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徵拆工作雖然不再像前些年那麼火熱朝天,但是各地區仍然會有很多徵拆專案的進行,也就意味著還是有很多人經歷拆遷,因為徵地拆遷涉及利益巨大人員之多,所以只要是徵地拆遷肯定會有糾紛的出現,對拆遷戶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拆遷戶協議簽了房子被拆了,最後卻沒拿到補償。

現實徵拆中拆遷方拒絕補償的理由很多,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拆遷戶沒有規劃許可證的不給補償,違反一戶多宅政策的不給補償,航拍圖中沒有的不給補償,甚至一些地方以樓層為準只補償一層其餘層數不給補償。

拆遷方拒絕補償的理由很多抬眼一看似乎有點道理,這也就是為什麼對不懂法的百姓來說一忽悠一個準非常管用,從專業角度去看這些拒絕補償的理由都不成立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嚴重侵害了拆遷戶的合法權益,在這種拆遷方拒絕補償的情況下拆遷戶應當如何處理。

第一步拆遷戶要了解清楚此次拆遷的原因,有沒有下發拆遷決定、安置補償方案等法律規定的必須公告的檔案,如果拆遷方主動出示或拆遷戶要求出示後立刻出示的,可以證明拆遷方擁有審批檔案合法徵收的可能性較大,如果拒絕出示的可以直接判斷為違法徵收拆遷戶可以根據情況作出相應對策。

需要注意的是拆遷戶要求出示相關檔案的,拆遷方為了壓縮拆遷戶成本往往也會在公示的檔案裡做手腳很多重要資訊拆遷戶看不到,拆遷方也知道拆遷戶不懂法並不能判斷出,所以這種情況下申請資訊公開是最直接的瞭解方式。

在合法拆遷的情況下並不意味著拆遷戶可以得到合理補償,同樣需要了解應當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要明白不管什麼時期我們都無法透過拒籤的行為阻擋拆遷的腳步,我們只能透過學習瞭解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以下方面應當注意:

拆遷戶要清楚的瞭解房屋的實際面積,切記一定要知道具體的數字;

拆遷戶結合法律規定的補償標準所在地區的補償規定和評估報告中的補償是否合理合法;

發現拆遷方給的補償明顯不合理或直接拒絕補償的,拆遷戶首先可以先透過協商的方式進行初步的溝通,針對補償款額度、支付方式、支付時間等協商,如果可以協商解決的自然最好不管對誰都可以節省時間。

如果多次協商未果不能對補償達成一致的可以透過複議或者行政訴訟的方式解決,需要注意的是訴訟有著很強的法律要求並不是提起救濟途徑就可以,如果不能自行解決又想透過法律解決的拆遷戶,建議委託律師解決不管如何處理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爭取合理補償奮鬥。

5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在監獄度過了6年的女人分享了16個令人震驚的囚徒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