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關不報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句話,說有的人收著“補助金”,但日子還是過得越來越艱苦。其實這從側面也反應出了一個問題:資本時代的大趨勢下,富人只會越來越有錢,窮人也只會越來越窮。因為富人每天重複著一件事情:就是從窮人的手裡收割財富。
但我們反過來想一想,窮人真的是因為他們沒有錢嗎?對於這個問題,“世界第一商人”猶太人有著自己的看法:決定一個人財富的是頭腦,這和資本沒有任何的關係。只要你擁有了賺取財富的頭腦,獲得大量財富對你來說也只是時間問題。
猶太人的“第二聖經”《塔木德》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猶太民族有一個鉅富名字叫比爾·薩爾諾,他出生時和其他人一樣,都在貧民窟。家裡一共六個兄弟姐妹,但只有父親一個人工作,生活十分拮据。每天是省了再省,才能讓每個人填滿溫飽。後來老父親病倒了,家裡也徹底沒了頂樑柱,連吃飯都成了問題。
比爾在成年之後,被父親叫到了跟前。老父親拿出了這些年的所有積蓄,對他說:“我攢了一輩子的錢,什麼都沒有留下,我希望你去經商,可以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另一方面這也是我們猶太人的傳統,父親既然沒能繼承,那這個艱鉅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比爾拿上父親的錢,創辦了一家公司,從事經商。短短三年時間,他們搬離了貧民窟,在紐約買下了一棟別墅,徹底擺脫了貧窮的命運。其實整個故事並不難理解,攢錢改變不了命運,只有經商賺取更多的財富才可以。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你現在要買房,然後差10萬塊錢,你想著再攢一年就夠了。結果辛辛苦苦幹了一年,並且在極度節儉的情況下,發現第二年差20萬。再幹一年,又差30萬……
週而復始,惡性迴圈,最終的結果是自己累壞了身子,房子還沒能買得起。其實對於金錢我們要有一個準確的概念,這是自己賺來的,並不是剋扣下來的。過分的節儉不會讓自己變富,同時讓自己在精神上也越來越窮。
在猶太人的觀念中,他們認為白手起家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現在世界上的一些富豪,發跡時間也不過兩三代,最多三代,但誰也沒有靠“小錢積累”的習慣。他們整個民族崇尚的都是“錢生錢”,而不是“人省錢”。
“人省錢”看似是一件好事,其實你從精神和內心上已經接受了自己“窮人”的身份,所以不管做什麼你都是窮人的思維。想要發財,等你改變了思維再說。“錢生錢”從根本上來講,這是“富人”的思維,即便你現在沒有富裕,那你才思想上已經達到了“富足”,那財富還會遠嗎?
所以時時刻刻記住一句話:改變思維,超越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人的角色不是上天註定的,窮人可以變富,玫瑰永遠會盛開。只要你有想法,意識到了自己思維上的差別,什麼時候都不算太晚。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