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前旗人愛跳舞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造開放的春風,刮到了前旗,本來不大的土貴烏拉鎮,也有了不一樣的變化。廣播站的大喇叭播發著《泉水叮咚響》、《鄉戀》、《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等流行歌曲,三用禮堂、電影院首演彩色故事片《廬山戀》,排隊買票的人山人海。電影一天加演五六場,還不能滿足觀眾的要求。年輕人們為了買到一張票,強行插隊,甚至大打出手……看完電影的人們,載歌載舞,臉上洋溢著歡快笑容。不久街上也了出現了帶蛤蟆鏡,穿喇叭褲奇裝異服的年輕人……更為稀罕的是,他們手提一種被稱為"半頭磚"的單卡錄音機,放著人們沒有聽過的港臺歌曲,那種當時被稱為"靡靡之音"的歌曲,讓人聽了骨頭都在發酥。一曲鄧麗君的《路邊的野花不要採》、《小城故事》、《路燈下的小姑娘》幾天後就在大街小巷到處傳唱。緊接著在車站廣場、電影院、三用禮堂門前,不時有小年輕男女圍著一個錄音機跳開了舞。那舞就是風靡一時的"迪斯科"。

迪斯科舞蹈活動量大,音樂節奏強烈。是一種沒有規定動作的即興式的自由舞蹈,他們會首先沉迷在音響之中,把自己帶到音響的旋渦之中,並隨著音樂的強烈而急劇的節奏,因沒有規定的步伐,他們會根據節奏的變化即興地做出不同的肢體動作,自由地扭動著身體的各個部位,特別是腰胯部位,自由奔放,跳出自已做出各種不同動作。

在當時,也有人看不貫,認為這是二流子的胡搞,是哥兒們弟兄的喧囂。無奈,那流行歌曲,和迪斯科舞像流行感冒一樣,無法阻擋。一些剛從部隊復員的戰士,從大城市帶回了更好的雙卡錄音機,一盒盒走私過來的港臺磁帶,被人們反覆錄製售賣,從來沒聽過的港臺歌曲,傳遍了土貴烏拉。

那一年,正值過年,時尚的穿戴也走入了人們的生活,也打破了過去年輕人黃襖藍褲的穿著打扮。大紋畢嘰寬腿褲,成了時髦的暢銷貨,狂不狂看米黃,油不油比蝦醬(布料的顏色)。烏黑錚亮的三節頭皮鞋,筆挺將軍綠,成為亮眼的新派頭。要是再提上一臺放著歌曲的錄音機,那就更奪人眼球了。過去,年輕人們喝酒滋事,打架鬥毆,這一年,他們聚會聽歌、跳舞了。

特別是婚宴慶典,總有年輕人圍上一圈,在錄音機的伴奏下,快三、慢四、迪斯科,給婚慶帶來不一樣的歡樂。

那時候,沒有舞廳,沒有固定的場所,也得不到社會的支援,甚至在八三年嚴打之後,跳舞的幾乎沒有了。但那越來越普及的音像製品,進入了千家萬戶,電視機、錄音機、錄相機也走進了人們的文化生活。

九十年代初,在集寧市己有舞廳對外開放,作為前旗的政府所在地------土貴烏拉還沒有一家開放的舞廳。前旗工會為了活躍文化市場,騰出一間位於電影院西側的會議室,經過簡單裝飾,吊上了花花綠綠的拉花,安裝了幾臺舞臺轉轉燈,從個人家搬來了錄音機和功放裝置,周圍擺上一圈長條椅,舞廳就能開張了!

前旗有了舞廳,年輕人有了好去處。工會門前的大音箱播放著優揚的舞曲和流行歌曲,花上一元錢的門票錢,即可進入舞廳。剛開的舞廳,男士居多,女士較少。即使有幾個女士,也是人家自帶的舞伴。每當一曲音樂響響起,舞者款款登場,有的男女搭檔,有的男男合作,隨著音樂節奏,翩翩起舞。慢慢的,進舞廳的越來越多。就連平時靦腆害羞的姑娘們,也經不住音樂的誘惑,走進了舞廳的大門。那年代,還是比較封建,陌生男女交流很少,能在一個公共場合,面對面,手拉手走到一起,簡直是天方夜譚。現在有了舞廳,也就有了男女青年交流的機會。從不會跳舞,到迷上跳舞,不得不說,跳舞能跳出火花,也能跳岀感情。一下子,前旗工會舞廳火了,吸引著無數跳舞愛好者。

如果說跳舞是年輕人的愛好,那就錯了。工會舞廳開張不久,有不少老者------大叔、大娘也加入了跳舞的行列。不跳不知道,一跳嚇一跳。殊不知,這些老者,才是真正的舞者!他(她)們跳舞,落落大方,功底深厚,舞姿優雅。除了迪斯科,交際舞、快三慢四,水兵舞不在話下,還具有名星的範兒。後來一打聽才知道:這些老者有的曾在中蘇友好時期就和蘇聯人學會了跳舞,有的是文革期間二小宣傳隊的文藝骨幹,還有烏蘭穆騎的退休演員……

前旗工會的舞廳一時人滿為患,人多的時候,摩肩擦踵,跳舞的連轉身都困難。東側的電影院,一看工會的舞廳爆滿,也在影院前廳裝飾一新,開了舞廳。時隔不久,位於雲母礦的一家餐廳,也將地下一層裝修成豪華的地下舞廳。這裡曾是前旗音響裝置最好的舞廳,票價低,環境好,天天舞者如雲,跳的上癮……有些閒得無聊的人,沒事兒總想去舞廳溜一圈兒。一來二去,舞伴有了,舞技也提高了。有些原本不會跳舞的人,甚至是有些殘疾的人,跳舞時間一長,成了跳舞大俠。他們舞姿優美,活躍在各個舞廳之間,教授初學者跳舞。一時間,小小土鎮,愛跳舞的也算蔚然成風。跳舞,應該是陶冶了情操,也淨化了心靈。每當舞者走進舞廳,音樂響起,拉著對方纖纖的手,摟著細細的腰,任何煩惱憂愁都拋到九霄雲外。"氣管炎"得到了緩解,"翻車車"有了笑臉……一曲《愛你心中口難開》唱出了心中的慾望,給舞者留下了《粉紅色的回憶》………

有人說 : “ 舞廳,催發了婚外情"。也有人說 : "嗵嗵鑔,嗵嗵鑔,拆散了一家又一家"。這也許是真的,也許是假的。跳舞如團花搖曳,而不應是蜂蝶採蜜,即便有"採花大盜",也是因舞而聚,又因舞而去。前旗人風流時尚,一切都在笑談之中……

舞動前旗,盡在歡快的節日裡。每年春節其間,察右前旗--------土貴烏拉的大街小巷總是鑼鼓喧天,各種民間慶祝活動連續不斷,秧歌、舞蹈一直是元宵節的經典。那些平時出入舞廳的大俠們,都是慶祝活動的積極參於者,用他們優美的舞姿,宣傳展示了察右前旗精彩的一面……

到了新世紀OO年,文化市場進一步開放,歌廳舞廳己驅於商品量販式經營。前旗工會舞廳關閉了,雲母礦的地下舞廳也停止了營業。愛好跳舞的人們,一下之沒了跳舞的地方。就在這時,有人又在二中西側將破舊的生資倉庫,改造成了一間舞廳。這舞廳,沒有華麗的裝修,昏暗的燈光,迴圈播放的音樂,簡陋的坐椅,於以前關閉的舞廳,裝置大相徑庭。但這家舞廳也算很火爆,條件雖不好,但去跳舞的不少,堪稱老百姓舞廳。這裡每天停滿了腳踏車,又一批跳舞的人,加入舞者行列。來跳舞的多是些進城伴讀的家庭婦女、在家守候的孤獨女性,還有停車待貨的司機,和修理工……舞廳內空氣渾濁,汗臭、於香水味瀰漫其間,衛生狀況實在不敢恭維。就是這樣的舞廳,維持時間最長,一直到2020年拆遷。而那些過去活躍在舞廳的大咖們,從此舞無定所,乾脆走進大自然,在大小公園、廣場,土貴山上的空場地,拎上音箱,開闢了好多露天舞場。每天下午,人民公園,人頭攢動,音樂不斷。春夏秋冬,舞者如雲,十幾年來,從未間斷……禮堂門前,土貴山上,各有舞者黎明既起,聞雞起舞。舞者各有門派,領隊都出自名門。有劇團骨幹,有舞蹈天才。隊員也是黃雞一窩,黑雞一窩,互不亂竄。偶有拜師、蹭舞者想加入團隊,也得交納音響用費,才能成為其中的一員……

2005年,全國人民喜迎奧運,一種新的舞蹈在全國流行,那就是廣場舞。從鳳凰傳奇的《最炫民族風》到筷子兄弟的《小蘋果》,一下子火爆全國,火爆了前旗。時值和麗廣場建成,廣場舞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每天晚上,這裡燈火輝煌,是歌的盛會,舞的海洋。雖然說跳舞者各個年齡段的都有,也被冠名"大媽"舞著稱……不同的人群,能跳同樣的舞,這也是史無前例。廣場舞一學就會,唱著:"蒼茫的腳下是我的愛,綿綿的青山腳下花正開",那舞跳的真是《倍兒爽》……

廣場舞成了前旗最健康的舞,跳出了時代的節奏,跳出了時代的風采……

春回大地,舞動前旗!愛跳舞的前旗人,越跳越年輕,越跳越美麗!

10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爸媽想建帶堂屋的二層別墅,設計師給了2套圖紙,極致簡約讓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