的骨頭了,在經過高溫焚燒之後,骨頭的主要成分變為了磷酸鈣、氧化鈉、氧化鐵以及二氧化矽,把他們敲碎之後就成為了骨灰。
高溫焚燒之後的骨頭為何還能保持原狀呢?這是因為骨頭中的這些物質的熔點超過了焚化爐的溫度,否則可就真是一無所有了。
瞭解了骨灰的主要成分,現在我們就來說說不同處理方式的骨灰最終都怎麼樣了。將骨灰埋入樹下,其實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因為骨灰中最主要的物質就是磷酸鈣,而磷是一種優質的肥料,在經過微生物分解之後,這些肥料會重新成為另一個生命體的組成部分,如此,生命便實現了迴圈,我們的遺體也再次成為了生命迴圈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那麼如果將骨灰撒入大海呢?一些將骨灰撒入大海的人,想的可能是讓自己的骨灰隨著洋流去環遊世界,而實際情況可能比這更加美妙,因為骨灰並不會隨著洋流漂洋過海,它會真正成為大海的一部分。
經過高溫焚燒之後的骨灰,遇水會逐漸溶解,所以當骨灰撒入大海之後,它們便真正成為了大海的一部分,相信決定將骨灰撒入大海的人一定都對大海有著深深的迷戀,而能夠成為大海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了卻了心願。
那麼如果不願意讓骨灰迴歸自然,就想放在一個骨灰盒之中,把它埋起來,是不是能恆久儲存呢?當然不能。骨灰要想恆久儲存,必須要滿足一個條件,就是完全與世隔絕,把它密封起來。否則只要它與外界發生接觸,那麼水汽和空氣中的微生物就會對其進行降解,只要時間夠長,它們同樣會迴歸自然。其實把骨灰建墓修墳埋起來和直接埋在樹下或撒在地裡,最終的結果是一樣的,區別只是時間的長短而已。個體生命有限,但生命的迴圈不息,當我們的生命消逝,讓我們的身體重新迴歸到不息的生命迴圈之中,實際上也是另一種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