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拉拉事件發展至今,已經成為全社會熱議的話題。
九型的角度,有更多的發現。
第一個角度:自己搬
從很多細節來看,貨拉拉女乘客在“自己把東西搬上車”的整個過程裡,處於自保本能狀態。
自保本能的特點就是計劃控,一點點偏離計劃的事情都能讓自己失控,什麼都按想好的來,控制在自己定好的計劃內。從她自己搬東西(搬運來回15次之多)和掐時間(在規定40分鐘內的等待時間裡,36分鐘搬完)等細節,都是自保本能的驅使。
有計劃的做事,有計劃的支出,該付與不該付的錢,不以多少為標準,而是以自己計劃內還是計劃外花費為標準,計劃內的該怎麼花就怎麼花,不在計劃裡的一毛不拔。
現實生活中非常節約的富翁和花錢大方的普通人,跟月收入多少沒啥關係,跟窮人富人沒啥關係,跟自保本能的金錢消費觀有直接相關。自保本能的消費表現,常常被形容為"摳",其實這只是自保本能對"計劃性"的表達,計劃性花費是其中一種常見表現。在這個女孩子當下的計劃裡,就是自己搬,沒有“讓別人賺這筆搬運費”的計劃。
自保本能會傳達出一種界限感,管理好各自的一畝三分地,能自己做完的事情還能省錢,那就沒有必要麻煩別人(言下之意,你也不要來麻煩我)。現實生活的常態是,一個想賺點額外收入的司機從一個處於自保本能的乘客這裡,賺不到額外收入很正常,不是特例,連少數事件都算不上。
這裡再延伸一點,這個女孩應該是比較缺乏社群本能的,由於缺乏社群本能,又處在自保本能的狀態中,界限感更加強,看上去更加“耿倔”,社群本能比起自保和一對一本能,更善於溝通與借力,即便處於自保本能,如果社群本能不太缺乏,選擇了自己搬,也會有意識的在溝通上花些時間,多解釋幾句,以社群本能常常提及的“社會經驗、人情世故”來與他人互動。而從通報的資訊來看,女孩沒有多做解釋(釋放出強烈的界限感),司機選擇了袖手旁觀,連搭把手的動作都沒有。
被自保本能過度強化的人的社會經驗裡,對“獅子大開口,訛錢,浪費”等等資訊關注度會更多。
你有你的社會經驗,我有我的固定認知。這之間的誤會與偏見,多到無法斗量。
第二個角度:再次拒絕
在司機的再三催促下,女孩在計劃時間內完成了搬運。上車後司機第二次問,需不需幫忙搬下來。在等待了接近40分鐘的時間裡,司機在計算自己的用工成本,在為下一單爭取時間,分析起來也是處在自保本能裡。在每個人的認知世界裡,都有一套自己的計劃內與計劃外,只是處於自保本能狀態的人,會格外的執著於這一點。能處於按部就班又情緒穩定的狀態裡,在自保本能裡代表了一種可控。
事件中的女孩可能會因為自己搬了15次感到吃力,而調整原定計劃,讓司機賺些搬運費,也可能繼續按原定的計劃自己搬,在可控範圍裡,計劃是可變可調整的。而司機的催促與不滿,帶來的結果就是強化了女孩的計劃性和堅持,女孩再次拒絕司機的搬運服務。沒有出事的結果,是一個賺不到額外收入的司機帶著滿心的不快完成了一次沒錢賺的買賣,一個女孩子按自己的預算最大限度省了錢,完成了市區內很小的一次搬家計劃。而出事後的結果分析,這一次次的拒絕,帶來情緒對立和不信任的後果,可以很嚴重。
我們的計劃性和堅持,會演變成彼此傷害和關係惡化的導火索。
我們的本能裡,藏著侷限。
第三個角度:偏航
路途中,司機擅自改變了行車路線,這是司機的計劃,比起導航指引的路,繞小路可以少等4個紅綠燈,路程雖然長一點點,但可以省下些時間接更多的活(司機在等待的過程中就接了下一單)。
在司機看來,抄近道的路線駕輕就熟,這樣的選擇符合自己的駕駛經驗,無需多言(畢竟只是市區內短短的10公里左右的路程,我只要把你送到目的地就可以了,你管我怎麼開…)。而從偏航的那一刻開始,事情就從常態的選擇變成了意外的開始。
女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四次提出偏航的質疑,希望司機走回導航顯示的路線。改變路線,而且是改向一條完全陌生的,非絕大多數人經驗的偏僻小路,在挑戰一個人的安全感,也嚴重的挑戰了自保本能的計劃性和可控性。計劃路線沒有了,偏離了導航路線,幾次提醒無濟於事,引向未知,引發失控。一個不按既定導航路線行走的司機,遇上一個非常希望按計劃路線行走的乘客,引發悲劇的意外因素就這樣一點點埋下了。
第四個角度:6分鐘的黑暗
警方通報中描述 “當晚過往人車稀少…21時29分許,車輛行至林語路佳園路口時,車某某兩次提出車輛偏航,周某春起先未搭理,後用惡劣口氣表露對車某某不滿;車輛行至林語路曲苑路口時,車某某又兩次提出車輛偏航,並要求停車,周某春未予理睬。發現車某某起身離開座椅並將身體探出車窗外後,周某春未採取語言和行動制止,也沒有緊急停車,僅輕點剎車減速並開啟車輛雙閃燈…”
出事的地方是在同一條路的不同路口,一條燈光暗且相對偏僻的小路,超出了一般人對大城市馬路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燈火敞亮的認知範圍。
這條路導致了意外的發生。
女孩的墜亡,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判斷與她的6元素有關。
汽車行駛的路程中,既偏離了導航還陷入一片漆黑(出事的地段是整個路程中最黑暗的地段),這種藏在都市裡的黑暗,讓女孩子突然發現自己陷入一個巨大的未知與失控之中。整個林語路並不長,只是要繞好多個之字形的路口而且燈光忽明忽暗。在進入這條路之前,有資料顯示她在出事前的六分鐘,還在跟工作群上的同事互動,而正是這小路上短短六分鐘的環繞,猶如恐懼助推器一般,把女孩子從質疑推向了恐懼,陷入危險情緒的六分鐘裡,悲劇發生了。我們的大腦常常會因為要逃脫危險,而讓自己陷入真正的危險,恐懼來自於想象。當下情況,女孩陷入了懷疑和混亂,大腦裡對危險與恐懼的預演與反應過度,會指揮一個人做出行動來應對,而女孩子在恐懼驅使下 “起身離開座椅並將身體探出車窗外”的應對行為,是產生墜亡的根本原因。
這裡沒有恐怖片,沒有根本性的惡人、壞人、蠢人,沒有絕對的善與惡,六分鐘之前的工作互動還處於正常流動的狀態,六分鐘之後的墜車死亡,之間差的是性格模式的慣性驅動,一個習慣性恐懼與反恐懼的應對,“我在那裡---怎麼這麼暗---我要停車---我害怕---我要知道我在那裡(萬一…我得做點什麼)”…
曹操是個6元素很高的人,他把打算殺豬來招待自己的好心農戶殺了,僅僅因為聽到磨刀聲,就草木皆兵,以為對方要對自己不利而反應過度,出現恐懼與反恐懼,把救命恩人殺掉…6元素對危險是有預見性與預演性的,“對所有即將發生的,不好的,讓人恐懼的事情,我都要有所準備,甚至先發制人。”
為6元素代言的6號,在納蘭霍在《27種性格型別的自我成長之旅》中,就有這樣的描述:“6號對‘喪失’有著令人驚訝的覺察,因此在面對外界不可避免的危險時,會強迫性地採取措施來保護自己”,“6號似乎只能在不停的保護自己、對抗危險中獲得慰籍,同時幻想恐懼情緒能確保自己控制局面,預見危險從何處而生和由誰而起。這種極端的痛苦會引導他們去尋找某個敵人,即造成其當前所受傷害的元兇。試圖對各種困難做出預見。”
整個貨拉拉事件演繹至今,出現各種版本,一個態度惡劣致人於死的無良司機,一個捨得養狗捨不得付搬運費導致送命的女孩,一場人際之間信任危機的聲討…
而從九型的角度來觀察,這是一場人性的意外,雖如劇情般離奇,卻藏著性格模式驚人的相似。種種習慣性的瞬間反應,被我們的人格模式驅使著,看上去匪夷所思的事件 ,背後藏著它的草蛇灰線。
我們的人格模式在應激事件面前,就像一輛無人駕駛且狂奔的汽車,以為是故事,處處是事故。而事件引發的輿論,如羅翔所說,人性之謎,往往在於它不是善與惡的對決,而是善與善的對決。我們在自己看重的事情上,附加了太多不加邊界的價值。
九芒星九型人格學員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